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国学小故事(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五十集)

【南北朝:周兴嗣】

【导语】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阐明人生哲理,引导人生快乐常伴之道。

逐物:追求外物。语出《庄子·天下》:“借乎惠施之才,駘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正文】

shǒu zhēn zhì mǎn

守真志满

zhú wù yì yí

逐物意移

汉字国学小故事(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五十集)(1)

【译文】

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一心追逐外物,意志就会衰退,善性就会改变。

【故事链接】

重耳流亡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姓姬,名重耳,晋献公的儿子,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8年在位。他和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献公有五个儿子,申生是太子,是晋献公所娶大戎族女子狐姬生的儿子。重耳、夷吾为狄人所生,奚齐、卓子分别是妃子骊姬和她陪嫁的妹妹所生。献公晚年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让奚齐继承君位,害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也被迫出逃。

汉字国学小故事(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五十集)(2)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他想除掉重耳,重耳被迫再次流亡。重耳在流亡途中经过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了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友好接待。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流亡时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如谋臣赵衰等人都愿意跟着他。

  有一天,重耳在流亡的路上,向田边吃饭的农民讨饭,那个农民送给他一捧泥土。大臣们很生气,要杀了那个农民。重耳却说:“泥土就是土地,农民送土地给我,是好兆头啊!为什么要杀他?”

  公元前636年,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重耳四十三岁出逃,六十二岁回国,流亡在外十九年,历经磨难,终于当上了国君,即晋文公。

汉字国学小故事(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五十集)(3)

  晋文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实现他称霸天下的愿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安定民心,选拔贤能的大臣,奖励有功的将领,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他减轻赋税,减轻刑罚,救济贫苦的老百姓,在灾荒的时候打开粮仓,免费发放粮食,这些措施让人民能安居乐业,故他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从此晋国国家安定,一天天强大起来。

  晋国国内安定以后,晋文公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和外交活动。扩展疆土,成就霸业,最终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因病去世,他一共在位九年,终年七十岁。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晋文公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对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却产生了巨大影响。

【智慧链接】

“守真志满”是守住真常之性。“真”指人的本性、本质,“守真”就是守住自己纯真的本性和操守。能够守住真常之性,人的心志就会饱满。如果跟着外物跑,心被外物所动,人的意志就被转移、被改变了。

汉字国学小故事(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五十集)(4)

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总称。中国文化中其实没有迷信的东西,“鬼”与“神”的概念,按照道家思想的解释“纯阳之气谓之神,纯阴之气谓之鬼”。并非是神在天上、鬼在地府,神鬼统统都在自己身上。“神者伸也”,是生命活动的伸展和延长;“鬼者归也”,是生命活动的回归和结束。可见,迷信是自己对生命现象和心理活动的迷惑,是无知、没有智慧的表现。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本人精心整理《千字文》每一句话意思,有助于理解的故事和拓展知识,(内容参考多方面资料)意在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