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流水线的控制(总装流水线离不开他们)

装配流水线的控制(总装流水线离不开他们)(1)

从前工人浩浩荡荡上下班的情景,如今很少出现在智能工厂的门口。在机器换人的时代,工人如何“适者生存”?他们的新价值如何发挥?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上海青浦的永恒力工厂,记录发生在一家生产特种设备的智能工厂里的工作变化。

蹲点装配车间

永恒力叉车是一家德国企业,工厂的秩序感首先体现在时间管理上。每天各时段的休息安排,甚至是工人吃冷饮的时间,也是严格安排好,而不是临时即兴决定。

下午三点半,到了工人们下午集体休息十分钟的时间,此时在工厂办公区域的冰柜前,也是一天中工人聚得最齐的时候。一到夏季,工厂行政部门的人会定期来“塞”满这个冰柜,保障工人们在休息时候有充足的冷饮供应。

总装仍需人工完成

“赵工,现在是大忙人了啊,来,过来聊聊,”工友们口中的赵工,是工厂的经理助理,从职务上算,赵工是厂里的小领导,不过因为是从一名普通的装配工人晋升上去的,所以能和工友们打成一片。

装配流水线的控制(总装流水线离不开他们)(2)

一群工人午休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也还是生产环节的那些事。不过,工人们习惯了话不多,吃完冷饮、凉快了一会,就各自散开继续投入生产了。

记者顺势跟着赵工,前往最后一个制造车间——装配车间,这也是整个工厂占地面积最大的生产工艺环节。当整车车架焊接、涂装完成后,发动机、刹车、拉索、电线、座椅、油泵油箱等都是要通过总装来安装调试完成的。装配完成后就会进行检测,然后就是下线的整车。

虽然生产线上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但即便是在最先进的整车厂,总装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

一天至少8小时站立工作

“在工厂装配线工作很辛苦,你采访的时候,他们可能不太愿意开口,”赵工说道,果然,记者与装配线工人们交谈时,他们已经显得精疲力尽。

装配流水线的控制(总装流水线离不开他们)(3)

大多数时间,记者只能在一旁观察着,装配工们每个人有大约两平方米的工作间,各自负责一项装配任务,属于流水线式生产,第一个工人装备完成几个部件后,车身就被推到下一个工人的工作间内。总共有四条流水线,每条线大约7至8名工人。

各个装配工的工作间里都准备着至少十几种工具,但唯独没有椅子。这意味着,在不加班的情况下,装配线上的工人一天要站立8小时,如果赶订单加班,他们则需要一天站立11个小时。

装配流水线的控制(总装流水线离不开他们)(4)

如果不是在工厂里亲眼目睹,难以相信,一名叉车装配生产线上的工人,他们的双臂运动量和臂力,也许并不亚于职业举重运动员。

不过,重复做同样的事还能保持专注才是最大的挑战。因为是流水线作业,每位装配工要保证生产线按速运行,不在自己的装配环节“掉链子”。当然,工人们累了可以通过去室外抽抽烟、呼吸新鲜空气,或是喝些饮料来保持状态。

从装配工晋升为工厂经理

在当上小领导前,赵工当装配工人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中专毕业,表哥就喊他进了上汽大众工厂,那样快节奏的流水线生产状态,他是经历过的。

“那个时候干装配,1个小时,1个人要做400台车,上厕所都要等别人有空来接替你的位子,然后跑着去跑着回,要不然你的工位前就会堆起一堆零件,下个工位的人也干不了,都要等着你。”他回忆,点焊、喷漆,虽然在大众只待了不到了两年,但他几乎轮遍了岗。

虽然那段日子很苦,但再提起,他是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态讲述。一名善于沟通的全能型生产选手,是这些过往的经历为他塑造的标签,也帮助他在进入用永恒力工厂半年后,就晋升为喷漆线生产主管,8年后被提拔为工厂经理助理。

