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新读书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上瘾的精神毒品(哲新读书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上瘾的精神毒品)

毛主席常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当你的学识足够渊博的时候,你就似站在了山巅之上,可以看见很远的地方;但是如果学识不够,那就只能在暗沟里摸爬滚打,十分艰难”,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哲新读书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上瘾的精神毒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哲新读书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上瘾的精神毒品(哲新读书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上瘾的精神毒品)

哲新读书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上瘾的精神毒品

毛主席常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当你的学识足够渊博的时候,你就似站在了山巅之上,可以看见很远的地方;但是如果学识不够,那就只能在暗沟里摸爬滚打,十分艰难。”

读书有趣。

为什么读书?因为读书很有趣。

抛开那些读书有用论,我读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读书满足了我求知的需求,而求知是人的一种本能,所以我在读书时会有获得感,特别满足。

大脑跟肚子一样,也会饥渴,也有想摄取养料的强烈需求,这种感受特别强烈时,必须通过读书来满足。陶渊明早已把这种满足后的感受表达了出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读书就是爽,读书就是一种兴趣和爱好。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指个人对从事某项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由于对某种事物反复接触和了解后产生的意识倾向和内心要求,是出于个人内心强烈的愿望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换句话说,人们对于生疏的、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心理的倾向性,是好奇,不是兴趣。兴趣是随着对某种事物的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后,才产生的浓厚情感。门外汉的喜欢,是好奇;而入门者——技能掌握者的喜欢,叫兴趣。

跟谈恋爱一样,刚见面时的心理倾向叫喜欢,深入接触和了解后的喜欢叫爱。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人对某种事物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愉快地去探究和完成,不会感到是种负担,有了兴趣,读书就会很主动

顺便一提,兴趣和爱好是两个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兴趣是意识层面的倾向,而爱好是行动层面的倾向。喜欢看足球,是兴趣;爱踢足球,是爱好

如何培养读书的兴趣?我们先看另外几个问题的答案。

有人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如果我不爱我的老婆了,该怎么办?”

柯维回答说:“那你就去爱她吧”。这人愣了一下,说:老师,你没听明白,我问的是我不爱我的老婆了,我该怎么办?柯维说,不是我没听明白,而是你没听明白。我是说,如果你不爱她了,那你就去爱她吧。

答案听起来很无语,但是这确实是很多问题的答案,如果你去问稻盛和夫,“我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怎么办?” 稻盛和夫一定会说,那你就去爱你的工作啊。同样,有学生问英语老师背单词有什么好方法,老师回答,“就是你去背啊”。

所以,培养兴趣的方法就是把它变成爱好,就是去做

如何培养读书的兴趣?就是去读书,大量的读,使劲的读,疯狂的读。读得越多、越熟练,越会读、兴趣越浓,越有意思、越有获得感、越有成就感、越拔不出眼。

如何戒网游、戒消费欲、戒短视频、戒这瘾那瘾?去读书啊,去培养读书的兴趣啊。读书的兴趣越浓,光想读书,一直读书一直爽,还哪有空去理什么网游和短视频啊,连热恋的对象都不爱,原来读书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上瘾的精神毒品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升华以后的精神,对于低级享受太有抵抗力了。

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因为兴趣是熟练以后才热爱的心理倾向。很多人可能对绘画感兴趣,对唱歌感兴趣,但是却卡在门槛上了。比如绘画的基础是素描,很多人还没有深入掌握这项基本功,就算了。

为什么算了?因素很多,有可能是不自信,有些人的兴趣轻易地就被自己亲手掩埋了,因为他没有自信,而是“他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完全基于别人的评价和反应,别人觉得自己好、自己厉害,自信就来了,而别人觉得不好,打击一两句,立马就折磨和痛苦的要死。

问题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任何事情,都是要经过一段很傻、很天真的笨拙期。刚开始学习素描,画得真是烂到家了,别人一句“就你这还画画呢?!”、“你画的这是啥啊!” 完了, 别人的批评和不认可,在这些他信的人心里就像炸弹爆破一样,把产生兴趣的可能性给炸的稀巴烂。

你以为所有的世界冠军,在刚开始自己的运动项目时,不是新手?不是弱鸡?不是废柴?同样,你以为马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人嘲笑?没有人指指点点?肯定有啊,马云说:“你今天把我当笑话,明天我就让你高攀不起。”

所以,有些人自己相信自己,熬过各种批评和评价,扛过去,入了门,就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再来,有人问为什么自己对工作怎么都不感兴趣?

原因可能还是你根本还没入门,不喜欢就说明对工作还是很生疏,还没把工作做会做好。不要看有些人工作了几年,工作能力根本没培养起来,还没有找到做工作的窍门,工作起来还是很累、很费劲,对领导安排的很多任务都发愁,甚至焦虑,这样的工作根本不可能感兴趣,说喜欢就是做梦。

同样在学校学习,学渣学了几年会越学越费劲,越学越没兴趣,而学霸却很感兴趣。当你工作做得特别好,效率极高,周围洋溢着赞叹和赞美之声,体验极好,并且所有人都要参考你的意见,所有人都要尊称你为老师,所有人都需要求助你,你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

所以,对什么感兴趣,是需要做熟之后才会知道的,很多问题的答案,就是行动本身,行动就是办法,度过了笨拙和看起来很傻的阶段,兴趣就来了。最起码,你不会再感觉讨厌和厌烦。

