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晚清的两个奇官 官场现形记反映的晚清官僚体系真实的场面

导语

印象中,我们想到的清政府官僚体系,脑海中都会浮现他们对钱财美色狼吞虎咽的状态,而这本书《官场现形记》就是对他们种种的写照。这是一本晚清时候,反映官僚体制腐朽化的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晚清遭受外国的侵略,有带来不同一个世界社会生活的新形势,而在两种社会的碰撞下,清政府这些官员的状态。

教训晚清的两个奇官 官场现形记反映的晚清官僚体系真实的场面(1)

图一:清代官员

《官场现形记》里面的涉及官僚体系的人有很多,上至最高统治者军机大臣,下至地方芝麻官,作者李伯元用黑色讽刺性、漫画性的写作方式表达封建社会末期临近崩溃的官僚体制,这些官员,心中没有家国情怀,只是想着如何在摇摇欲坠的政府中,分得到自己一杯羹。

小说中人物的梗概(节选)

小说从王仁开始,教导他第三个孩子开始,说要向隔壁家的孩子赵温一样,考上举人,就可以"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喝道。"仅仅是中举,还没进京赶考,赵家人已经很开心了,摆了酒席庆祝。赵温上京城时,人生地不熟,被骗了自己带的十两银子,还落榜了。然而就在这时候,乡下望子成龙的爷爷捐了他两千银子,想到离开故乡就这个样子,只能去买了个官,当了个中书。

教训晚清的两个奇官 官场现形记反映的晚清官僚体系真实的场面(2)

图二:《官场现形记》

视野转到了黄道台,黄道台被人告发自己曾经的罪行,这下可怎么办?他请自己的好兄弟郭道台用钱打点疏通,说这是"事出有因,查无此事"。又过上了优哉游哉的生活,而收到钱免除他罪行的这位藩台的兄弟三大人,人称"三荷包",这个人就像绰号一样爱钱,无论公款私款都往收归自己,映着当时的风气,买到了一个官。

教训晚清的两个奇官 官场现形记反映的晚清官僚体系真实的场面(3)

图三:《官场现形记》的主角们

做到官后,"三荷包"不停巴结山东巡抚和外国人聊生意,巡抚派后补巡抚的陶子尧过去上海和外国人聊聊机械的事情。陶子尧到了上海后,上海灯红酒绿,把陶子尧都迷惑住了,哪有心思想和上海外国人聊生意的事情啊!声色犬马中,他结识了骗子为翩彻、买办仇五科,借着纳姨太太的事情,敲诈了他几万两银子。陶子尧回到家,老婆得知他自己要纳姨太太,气得拿起鸡毛掸子打他,痛苦之中灵机一动,祈求老婆给自己点钱疏通"官场",其实是补上自己的窟窿,后来东凑西凑筹集了钱疏通,万事大吉。

浙江严州(现已并入浙江杭州)有一个胡统领,是一个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人,上头命令派他过来剿匪,他慌了手脚,没办法,只能过来了。想到自己是能力有限,只能找一些能力很好的人帮忙,于是他盯上了周老爷,其实周老爷对这个剿匪的案子力不从心,但是他有个好办法,他不赞成胡统领将严州现在的状况隐瞒上报朝廷,他对胡统领说,"应该把这些东西说得越严重越好,叫轻了到时自己花多了银子,不得报销。"

明知道这时候不会有土匪过来侵扰,还是走到前线乱指挥一通,仗打了说真话的小卒。第二天去村庄的时候,真的没有土匪,胡统领虚张声势,士兵们的"士气"升起来了,纷纷去居民家里搜刮民脂民膏,这是为了"找到土匪"。什么都没找到,应该是土匪怕了我们就躲起来吧!胡统领心想,这种情况算是打了胜仗,要回去邀功!于是带领军队兴致勃勃回去摆宴席了。

写作的特色

小说一共有60篇,明清小说有一个特点,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反映在读者面前,而且很对仗,比如《红楼梦》第23回的"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二刻拍案惊奇》中第二回的"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定终身",和现在的《官场现形记》中的"老吏断狱着着争先,捕快查赃头头是道"。明清的小说多数读起来和现在流行的文学形式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更加趋向于白话文。自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出版后,华夏子民大多倾向于白话文的创作,到现代大大普及,我们没有写古文的意思了。明清小说这些标题可以更加直观体现出来文章在讲什么,可以说是一种梗概吧!读者一看到开头,大致知道它讲什么,于是就在读文章中得知个具体。

教训晚清的两个奇官 官场现形记反映的晚清官僚体系真实的场面(4)

