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

自2009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将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沿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灾害呈严重多发态势,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巨大威胁。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沿海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都愈发重视海洋灾害防御。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海洋灾害预警报等方面的进展,有效地减轻了海洋灾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国海洋部门在风暴潮、赤潮、灾害性海浪、海冰等主要海洋灾害的监视、监测、调查研究、分析预报及警报技术系统的建设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目前,我国已成功建成较发达的海洋监测监视网络,并且海洋管理系统,海洋资料服务系统以及海洋环境预报系统也正逐步迈向世界先进水平。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沿岸地区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海啸灾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王田羽)

风暴潮

什么是风暴潮?

风暴潮是海洋灾害的一种,它是由于受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也被称为风暴增长。

风暴潮灾害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1)

图: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风暴潮成灾成因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2)

图: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风暴潮来袭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3)

图: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4)

海啸来临前的先兆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5)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6)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7)

图: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海啸来了怎么办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8)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9)

图: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海浪灾害

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和强冷空气大风等引起的海浪,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上工程和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等带来危害,造成巨大灾害。在岸边不仅冲击摧毁沿海的堤岸、海塘、码头和各类构筑物,还伴随风暴潮,沉损船只、席卷人畜,并致使大片农作物受淹和各种水产养殖珍品受损。海浪所导致的泥沙运动使海港和航道淤塞。

海冰灾害

海冰是海中一切冰的总称,其形成可以开始于海水的任何一层,甚至于海底。海冰的危害不仅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能损毁舰船、石油平台等,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赤潮现象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中国沿海的很多海域都是赤潮高发区,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赤潮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多起赤潮事件的记载。赤潮不仅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

我国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业务体系正在形成,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把预警信息传递到社会公众手中。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话说(防灾减灾日守望蓝色海洋)(10)

在国家海洋博物馆“中华海洋文明的复兴”展厅,将为您详细、生动地介绍海洋灾害的形成及影像,展示我国在海洋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