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看懂所有护肤品成分(护肤品不要乱买)

来源:医美视界

大家在选择护肤品之前会认真阅读成分表吗?护肤品到底该怎么选择呢?哪些护肤品是安全可靠的呢?为了不被忽悠或跟风听别人推荐买一堆三无产品,你就得先学会看护肤表里的成分!

读懂成分表

1、护肤品4大成分

护肤领域,无论是面霜、乳液、化妆水还是面膜,总体成分主要可以分为四种:主体成分、保湿剂、有效成分、防腐剂。

2、排位越靠前含量越高

所有成分的排列顺序,按含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可在最后一种含量大于等于1%的成分随意排列。如果查看你手上的护肤品成分表会发现,水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一分钟看懂所有护肤品成分(护肤品不要乱买)(1)

3、排名顺序与重要性无关

比如水和甘油往往排在前面,但是它们主要起到溶剂的作用,很多有效成分在成分表排序中在水的后面,但是却发挥主要作用。

4、成分命名规则

所有成分都使用标准名称—INCI名称(InternationalNomenclature Cosmetic Ingredient又称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如果暂时没有INCI名称,才使用俗名。

成分不能使用修饰语。例如:XX.提取物,若写成“天然XX提取物”或“法国XX提取物”,“有机XX提取物”等,是不允许的。

所有在中国出售的产品,都必须使用简体中文标注成分表。

5、香精是个混合体

香精中的香料、辅助成分、载体可以作为一个成分,用“香精”表示。

一分钟看懂所有护肤品成分(护肤品不要乱买)(2)

6、不管什么“水”它都是水

很多护肤品为了让自己产品看起来高大上一点都会说自己添加了什么深海水,矿物水,其实本质都是水。

7、酒精并没有那么可怕

很多人对成份中的“乙醇”很抵抗,其实酒精也不是那么十恶不赦。酒精是很好的溶剂。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借助酒精才能充分溶解,只要溶度适合就不会造成皮肤伤害。还可以收敛炎症,提升保养品的渗透效果。

8、不要太盲目相信透明质酸

对于皮肤干燥的妹纸来说,看到透明质酸的成分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其实透明质酸的作用很有局限性。它其实只能在皮肤的表层发生一点作用,并不能真正的解决深层皮肤的问题。

9、常见的护肤品功效成分:

(1)保湿类:透明质酸、甘油、丁二醇、神经酰胺、牛油果树、矿油、尿毒素和矿物元素等。

(2)美白类: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曲酸、氨甲环酸、光果甘草提取物和熊果苷等。

(3)抗衰老类:视黄醇及其衍生物、烟酰胺、胜肽、氨基酸肽、玻色因、神经酰胺、大豆异黄酮以及酚类。

(4)祛痘类:羟基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过氧苯甲酰、杜鹃花酸、葡萄糖酸辛和烟酰胺等。

(5)舒缓镇静类:积雪草甘、神经酰胺、没药醇、卵磷脂、牛油果油、洋甘菊提取物、芦荟汁等。

一分钟看懂所有护肤品成分(护肤品不要乱买)(3)

“成分表”能告诉我们什么?

1、大概判断产品的特性

如果对化妆品成分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就可以根据核心成分的作用,大致判断一款产品的特性。比如有些宣传美白的产品,认真观察它的成分表,排在前面的成分没有任何美白功效,只在成分表末尾看到美白成分,这类美白产品的效果就要打个问号。

有些宣传具有祛痘效果的产品,成分中却没有任何消炎、杀菌、控油的成分,它的的祛痘效果是怎么达到的呢?只有一种解释,成分中添加了一些违禁成分,比如激素、抗生素等,起到祛痘的效果,但这些成分是不允许在化妆品中添加的。

只要成分表是真实的,并且按照国家规定排序,还是可以通过成分表大概判断一款产品的特性。这种能力可以让你过滤掉很多无效产品,少踩很多坑。

2、判断商家是否诚信

虽然国家在《化妆品标签全成分标注详细说明》中,对化妆品成分的标示、排序都有严格规定,但有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一些错误的观念,故意省略一些成分,把成分排序打乱,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如果商家有这种行为,基本就可以进入黑名单了,广告做的再好,都不建议用。

任何一款化妆品(不含水的成分除外),都必须有防腐措施。如果没有防腐措施,经过仓储、物流、货架,最后到消费者手里,肯定会染菌、腐败、变质。绝大多数宣传不添加防腐剂的产品,只是没有使用常规的防腐剂,而是使用了一些具有防腐作用,但没有被药监局划入防腐剂这个类别管理。如果您发现一款产品中没有任何防腐措施,这瓶产品基本上可以划入黑名单了。

一分钟看懂所有护肤品成分(护肤品不要乱买)(4)

有些商家故意把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成分放在成分表的前面,忽悠消费者。如果一款产品,成分表前5位全部是所谓的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这瓶产品的成分排序很可能有问题。

还有些成分,国家指导最大添加量低于1%,但这些成分却排在成分表的前几位,这瓶产品的可信度就很低了。这些常见的成分有寡肽-1(EGF)、视黄醇(A醇)、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ite 377)、玻尿酸(透明质酸)等等。

