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德纲相声的受欢迎程度(教你成为段子手)

教你成为段子手(27)

——郭德纲的相声为什么会那么好看(3)

作者:见龙在田后飞天

论郭德纲相声的受欢迎程度(教你成为段子手)(1)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这节课见老师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郭德纲相声常用的搞笑手法:

一、夸张

夸张,针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其作放大或缩小的描述,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是指人们在描述事物时把事物往大了说。

郭:相声跟鼓曲一块儿演出。

于:这是花场啊。

郭:我们吃亏呀。

于:吃什么亏呢?

郭:唱大鼓的小姑娘一个个捯饬得那个漂亮啊!嚯,盘着头,烫着发,这儿搁一朵花儿,这儿插一钗子,这儿挤俩红点儿,这儿搁俩枣儿就是切糕啊。

于:嗐!把吃食往脑袋上搁啊!

郭:穿着各种颜色的旗袍,那气儿都开到咯吱窝了。

于:啊!?披俩门帘子就出来了!

郭:哎呦,那两边儿的票卖得特别的好。

于:那不是看大鼓的,那是看大腿的。

郭:少说这个啊,留神人家告你去。

(《我要上春晚》)

2、缩小夸张:是指人们描述事物时把事物往小了说。

郭:前些年,美国打伊拉克,打完之后我发财了。什么导弹啊、坦克啊、军用吉普车啊,都没用了。

于:都是破军火啊。

郭:我拿三轮车都拉回来。

于:拉回来?

郭:拿锯都把它们锯开了,胡同口弄一大锅,锅里都放好了,烧。

于:干嘛呀?

郭:把它们烧成铁水,拿勺儿舀着往地上泼,泼完了,裁齐了,等干了,揭起来卖铁板,倒卖钢材!

于:好嘛,这钢材呀!

郭:发了财了。

(《卖面茶》)

郭:心情舒畅,我很快乐,正好是秋高气爽螃蟹肥的时候。

于:哦。

郭:买点儿螃蟹回家,喝点儿酒,庆祝一下。

于:这也值得庆祝。

郭:来二斤螃蟹,挑大个儿的给我约。装好了,拎着这三十多个螃蟹回家。

于:您先等会儿吧,二斤约三十多个螃蟹呀?

郭:对。

于:多大呀?

郭:这么大吧(手指圈起来在眼前比划)。

于:您这么大螃蟹,也不怕拿它当五分钱花了是吧?

郭:你见过团脐的五分?

于:亏您还能看见团脐那玩意儿!

郭:棋子儿蟹嘛。

于:哪有棋子儿蟹啊。

郭:围棋蟹嘛。

于:没有这名字。

(《黑白道》)

3、超前夸张:是指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夸张出来。

郭:那什么,麻花、油条、油饼、炸糕,都要,一样来个三百五百的。

于:干嘛呀?

郭:给你这个,来,找钱,快。

于:一块钱假币还找钱呐!

(《卖面茶》)

论郭德纲相声的受欢迎程度(教你成为段子手)(2)

二、混搭

衣服混搭好了挺好看,语言混搭好了挺幽默。

怎么混搭?

比如你要形容一件事,你先找一个形容它的正常用词。

然后就开始苦思冥想,找一个形容它的非常不正常的用词或句子,然后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一般来说,幽默的效果就能出来。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过程完全符合了我们对幽默的定义:

幽默是指两个不相关事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发生了轻松愉快的跳跃。

前后两个词,一个正常,一个不正常,这就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

然后这两个词读者读起来,思维上一定会产生跳跃的,那么幽默就形成了。

举例说明:

女友:我和你前女友谁更漂亮?

我:当然是你。

女友:为什么?

我:你化成灰都比她化了妆好看。

“化成灰”与“化了妆”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把它们有趣地联系在一起,思维一定会产生轻松愉快的跳跃。

与此同理:

室友:你说我有才吗?

我:当然有。

室友:为什么?

我:你沾火就着。

“才”和“材”有趣地联系在一起了。

郭大爷的相声语言里经常用到这样的“混搭”手法:

郭:我是个科学家。

于:这知道了。

郭:我研究很多东西,你真不相信?

于:没有,没有,我,我信了,信了。

郭:我现在转型了。

于:干什么了?

郭:我研究植物和动物了。

于:科学家研究的范畴还真广。

郭:那当然了。科学家我们也有这个各自的划分。

于:啊,这也有区分。

郭:对了,研究天文的不许研究地理。你本来研究天文星象,你突然间研究地理了,你不好好研究你那个星星月亮,你一天到晚光跟地理熬摽,天天早上早起,早起我上个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怀来县……

于:这是科学家吗这个!怎么还背趟子啊!

郭:人家研究地理的不干。

于:那可不是!说相声的还不干呐!

郭:所以说嘛,科学是很严谨的。

于:啊,对!

(《羊上树》)

郭:植物啊,很深,很深,有的时候我们带着学生出去,孩子们有的时候不认识:老师,教授,您给看一看这些个植物是怎么回事?

