曹雪芹家世图表(见证曹雪芹家族兴衰荣辱近百年)

曹雪芹家世图表(见证曹雪芹家族兴衰荣辱近百年)(1)

(江宁织造府)

1983年11月23日,纪念曹雪芹逝世22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说起一代文学家曹雪芹,这座建于长江路上,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主持设计的江宁织造府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小说家、世界文化巨匠——曹雪芹家在南京的遗迹。

它,始建于1654年,至今已有355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工艺最高的丝织生产基地,遗憾的是原有建筑在太平天国期间毁于战火。根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雪芹就诞生在江宁织造府内。300多年前,从江宁织造府里发出的一封封密折以及康熙、雍正皇帝的朱批,记录了这座恢弘的建筑内的秘闻逸事,见证了曹家的兴衰荣辱......

从曹寅起曹家三代均是康熙在江南的“特使”

曹家是八旗世家,几代都在江南做官。曹寅的父亲曹玺做了21年的江宁织造;曹寅自己做了4年的苏州织造,做了21年的江宁织造,同时又兼做了4次两淮巡盐御史。他死后,他的儿子曹顒接着做了3年的江宁织造。曹顒死后,曹頫又接着做了13年的江宁织造。曹家祖孙三代4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这个织造真成了他家的“世职”了。

曹家又是诗书翰墨之家。曹寅会写字,会做诗词,有诗词集问世。曹寅在扬州曾管领《全唐诗》的刻印,扬州的诗局归他管理甚久,他自己又刻有20几种精刻的书。曹家藏书极多,精本有3287种之多,曹家这些书籍无疑成就了曹雪芹这位世界文化巨匠。

曹雪芹家世图表(见证曹雪芹家族兴衰荣辱近百年)(2)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从档案上看清朝之有织造衙门,是顺治初年内阁大学士洪承畴奏准的,其任务为按年制办御用、赏用缎锦及制织锦文告与采办青蓝布匹。原来任务是很简单的,但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曹寅任江宁织造以后的奏折来看,其任务就完全不同了。除了本身制缎购布的任务以外,另加了许多的特殊差使,而这些差使又是异常机密和重要的。因此,借用现代的名词来说,曹寅是康熙常驻江南的“特使”,李煦(苏州织造,曹寅的内兄)也是这种“特使”之一。他们的机密任务和他们曾经做过的事,就他们的奏折来看,其中最重要的要算是安抚江南民心,特别是注意搜集民间反清复明的言行。

康熙通过曹家的“密奏”对江南实情“明察秋毫”

曹寅的奏折10厘米宽、20厘米长,密折从江宁到北京,骑马传递大约要20多天,上面密奏的内容是除了康熙以外任何人也不允许看的。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二十五日,曹寅奏洪武陵塌陷,折云:“恐谣言流播讹传失真,有廑宸衷,合先奏闻。”朱批:“知道了,此事奏闻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么闲话写奏折来。”七月十五日曹寅又奏报云:“扬州、镇江各地传闻……小人之谈,纷纷不一,臣随回省往看……实因日久土松所致,并无他故……遂守陵人役将宝城开放三日,许百姓纵观,咸知讹缪,至今遂无异说,随后已经填平打扫干净。再一念贼憎已经授首,群黎莫不举手称庆,从此穷阎富户,俱无晓夜之虞,咸感颂皇仁有加无已。”

由此可见康熙君臣心目当中的江南士民,一举一动都不免是与反清复明运动有关联的动向,康熙所关注的也是曹寅、李煦所极力搜求的。

搜求反清复明的情报只是消极的一面,也可以说是曹寅、李煦工作的一部分。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按月呈报江南各地晴雨录及米麦棉丝收成情形,并将由京发下的御稻推广、种播于江南一带。康熙以为,风调雨顺,收成丰足,人民安居乐业,就不会引起故国之思而造反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三月初一,曹寅奏折云:“臣到江宁,访问有自浙江、苏州来者,俱云百姓安堵如常,米价亦不昂贵,无不知皇上为百姓忧水旱,为百姓诛盗寇,宸衷焦劳,恩泽叠沛,尽皆感激。沦肌浃髓;臣随云:汝等受皇上如此之恩,知皇上如此为汝等焦劳,何以不踊跃争上钱粮谨守法度?前年山东饥民感激皇恩云:宁饿死不作贼,去年之旱未甚于之前,汝等何以谣言纷扰,不尊法度?内外不安?汝等如此报答,可谓极尽忠孝矣!所有苏浙之人尽皆愧侮无语。”

