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空培育的种子都是质量好的

太空育种是指将农作物种子搭乘在航天器上,随之在微重力(失重)、高真空、超洁净、强辐射及大温差的宇宙空间,遨游一定时间,使种子基因发生遗传变异,返回后经地面培育4—8代,从而获得遗传稳定的农作物良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为什么太空培育的种子都是质量好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为什么太空培育的种子都是质量好的

为什么太空培育的种子都是质量好的

太空育种是指将农作物种子搭乘在航天器上,随之在微重力(失重)、高真空、超洁净、强辐射及大温差的宇宙空间,遨游一定时间,使种子基因发生遗传变异,返回后经地面培育4—8代,从而获得遗传稳定的农作物良种。

用太空种子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一般冠名为“太空某某作物”。

太空西红柿——上世纪美国首先将西红柿种子搭载于人造卫星运行了六年,后由航天飞机取回地面,从而培育出发芽快、幼苗生长茁壮、后期发育好、果大而甜的“太空西红柿”。

宇航1号太空稻——1992年,我国水稻、玉米远缘杂交的“娄玉3号”水稻种子,通过卫星搭载,在距离地面163千米的地球轨道上遨游88小时后返回地面,经过5代培育,诱变优势逐渐稳定,被命名为“宇航1号太空稻”。

申植1号太空小麦——我国先后数次将小麦种子搭载于卫星送上太空,返回地面后,经4代培育,筛选出比普通小麦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申植1号太空小麦”。

“申植1号太空小麦”平均亩产达352公斤,比未经太空育种处理的对照组小麦,每亩产量提高28公斤,蛋白质高达8%,且抗赤霉病能力增强。

1987年至今,我国通过返回式卫星和无人飞船,作了十多次植物种子搭载。

搭载品种达1000余种。

实验结果表明,搭载的农作物产量均提高了8%—20%,且抗旱、抗涝和抗病能力强。

目前,我国已在20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里种植了太空育种的农作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