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越的喜剧 不万能的喜剧

一个流氓无产者,一个地道的上海人,一个第一代城市移民,聚合在一起会催化出什么样的故事?视频见分晓。

说在前面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刻画的几个小人物都有现实的浮光掠影,比如黄渤饰演的角色黑皮有句台词:「牌子货,班尼路!」观众一听就乐了,心中暗笑,这老土。今天大家嘲笑的对象变成了庞麦郎和他的新歌《我的滑板鞋》,其实呢?彼此彼此,我们自豪的底气也就是穿上了杰克琼斯。

由此你看得出来,宁浩导演的电影充满现代的娱乐精神,同时不乏中国社会的各阶层的龃龉、折冲。就像宁浩对《人物》所说,他的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我们这个农业国家,农业国家的转变」。

如今钱就是这个国家转变的燃油,人们所在的任何行业都难以免俗。拿中国电影来说,喜剧正当其道,资方愿意投,导演乐意拍,赚钱嘛。刚拍完喜剧《心花怒放》的宁浩对此的解释是:在成功这个社会单一价值观统治下,大家压力过大,都需要解压。

我们邀请宁浩、黄渤、徐峥登上本期杂志封面,他们三人已经成为中国喜剧电影中三张最重要的面孔,他们的喜感和茫然,也是深具代表性的时代表情。尤为难得的是,招笑的糖衣下,他们还在尝试向观众劝服一点严肃的苦药。

2.学习去触碰最主流的观众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徐峥是一名试图与观众建立联系的话剧演员。他自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做过先锋戏剧,其中1998年一出叫《拥挤》的戏里,只有他一个人在舞台上,用肢体语言配合灯光舞美模拟「拥挤」的状态。尽管一些先锋戏剧满足了徐峥的艺术探索,但他却越来越质疑当时整体戏剧生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他曾出演名为《野种》的舞台剧,讲大宅门之内通奸虐杀的故事。「这他妈什么玩意儿啊,你排这戏弄出来干吗,跟现实没有一点关联。」经典戏剧的价值也慢慢褪色,「比如你演了一个《日出》,你觉得很考验你演技,是吗?我们为什么要让观众看《日出》?《日出》和他现在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2000年,他接演了《春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等通俗喜剧。

宁浩也见识过1990年代末的戏剧生态。那时他在太原市话剧团工作,排过英雄样板戏《好人徐虎》,每天装台卸台,挂大布景,看台上30多个演员对着台下七八个观众。他与徐峥对观众的认知最早来自于舞台。徐峥曾做过话剧的全国巡演,看到即便在省会城市,看戏的人吃豆腐干、方便面,还带着孩子大声说话。

他解释这就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所面对的真实的观众群体,「比如说你要拍一个电影的话,你要给所有的、全国的观众看,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基础的基础。」

两部喜剧电视剧给徐峥的正面反馈让他觉得此路可行,而且受众广泛。戏剧舞台上无法与观众建立起来的联系,他在影视中寻得,「我觉得所有的道路或者机会或者选择,其实都是一点一点形成的。不是说一二三四五五条路,我要走三,我非得把这个三走到底不可,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较这个劲。它来了,你接受,你可以做,就是顺其自然。其实你的轨迹是在过程当中慢慢慢慢来修正、来转变的,有的时候人都想证明自己的。」

编剧束焕与他谈剧本,每个细节想到的都是观众的反应。束焕说,「自我表达其实要注意一个平衡,如果非要分个第一位的话一定是观众,这是我的理解,我对他的理解。」

同样在1990年代,黄渤也在整日与舞台下的观众打交道。他在全国各地歌厅巡回演唱,即便环境复杂依然乐此不疲。有次在歌厅遭遇黑帮火并,子弹嗖嗖掠过,他下意识躲进靠近自己的DJ台下,以为这个台子可以蔽体,最后才发现这个DJ台不过是一个未装挡板的桌子,他面前其实只有一块布。

最初黄渤很喜欢琢磨舞台技巧,曾让舞队的女孩穿男士大衬衣,下面是黑色文胸和平角短裤,上台的时候用水管冲,营造出一种性感的氛围。这些对当时而言颇具创造性的想法带来了极佳的现场反馈。

演出了六七年后,黄渤慢慢发现了观众状态的转变。他以前跳舞,有时候「唰」一个平转跪在地上,作为结束性的舞蹈动作总能引发欢呼。突然有一天演出,他跳到那里,看到下边有嗑瓜子的,有搂着小姐的,「当」就停住了,觉得跪不下去。

「我觉得不值,我觉得真的还蛮侮辱的,给这帮人要这样。」黄渤说。那时脱离夜店式演唱进入乐坛的主流方式是参加青年歌手大赛,他也找不到途径,「都是电视台选送,你上哪儿参加去,都是那种苗子,或专业团体,你完全野路子,你上哪儿参加,参加也够呛,你也不知道,实话实说,我真的唱得没那么好。」

那是他最困惑的时候。姐姐让他回去做生意,许车许房。在本质生活与艺术表达的胶着之中,他接到好友高虎的电话,去试镜《上车,走吧》,从此进入演艺圈。

徐峥第一次看见黄渤是在《疯狂的石头》剧组,「我当时觉得他好乖啊,好乖的一个演员。」黄渤还未有名气,演过几个民工的角色,徐峥笑说,怎么有长这么难看的演员,不过很温柔。

无人超越的喜剧 不万能的喜剧(1)

事实上黄渤非常勤奋。之前在北影进修的时候,他一星期交7个小品作业,同学们交一个。上学骑自行车就想着段子,想到生理性头痛,越骑越快,没看见马路上一个沟,「叭」就翻过去了。等坐起来,继续想。在剧组,黄渤以表演方案众多闻名。有时候上大夜戏,已经拍了16条,黄渤说我再试另一种。宁浩就微微一笑,说黄渤老师又要搞艺术创作了,好。