图四:李伯元

这个小说全篇散发着现实主义气息,似乎作者都在直接目睹20个形形色色的官员干什么一样。同时笔者读出了黑色幽默感,何谓黑色幽默?即一种荒诞、病态的文学特色,将悲苦和欢喜杂糅到一起形成的不一般的喜剧效果

比如写庄老爷审理母女两人被侵犯的案子,让两个武状元过去看看,这两个武状元很尴尬啊,应该怎样才可以明确验证呢?众人尴尬之际,庄老爷想到一个法子,就是将这些罪名通通推到土匪身上,这样自己又可以得到几两银子作为抚恤金,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难道不是两全其美?百姓都谢谢庄老爷的作为,认为他是一个好官。

《官场现形记》不仅仅只是20个贪官污吏,官场官场,这是一个清政府官僚体系的真实写照,借慈禧的口中说"通天底下18个省,哪里有什么清官?"上至高官,下到小官,无不充满着"见钱眼开"的情节,这时候的官府世界,可谓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了,国破危难时期,真正管理国家的人都没有一丝丝羞耻之心,还想着用自己的女儿献媚上司、听到"洋"字拒绝的人,在出差路上既然捞到一万两、巡抚不喜欢华丽的衣服,巴结他的人如法炮制,专门做旧衣服出来,结果旧衣服的价钱在市面翻了一番。60章节的内容,一环扣一环,从一个小官生活中遇到的官员写起,引申出很多官商勾结的场面。运用夸张的、接近于漫画的表达手法体现出种种官员丑陋的一面。

而略有不足的是,《官场现形记》的人物过于扁平化,通篇的书中,找不到真正的好人,也没有真正的好官。真正的历史上的人物,包括左宗棠、李鸿章,他们是晚清著名的人物,也是带有贪官性质的人。李鸿章出访俄国的时候,适逢俄国沙皇登基,供民众观看的大棚倒塌了,李鸿章说要隐瞒,不然怎么进行下去呢?如果加入这样的编写,小说人物会更加丰满得多。另外这部小说牵涉到的无关人物情节描写过于多,很多地方叙述过于雷同,通篇读下来笔者竟然失去当初看到官员滑稽推卸责任、收揽钱财的好笑地方。但是相比于《儒林外史》,还是有进步的。

关于作者介绍

作者李伯元,字宝嘉,是晚清时期的一位知识分子。原来出身书香门第,后来父亲早早去世,小时候就托付给伯父养大。少年时参加科举,达到秀才这个等级之后就原地踏步了,考多少次都考不上。伯父疼爱他,去京城买了个官给他做,李伯元其实喜欢写文章多于在官场上尔虞我诈、贪污。而且目睹了伯父因为牵连一宗案件家道中落,做官的愿望更不强烈了。

教训晚清的两个奇官 官场现形记反映的晚清官僚体系真实的场面(5)

图五:李伯元故居

当时是晚清,很多西洋来的东西吸引着他,他到上海的一家报社做了编辑,平时写文章接触到了官僚体系的东西或者是以前伯父留给他材料的,义愤填膺的他化名"南亭亭长"写下了《官场现形记》,"现形",就是让这个摇摇欲坠的清廷展现自己真实的模样。出版到报纸上,惊动了朝廷和官府,甚至摄政王载沣都下达命令将这个"南匪"抓捕归案。可是,这个报纸的总部在租界里面啊,李伯元幸运地逃过一劫。

教训晚清的两个奇官 官场现形记反映的晚清官僚体系真实的场面(6)

图六:摄政王载沣

过了几年,清政府选派经济方面的人,李伯元有幸进入举荐的名单,但是他的写作风格太轻浮了,好像是表演戏剧的人一样。在当时,戏子是最不受人待见的,会馆演出的时候,台下的人吃瓜子、大声喧哗、叫服务员递毛巾……极度不尊重台上表演的人,梅兰芳都自称自己是"戏子",直到解放后才被叫做"艺术家"。李伯元一笑了之,那我就专心写好自己的文章吧!这个敢于批判社会的作者,与文字陪伴了40年,安详地仙逝在寓所中。

结语

《官场现形记》在当时是一本流行小说,跟我们现在畅销书差不多。市面上很多盗版书,都有它的身影,当时的出版社不断地复印复印再复印,还传到了临近的日本,日本国内有一本相似的书,不过是伪造的。看来当时的人民群众已经对清政府失去信心了。

教训晚清的两个奇官 官场现形记反映的晚清官僚体系真实的场面(7)

图七:慈禧

有趣的是,当慈禧知道这本奇书的时候,并没有站在摄政王载沣的一方,势必要将这个作者揪出来,而是整理,让小说中类型相似的官员都处罚了个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