3、有效成分添加量够不够

按照国家化妆品成分标示方法规定,成分的排序是按照含量多少,由高到低排序。浓度越高,排序越靠前。所以你会发现,大部分化妆品排在第一位的成分往往是水,因为水的含量最高。但含量1%以下的成分,商家可以自由排序。因此,判断1%这个分割线就非常重要了。简单列举一些方法给各位小伙伴参考:

●防腐剂:含量都不会超过1%,如果一些成分排列在防腐剂的后面,说明添加量肯定会低于1%。至于哪些是防腐剂,很多商业网站上都可以查到。但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商业网站的排序并不准确,要去药监局网站查询,或者看产品外包装上的产品排序。

●增稠剂:如果成分中出现黄原胶,阿拉伯胶等名字为××胶的成分,卡波姆,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名字有××纤维素的成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纳等,或者名字中有名字带有××聚合物,××共聚物的八成就是增稠剂。大部分产品总增稠剂添加量都不会超过1%。但不绝对,有些啫喱、凝胶、少部分防晒霜增稠剂添加量会超过1%。

●香精:香精添加量非常低,一般添加量都会在1%以下。不过消费者现在对香精比较抵触,商家通常会把他放在最后,不会放在前面。

●其他成分:还有些成分,通常添加量都会低于1%,比如透明质酸钠、尿素、甘草酸二钾、尿囊素、EDTA二钠、红没药醇、PCA-钠、人寡肽、棕榈酰×肽、谷胱甘肽等。这类成分非常多,只要多留意,会发现很多。

一分钟看懂所有护肤品成分(护肤品不要乱买)(5)

根据1%分割线,可以辅助判断有效成分添加量,帮助判断一款产品的效果,不被广告宣传迷惑。但要特别说明的是:并不是添加量低于1%,就不能发挥作用。比如前面提到的视黄醇(A醇),添加0.05643%,已经是国家指导最高添加量了。著名的美白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ite 377),添加0.5%就已经属于高添加量了,再增加刺激性会加大。大家熟悉的玻尿酸(透明质酸),0.5%的添加量就算很高了,再添加,料体就会非常粘腻。1%分割线只是辅助判断成分浓度的一个点,可以参考,但不能认为低于1%就绝对没有用。

“成分表”不能告诉我们什么?

“成分表”虽然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但不能把成分表神化。很多方面是成分表判断不出来的。比如:1、原料来源;2、成分之间相互作用;3、生产设备和工艺。

◆ 原料来源

成分表只是告诉我们添加了某个成分,但没有办法告诉我们商家用了什么等级的原料,以及这个原料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样是矿物油,高品质矿物油封闭性高,保湿效果好,不含杂质,不会刺激皮肤,性质温和。但一些低质量矿物油杂质含量高,会刺激皮肤,引发敏感,甚至会长痘。

最近几年流行的氨基酸洗面奶,使用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千差万别,实际体验差别很大。同样是植物提取物,只看成分表,您没有办法判断植物的生长环境、提取工艺、有效成分的含量等等。而这些因素,往往决定了一款原料的最终效果。

◆ 成分之间相互作用

化妆品通常会含有很多成分,这么多成分添加在一起,相互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是增效还是减效,稳定性增加还是减少。是无法通过成分表简单判断的,即使是顶级配方师,都不能百分百判断一款产品的特性。

成分之间相互搭配,有时候会产生几倍的效果。而这种搭配,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这点有点类似中药之间的搭配。有时候发现这种组合,具有运气的成分。而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搭配,属于商家的核心机密,其他的人很难通过成分表判断出来。

一分钟看懂所有护肤品成分(护肤品不要乱买)(6)

◆ 生产设备和工艺

一款产品使用什么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是否严谨,和产品品质同样息息相关。虽然现在随着原料品质的提升,生产设备对产品外观和质量影响没有原来那么大,但还是有影响的。

厂家使用了什么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是否严谨?工人操作是否规范?这些环节都无法通过成分表判断出来。

护肤品里也有防腐剂?

护肤品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比较容易滋生微生物,同时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污染护肤品。防腐剂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化妆品中含有防腐剂还是很有必要!

苯氧乙醇、山梨酸钾、羟苯甲酯、多元醇类等都是常见的防腐剂,通常会单独出现或是搭配添加形成防腐系统。这些防腐剂添加的浓度有硬性要求,一般不能超过1%。

一分钟看懂所有护肤品成分(护肤品不要乱买)(7)

闻起来会让人感受到甜蜜和温馨?联想到草原或者大海?那是因为加入了(日用)香精。加入香精,是为了避免某些原料的气味。

但是“不含香料”的护肤品很多也带有一定香味,这些香味往往是其所含的植物成分或者是加入的精油成分所散发的味道。不过,这样并非意味着这类产品一定会更加安全,因为对敏感肌肤来说,某些植物萃取成分或精油成分同样可能会引起敏感。

成分表给消费者开了一个判断产品特性的窗口,利用好它,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坑。但是不能神化、迷信成分表,有很多内容成分表显示不出来。有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成分的盲目信任,成分表看起来很漂亮,实际上产品很一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