他在《疯狂的石头》里的角色是小贼黑皮。当时的场记尹哲感慨,「黑皮是一个根本算不上人物的那么一个道具,但是他生生毙掉了所有主角的戏,都被他抢得乱七八糟的。」在剪辑室,宁浩指着屏幕上的黄渤对人说,这个演员能成,「没想到是在我们的戏里成了。」

徐峥则从与妻子小陶虹共用的邮箱中发现了《疯狂的石头》的剧本。他被电影的结构和内容所吸引,「就是真正给中国的观众、老百姓看的一部电影。」他主动找到宁浩,称自己愿意出演。

宁浩给他的角色很小,尽管他当时是剧组最大的腕儿,因为《春光灿烂猪八戒》,拍摄地龙兴镇全镇的小朋友都来看徐峥。不过宁浩只能付给他一万块的红包——徐峥把红包转手给了助理,说这是助理的片酬,我不需要。

无人超越的喜剧 不万能的喜剧(2)

宁浩此前的两部电影都比较文艺,且都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项。拍第三部的时候,他不想再拍跑电影节的电影了,「我也不能说我不喜欢文艺片,但是任何一个艺术家或者任何一种艺术家,你都希望你的艺术交流是广泛的,而不是一个窄口的交流。」他曾在自己的访谈录中说道。

三人尝试去触碰最主流的观众,这种尝试绵延至今。

《心花路放》的原名是《玩命邂逅》,「邂逅」这个词很多人不认识。宁浩去理发,理发师说,哥,我听说你拍了个玩命啥玩意儿。他说邂逅。啥意思啊哥?理发师不解。宁浩说,「我说出来都不知道,那就麻烦了,就改一个,改一个谁都认识的字儿。」

3.流氓无产者 上海人 第一代城市移民=2万块银幕

宁浩认为他们兄弟三人代表三个不同的阶层。他称自己是「流氓无产者」,在太钢大院长大,工人文化对其影响深远。徐峥是地道的上海人,在宁浩的电影里也总是扮演懂规则、有契约精神的上海人。电影里的黄渤则与其形成有趣的反差,代表着广大的「第一代城市移民」。而这三类人,恰好是如今中国超过2万块银幕的观影主体。

「我们全中国人第一次,除了上海人以外,第一次进入了现代城市这个概念,大家都或多或少有着不适应,这个就是我的主题。」宁浩说,他的电影一直关注着农耕文明的转变,中国如何磕绊着向城市文明奔去。

班尼路是黄渤饰演的角色在《疯狂的石头》中的一个植入广告。在电影里,他将这个平价品牌调侃为:「牌子货,班尼路!」徐峥认为,「他(宁浩)特别喜欢表现城乡接合部的东西,就是班尼路牌子,基本上可以代表了他对我们中国现实的一个看法。」

徐峥在自己的电影《泰囧》中对阶层分野的描绘更加直接,他饰演的徐朗是城市新中产阶级,而王宝强饰演的王宝是城市新移民。「这是我们一开始就想好的,这两个人物他们所代表的人群,是我们一开始就想清楚的。」编剧束焕说,「比如说你在北京挤地铁,你能同时见到两种人,你会发现这两种人其实他们虽然都在一个城市,在一个车厢,但其实他们互相之间都是把对方当做另一种人,就是这个。这两种人就是中国最主流的两种人群。」

电影产业评论人王义之分析,现在进电影院的观影人群主要是新兴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所面临的阶层压力巨大。宁浩说,「我觉得它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叫社会价值单一取向,整个的全社会,我觉得都被成功这个唯一价值给绑架了。」

「在这个市场上喜剧为什么受欢迎?」《人物》记者问宁浩。

「赚钱嘛。」

为什么喜剧会赚钱?「在中国这个单一价值观的统治下,压力过大,所以大家需要解压。」宁浩回答。

徐峥所代表的城市人往往是被解构的一方。《泰囧》里,束焕最喜欢的桥段是徐峥饰演的徐朗在小溪边被王宝临头一脚踢飞。那个时刻,徐朗这个急于获得公司股东授权书的职员,一路经历种种波折,到溪边时合同没了,人也落了水,还被王宝强揍了一下。束焕实在解气,「就是王宝强揍徐峥的那一下,我觉得这个人的囧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会觉得很好玩,我自己会觉得可笑。就是我自己想起来会会心地乐一乐,我觉得我终于把你们这帮,就是大家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打到谷底了。」

无人超越的喜剧 不万能的喜剧(3)

雷佳音则试图从演员观众缘的角度解释黄渤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可能他是,民众从他身上找到了自己。」雷佳音在《黄金大劫案》里演小东北,别人也说他是丝。「我也没觉得我是丝,我也没想演丝。我觉得这个可能就像李安说的那句话,就是大家其实,你去看一个形象,他没在看别人,都是在看自己。」他说,「所以你要说黄渤的形象的话,我觉得是这个时代的观众找到了自己的反馈。」

王义之也有类似的观点,「因为明星是连接所有人的投射心理的一个渠道,我觉得每一个时代的明星,特别是他,都是有时代意义的。或者说我们每个时代的电影,都是有时代意义的。」

对这张出现在宁浩和徐峥电影中的面孔,黄海如此评价:「真的不是说黄渤长了张时代的脸,而是这个时代长了一张黄渤的脸。」

▎本文系摘编,10000字原文请点击「阅读原文」,购买9月号《人物》Kindle版 ▎

* * *

我们是《人物》(renwumag1980),欢迎关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遇到喜欢的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要是觉得写得不赖,请把赞点上。

商业合作请portrait1980@gmai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