于:哦。

郭:这个是白菜、黄瓜、茄子、辣椒。

于:这谁都认识!

郭:如果用青椒、香菜切成丝,和在一起,那么它叫老虎菜。

于:您是科学家呀,还是厨子呀?!

(《羊上树》)

郭德纲的相声里有大量的混搭语言,在他的所有包袱里,估计能够占四成以上的比例。

而且你仔细品品,这里边还有着很浓重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三、误解

“有趣的误解”这个话题以前贱老师已经给童鞋们讲解过了,现在我们再把课本翻回去复习一下:

“有趣的误解”一般的模式是:甲说的是这件事,或者暗示的是这个方向,而乙说的却是那件事,或者暗示的是那个方向,猴吃麻花——满拧。这样就形成了指东打西、指南打北的张力,在一来一往的对话当中,在一明一暗的暗示当中,如果运用了巧妙的幽默语言,就形成了幽默。

有一些语言学家又把误解细分为“别解”和“曲解”,对于小学肄业的我们,就不分那么细了,以免把大家弄蒙圈了,这里只统称为“误解”。

郭大爷相声里有很多“误解”,在所有包袱里占到两成以上。

但是这个误解又与我们前面讲过的“有趣的误解”有点儿不同。

“郭氏误解”往往是“故意的错误的解释”,并通过这样的手法达到搞笑的目的。

下面这段台词里,既有“郭氏误解”,也有“有趣的误解”,大家体会一下:

郭:在德云社后台(指着于谦),这是这份儿的(竖起大拇指)!

于:你瞧,又捧我。

郭:哎呀,识文断字,知识渊博,头脑很清晰,为人很时尚。

于:还时尚?

郭:我举一个例子啊:德云社后台第一个玩儿微博的——谦儿哥

于:那倒是。

郭:现如今谁都知道微博,倒退两年三年那会儿,还有好多人不知道呢,人家就开始玩儿微博。

于:我就申请了一个。

郭:后台有时坐那儿,哎,玩儿微博,刷屏——开心。他比我们早半年多。这实话实说啊,开始时,有用吗?后来知道,微博很有用。

于:是吗?

郭:于老师进后台,把烟卷儿放这儿。这边儿说话聊天,再回头,烟没了。

于:烟没了?

郭:不知道谁拿的啊——其实他心里有数儿:孩子们开玩笑呗。

于:肯定是逗着玩儿嘛!

郭:绝没有大嚷大叫“谁偷我烟卷儿啦!”——没有。

于:是呀。

郭:拿起手机来发一微博:“嘿嘿,我不说,不代表我不知道。”

于:嗯,点点他们。

郭:发一微博。十分钟,他媳妇儿给他发一短信:“对不起!”

于: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破了个案子。微博就干这用啊?

郭:这就是微博的重要性。

于:不至于。

郭:那现在是有微博了,你倒退些年那会儿,我想看于老师写的东西,你上哪儿看去?

于:那时候没微博。

郭:那会儿你想上他微博,没有啊。

于:是。

郭:那时候我们就上于老师的“嫖客”。

于:你等会儿,你等会儿,你先等会儿。您还上我的嫖客?

郭:对。

于:那咱俩得论干姐妹儿了。

郭:你不要这么龌龌龊龊。

于:什么词儿啊你这是——博客!上博客!

郭:噢,对!上……嗐……上博客。好多人都点他。

于:那你回答他们,说我不出台。

郭:那你指着什么吃呢?

于:我指着这个吃啊?!

郭:点你……

于:什么叫点我啊?

郭:点什么?

于:点击(鸡)!

郭:噢~~~?!

于:你想得那么歪呀怎么?

郭:你长的就歪。

于:不是!点击率!

郭:那都“绿”啦!

于:嗐!没有您这么想的!

郭:就说这一意思,你永远比我们时尚。我们还都在小剧场里面说相声呢,人家那会儿就出去拍广告去啦,拍电影、拍电视剧,是不是?

于:啊,是拍过戏。

郭:十五年前,就有厂家找他,让他做产品的形象大便。

于:您这又错了,形象大便呐?形象大使!

郭:应该是……

于:形象大使!

郭:……有什么区别?咱得讲理对不对啊?你说是手感、口感……

于:怎么那么恶心呢!

(《我是文学家》)

我扒台词扒得比较长,其实这些话也就是相声舞台上两三分钟里面的事儿,那你数数把,这短暂的两三分钟里有多少个“郭氏误解”?多少个“有趣的误解”?又有多么的搞笑?

光看台词没那么有“笑果”,看视频才能体会出来。

另外,相声作为语言艺术,里面会大量用到“谐音梗”,这也是这种口头语言艺术的形式决定的。

虽然现在都说“谐音梗”是烂梗,但是运用在相声里面,只要语言环境好、烘托氛围好、演员铺垫好,包袱抖起来还是很响的,还是很受观众欢迎的。

屁文不能写得太长,否则派出所会来抓人。

就这样吧,下课!

论郭德纲相声的受欢迎程度(教你成为段子手)(3)

(文中引用了来自网络的段子和图片,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本人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