如果你真的怎么也做不好某件事,怎么也找不到做事的窍门,那很可能你的特长跟这件事情不符。你社恐,还做着营销的工作,肯定不行,因为你在社交上是短板啊,不是你人不行,是你该去做你擅长的事情去。

其实兴趣和特长是相辅相成的,特长能将你的兴趣发挥到极致,无论如何,你必须广泛接触,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在读书这件事上,在你认真读透几十本、几百本书之前,别说没兴趣,因为你还没入门,还没满足感兴趣的基本条件。

我资质平平,智力一般,我硬着头皮认真读了几年书才读出兴趣,变成爱好。因为逐渐掌握了不少阅读技巧,也读出了不少在阅读方面上的心得和体会,当理解力提升,“唯手熟尔”了,读书速度快了很多,读书体验变好了,现在能很快榨干一本书的精华。

对于有价值的内容,以及自己延伸思考的内容,我会当成写作的素材,写成文章,获得反馈,这样又能持续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非常爽。

读书别太严肃。

读书就是玩,没必要那么严肃和严谨,又不是高三求学考试,我读书是为了找乐子,更像是在交友谈恋爱,书中自有颜如玉;又像是在听牛人说话聊天,不喜欢就换个人讲。

随便捡一本书,如果三观不合、不感兴趣直接扔;不合口味、第一印象不好也扔,毕竟我看的都是网上搜索的免费电子书,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我更在意的是不要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在一些“烂”书上,影响心情。

作为读者的我们,是yyds(永远的神),而知识是产品,产品得有价值,价值是很个性化的评价,比如农业书籍对现在的我来说就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知识是工具,工具得合自己的手才行;获取知识就是获取服务,服务得到位和合自己心意才行。

读书时,我们就是王,看书就是在让大臣进谏,讲得不好的直接退下。这样读书不必担心会丢失掉什么深刻的道理,有些确实有营养的书,写得确实枯燥怎么办?没事,必定有人会去做翻译、解释、普及和转述的工作

总有人会把深刻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些作者就喜欢故弄玄虚,把内容搞得苦大仇深,半点魅力和吸引力都没有。作为一个作者,把书写得易懂、好看,是种本事;能让我们这些读者愉快地阅读并获得知识,那才是好书。

什么“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一种讹传,是在把原本快乐的活动黑化。其实读书就像旅游,一本书就是一个导游,本身领略风景就很惬意,还顺带涨了知识。

如果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幸福,那读书简直就是获取幸福最简单、最易得、最有效、最占便宜的一条路。

股神巴菲特“最后的午餐”,中标者是以1900万美元(1.28亿元人民币)拿下的,而我阅读其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股神传奇投资纪录的共同缔造者,亲自写的书《穷查理宝典》,只需要122元(某东定价),而我读电子版,费用是0元。

一顿午餐2-3个小时,而我看书能反反复复地看,反复咀嚼,不用天价,也不用托人找关系见一面。很多行业大佬的思想和观点,看书就行,这世上真的没有比读书更值的事情了。很多自己不行的人,总喜欢提自己认识谁谁谁,我可以很不屑地说,那谁谁谁都是我的智囊,为我提供知识服务的。

还有一件很爽的事,就是读书时,好知识究竟记没记住无所谓,因为读过有感触的东西,不知道哪天、哪个场景,脑子里就会突然蹦出来。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早已融入骨子和血液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读书,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是从书中寻找自己的影子,解释自己解释不了的事情,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到的那一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因为我们读的哪是书,读的明明就是我们自己,是在书中找自己。

读书就是翻着玩,而这个过程就能提升心智,如果再动手写写,做点读书笔记就最好了。

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奥〕维特根斯

写作就是我读书的副产品,而且是必须的,起到的作用一是验证,二是记录

因为我对读书感兴趣,但是光读不写,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读懂,但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的观点那就是懂了。同时,在读书的时候,我也总会有自己的体会和延伸,如果不尽快详细地记录下来,忘了太可惜。

读书本身还是一种脑力训练,副作用就是读得越多,脑子越通透,能把不同的事物间隐藏的关系联系起来。读书明明就不累,如果累说明你打开的方式肯定不对。

一名教徒在祈祷时犯了烟瘾,于是问神父:“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神父瞪了他一眼说:“不可以。” 可另一个教徒正在抽烟,于是问神父:“抽烟时可以祈祷吗?” 神父赞赏有加地说:“可以。”

你要边玩边学嘛。读书最神奇的事,就是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像玩游戏一样。

你以为那些读书的人在干什么?就是在玩。你以为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在干吗?也是在玩。越牛逼的人,越是在享受人生,因为思维层级太高,于是干什么都像是在跟小孩过家家,降维打击。再看那些苦大仇深的人,都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

读书人不纠结。读的书多了,我们对各种现象会有更多的解释、更多的思考角度、更多的反应模式,我们会在既有的观念中不断掺入新东西,变得更复杂,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绝对的黑白对立,看到灰度,看到多维,然后世界都丰富和精彩了。

所以,读书有趣,堪称艺术的智慧,既有艺术上美的体验,又增添自己理性的睿智,最关键是好玩不累。

作者丨哲新,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希望用文字改变自己和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