在曹寅给康熙的密奏中,天气问题如雨水、冰灾;粮食问题如收成、米价;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官吏贪廉,都是康熙所关心的。在没有各种地方性媒体的时代,这些秘密的渠道传输的情报也算是一种“内参”了,通过这些“内参”,康熙可以对各地实情“明察秋毫”。

康熙与曹寅的关系几乎是家人父子一般

康熙对曹寅、李煦的恩宠最令曹家、李家人感激的应该是曹寅生病以及死后的一段情况了。据档案记载,康熙四十九年夏,曹寅偶感风寒,因误服人参,旋复发疥,致卧床两月,康熙闻讯即令其服用地黄汤,痊愈后再服地黄丸,曹寅具折谢恩,朱批折后云:“知道了,唯疥不宜服药,倘毒入内,后来恐成大麻风症,除海水之外,千万不能治,小心,小心,土茯苔可以代茶,常常吃去亦好。”由此可见,康熙与曹寅之间的关系,几乎是家人父子一般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夏,曹寅又病疟,百医无效,乃请颁圣药,据李煦奏折云:“寅向臣言,医生用药,不能见效,必得主子圣药救我。”朱批:“你奏的好,近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疾未转泻痢,还无妨,若转了病,此药用不得……金鸡纳专治疟疾,用二钱未酒调服,若轻了一些,再吃一服,往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两服,可以除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瞩万瞩。”这里,康熙俨然是一位宫中太医了。金鸡纳霜药片,至今仍为治疟良药,但在当时却为初传入中国仅供皇室应用的特效药。而康熙不惜以之赐曹寅,并限驿马9日内自京赶到扬州,真是异常的宠眷,还没有他例可以比拟。这种事情在曹家必是永志不忘,津津乐道的。

曹雪芹家世图表(见证曹雪芹家族兴衰荣辱近百年)(3)

(《红楼梦》)

但不幸的是,圣药未到,曹寅就一命呜呼了。曹寅死时自承织造衙门历年亏欠9万余两,又挪用两淮商欠钱粮23万两,“无赀可赔,身虽死而目未眠。”李煦因奏请“代管盐差一年,以所得余银两令伊子并其管事家人,使之逐项清楚。”康熙许其“所奏甚是”,特令代管盐差,一年终了,净得余银58万两。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二月二十日,李煦与曹顒奏已将亏欠清理,并剩余3.6万两,曹顒特奏折谓:“奴才无有费用之处,特将余银恭进主子添备养马之需或备赏人之用。”康熙朱批:“当日曹寅在日,唯恐亏空,银两不能完尽,身没之后,得以清了,此母子一家之幸,余剩之银,尔当留心,况织造费用不少,家中私债,想是还有,朕只要六千养马。”这是何等有人情味的批语,怎能不令曹家子孙感恩图报!

曹頫遭到雍正一顿没头没脑的训斥和臭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谕令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家家产。查封曹家的主要理由是什么呢?雍正知道父皇与曹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当初,这几任织造有恃无恐地大把捞钱,引起了朝野上下不少议论。据档案记载,曹頫“恭请万岁圣安”的折子遭到雍正一顿没头没脑的训斥和臭骂:“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王之外,竟不可再求一人托累自己。为什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帐风俗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名声,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不下了。特谕。”这番“特谕”使曹頫不寒而栗……

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传谕查封曹頫家产:“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务暗移他处,企图蒙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着行文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守,俟任织造官员隋赫德到彼之后办理。伊闻织造官员易人时,说不定要暗派家人到江南送信,转移家财。倘有差遣之人到彼处,着范时绎严拿,审问该人前去的缘故,不得怠忽!钦此。”

曹頫被罢官、抄家时,曹雪芹约十三四岁,大概当时谁也不曾意料到曹家的衰败,竟孕育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世界文化巨匠。(文章原载于《档案大观》2009年11月13日441期2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