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大家都知道的,是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袁隆平与贵州杂交水稻发展的不解情缘。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1)

黄宗洪(右一)与袁隆平合影

惊闻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曾任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的黄宗洪非常难过,他告诉记者,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贵州科研人员张本,利用自己与袁隆平的同窗关系,向他要了一些刚试制岀来的杂交水稻种子,带到毕节市金沙县实验种植。试种成功后,袁隆平来到金沙实地测产验收,发现亩产上千斤。这个结果让他非常开心。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2)

1979年 袁隆平(前排右二)在贵州调研

从那个时候起,袁隆平就与贵州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袁隆平被贵州省政府聘为科技顾问。2000年和2001年,他两次来到贵州考察指导。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3)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4)

袁隆平为贵州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贵州省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中心题字

在袁隆平的指导下,贵州省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1年4月,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了一个两系法优质杂交稻新品种,袁隆平组织专家对样品进行专业品评后,给出了“口感好、清香、柔软、可口,外观美、细长粒、半透明、垩白率低,可列为高档优质米”的评价。省农科院信心大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科研攻关。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5)

2005年,袁隆平被贵州省农科院聘为顾问。在他的指导下,2007年,省农科院水稻所做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及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获得2007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贵州省水稻研究第一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6)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7)

2000年 袁隆平在贵州考察水稻种植

在袁隆平持续不断地指导下,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了一批有影响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并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010年,贵州省启动实施为期5年的“贵州省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而杂交水稻“种三产四”正是袁隆平提出的。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8)

2011年,袁隆平在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调研

2011年9月21日,袁隆平来到兴义市,亲眼见证了“贵州省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平均亩产为970.25公斤的好成绩,他说:“970公斤的亩产在贵州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9)

2011年 袁隆平在兴义见证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左一周维佳)

黄宗洪和时任省农科院水稻所书记的周维佳依然清晰记得,袁隆平当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大面积亩产实现900公斤以上,并向超高产1000公斤冲刺。

当时,袁隆平向贵州省政府建议,可以在兴义建设国家级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2013年,该基地建成,围绕水稻超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开展相关技术试验研究和超高产攻关。

各个城市缅怀袁隆平(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10)

黄宗洪和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还有幸参与到袁隆平主持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这一科技成果获得了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4年,“贵州省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刷新纪录,最高亩产量达到1079公斤。2020年,在贵州兴义水稻示范基地实现最高亩产1081公斤。

周维佳给动静记者分享了一个细节,贵州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每次去拜访袁隆平都会遇到排队,但每次,袁隆平都会说:“请贵州的朋友先进来。”

“在与袁老和他的团队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都能感受到他们的专业、专注,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贵州水稻成绩也是在袁老师的指导取得的”,周维佳说。

周维佳已前往长沙,他要代表贵州水稻人送袁隆平最后一程,要最后再给袁隆平汇报一次贵州水稻最新成绩。

贵州人端起白米饭的时候,怎能不感恩袁隆平!

是的,这一方山水永远感恩于您!

来源: 贵州广播电视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