表现突出的工人收入超过线长

今年42岁的杜华,进厂前放弃的是当老板的机会,但他并不觉得可惜。

“我从17岁开始出来工作,做了17年汽修工,后来自己开了汽修店,”也许是在社会上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日子过烦了,汽修店虽然也赚钱,但自负盈亏压力也大,他反而向往起在工厂里做着自己在行的事,每天朝九晚五,偶尔加加班的生活。

装配流水线的控制(总装流水线离不开他们)(5)

前不久,杜华拿到了技师证,是工厂认证颁发给他的,每月都能多拿几千元的技师津补贴,加上他的工资收入,他每个月的工资甚至超过了线长的收入。

“工厂有自己的一套工人技术评聘管理办法,生产一线岗位有一定比例的名额,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同意后审批聘用,”赵工在一旁介绍,主要是为了奖励工作表现突出的工人,换而言之,谁为企业做的贡献大,谁的技术好,谁的收入就高。

杜华像是一个老大哥,工友们遇上问题都来请教他,装配线上来自青浦本地的工人占比很高,他们彼此熟悉,干起活来也特别默契。“我们这个厂的流动率相对来说没有这么高,大多数工人都是从老厂开始干到现在,”杜华说,“如果你和某人一天8小时,一星期五天这样共处,最终你们在工作之外也会密如亲友,更何况我们的工作需要团队协作。”

工人普遍满意工厂福利

工厂工资低,晋升通道窄,工资涨幅几乎看不见,这是多数传统工厂面临的问题。但是,杜华评上职称、赵工晋升管理岗,这些身边的案例似乎激励着这里的工人:在永恒力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

不仅如此,记者听说,工厂还从2018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家庭开放日活动,邀请工友的妻儿或者父母来厂里参观,看看他们家里的“顶梁柱”们,每天在做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工作。这是企业的一种文化输出,同时,也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另一种维度的关怀。

除此之外,工厂的福利还包括每年一次周边游、人均350元的团建活动、基本的五险一金以及每年一次职业病体检。

不过,即便工人对于企业的福利待遇普遍比较满意,整个工厂里还是难寻年轻的面孔。150多名工人,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上。

赵工也坦言,招年轻工人进厂的确不容易。总的来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工厂工作的印象就是,苦累差、不体面、经常加班,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别的行业。

也有少数“00后”选择进厂

今年刚满20岁的装配工万加俊,是整个工厂里年龄最小的工人。当年轻人纷纷逃离工厂,转身扎进服务业时,他选择背道而驰,大专毕业后就进了广州一家模具厂做了一名工人。理由不复杂,他自认自己的性格适合当一名工人。

年轻人总是很有个性,他的个性就是不喜欢跟人交流,一个人管好自己面前的工作间,干好自己手上的活,对他来说就很自在。他同时还很喜欢各类机械,大专学的是数控专业,平日里也喜欢摆弄些机器。不过,由于刚进厂不久,他被分配到装配线熟悉产品,还没有机会接触机器。

他倒是很理解自己的同龄人为什么不愿意当工人。他说,年轻人找工作,除了衡量工资水平之外,还会看的就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其他因素。面对工厂长时间的单调工作环境、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内容,年轻人都是不太愿意进工厂工作的。

但他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相比较我之前所在的模具厂,工厂的晋升机制还是比较完善的,这也是我比较看中的一点。”

临近下午5点30分,车间开始“热闹”起来,工人们开始给自己手头的活收尾,互相交流时多了些表情,有些拿起了被“冷落”了一下午的手机看了看,有些拿起笔记本等着开班后会,这是和早上开工前不一样的状态,疲惫中却又带着活力。如果碰上订单旺季,记者就要再等上三四个小时,才能感受到这种氛围。

工人们要下班了,赵工悄悄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更希望加班,因为加班工资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来源:劳动观察作者:陈宁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装配流水线的控制(总装流水线离不开他们)(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