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银河补习班都是为你好(邓超银河补习班)

文/阗阗

点击右上角【关注】好想和你说头条号,好想和你说,陪你度过每一天~

儿子:“爸爸,老师说我缺根弦。

爸爸:“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只要你的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由邓超主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在暑期档热映,许多观众在看过电影后都纷纷感慨,真想有个像马皓文一样的爸爸。

马皓文本是一名桥梁工程师,因为被人陷害,设计的大桥轰然倒塌,他入狱7年。

一个蹲了7年监狱的爸爸,是人们口中的“坏蛋”。

一个从小被老师骂“缺根弦”的孩子,是人们眼中的“笨蛋”。

这对父子,同时成为了人生的loser。

然而,在爸爸的言传身教下,儿子马飞居然从成绩垫底,考入年级前十,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拥有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呢?让我们来看看马爸爸是如何做的吧!

邓超银河补习班都是为你好(邓超银河补习班)(1)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刚上初一的马飞从小就被老师贴上了“缺根弦”的标签,用教导主任的话说:“煤球再洗它也是煤球,变不成钻石。”

可是,在马爸爸口中,儿子马飞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当孩子的成绩从班级垫底,考到倒数第五名时,他满怀期待地说:“儿子,你太牛了,要是这样学下去,你还不得上天啊!”

现实中,很多父母已经将批评孩子、打击孩子变成了一种习惯。“你要是少玩一会,肯定考得更好。”“你总是贪玩,看看别人家的XX,学习比你努力多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以为只要多批评孩子,就能让他们引以为戒。殊不知,你瞧不起的眼神,冷嘲热讽的话语,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不自信。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期待效应”,它启示我们,鼓励与赞美具有一种正能量。当一个人获得他人的鼓励、赞美时,会感觉获得了支持,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关于“期待效应”还有一个小故事,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某小学考察,他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将一份18人的名单交给校长,并告诉校长,这18名学生都是他经过精挑细选,具有极高智商的人才,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必成大器。

一年后,当他再次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很多年后,他们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表现出色,成为了佼佼者。

或许你觉得罗森塔尔的故事太过戏剧化,但鼓励的神奇作用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享誉全国的“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鼓励与赞美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

作为校长,她每天清早都会到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还会竖起“你真棒”的大拇指夸赞每一个孩子。

在清华附小,每个班级都会评比“赞美之星”,同学们互相赞美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整个学校都沉浸在一种赞美包容的氛围中。

邓超银河补习班都是为你好(邓超银河补习班)(2)

最好的补习班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怎么做,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你直接做给孩子看。

电影中,马皓文并没有要求儿子马飞要头悬梁锥刺股,刻苦读书,而是以身作则,挑灯熬夜的画图纸,努力工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期待,可是,当我们对孩子耳提面命时,是否想过自己又做到了多少?

做补习班老师时,我曾听到过两个小女孩这样的对话。

“你妈妈好漂亮啊,还会用英语和你说话,可我妈妈连单词都读不对。”

“你爸爸是大学老师,好厉害啊。他是不是什么题都会?我爸爸只知道玩手机,还总骂我笨。”

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般优秀懂事,殊不知,孩子也希望我们能成为博学多识的父母。

育儿先育己,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想让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邓超银河补习班都是为你好(邓超银河补习班)(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梦想是最强的动力

电影中,父子重聚的第一晚,爸爸问了儿子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要干什么?”

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清华北大呀。”

看到这一幕,许多观众都忍俊不禁,想想看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做出过类似的回答呢?

然而,随着我们逐渐长大,你会发现自己一直追求的名校,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着比幼儿园还轻松的生活,上课刷手机,下课打游戏。因为,一旦上大学的目标达到了,他们便变得空虚,不知道自己想做些什么。

正如剧中马皓文所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完成家长的期待,这样的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一旦身边缺少了父母的耳提面命,老师的苦口婆心,就容易放任自流。

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最终的目的。考上好大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高考状元,就是教育的目标和终点吗?

邓超银河补习班都是为你好(邓超银河补习班)(4)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完整独立人格的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

或许很多人会质疑,对于多数孩子来说,高考是他们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方式,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不被社会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我承认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改变应试教育大环境的现状,但是,作为新一代的父母,我们更应该做孩子的引路人。

培养孩子的兴趣,带领他们找到梦想,让孩子知道学习的意义,明了自己究竟为什么而学。

当一个孩子内在的求知欲被唤醒的时候,你会发现不需要父母的督促,他会抓紧一切时间,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

欢迎关注【好想和你说】头条号,如有问题要与专家进行交流,可微信搜索小程序“好想微课”。

本文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本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