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小董妖王岭位置(话说老钦州二十二)

钦州小董妖王岭位置(话说老钦州二十二)(1)

钦州小董铜鱼书院

铜鱼书院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铜鱼路18号,落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书院坐北向南,面阔5间,通宽23.9米,通深58.9米,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硬山顶,屋顶青砖仰合冷摊。书院进深3座,分东西二廊。头座即为书院大门,门两边为石刻嵌字楹联“铜柱功勋地,鱼龙变化时”,笔力虬劲,为举人王士宗所书。二座原位于头座与三座之间,历经风雨沧桑,已成危楼,因当时财政无力,未能拨款维修,已于1990年间拆除。现仅余头座、三座、二三座间的书廊,基本完好。

抗法英雄冯子材,戎马一生,但却不忘桑梓教育事业。其关心支持地方教育、造福社会之事,至今传为美谈。铜鱼书院的修建,即为冯子材有着深厚的历史深渊。

钦州小董妖王岭位置(话说老钦州二十二)(2)

这块刻有“大清国钦州界”的一号界碑位于东兴市,当时东兴属防城县所辖。钦州升为直隶州后辖钦县、防城两个县及灵山一部。

但当时钦州仅辖钦县,人口和钱粮都不足开科考试规定的数额。冯子材就向时任两广总督谭麟徵提请,把钦州升为直隶州,辖钦县、防城两个县及灵山一部,以凑足开科考试规定的人口数量和钱粮数,此举获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在钦州贡院、大较场分别考试文武生员。

钦州有了考场,为地方选拔人才提供了方便,但每科所给钦州取士的名额数量不多。州庠生章正枢,在拜会冯子材时提出:“每期考试举士,朝廷只规定钦州18名名额,请宫保大人申奏,多加录取为幸。”于是,冯子材又向清廷提出增加录取名额的请求,结果,得到批准。从此,钦州举士从原来每科录取18名增加到36名。录取名额增多了但考生质量又必须有保障,于是冯子材的襄理文牍方凤元向冯子材建议在小董筹建书院,课育士子,培养人才,造福社会。此建议立即得到冯子材的大力支持,他带头资助,并即命方凤元专管募捐建院之事。方凤元奔走于各地,发动乡绅、富户、富商、村民捐款捐谷,建院兴学。前后共筹得稻谷3800大斗,经过多方努力,书院终于得以如期开工并按时竣工。因建于铜鱼山之旁而命名为(小董)铜鱼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书院设初等和高等小学。宣统二年(1910年),改称小董小学正式立案。民国三十一年秋(1942年),钦州增设中学,在小董设县立二中,校址设于铜鱼书院。

钦州小董妖王岭位置(话说老钦州二十二)(3)

嗣后,铜鱼书院对课育士子,造就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书院改名为小董中学,在建成至今120多年的过程中,教学不断,人才辈出,学子德才兼优,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有用的人才。

1999年县级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铜鱼书院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庆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