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绅阶层的作用(乡绅与土豪劣绅)

前天一大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荐题为《村子》的文章,写得充满感情,满含爱民深情,说是城里的不少土豪到农村租地当起了农民;又说农村每人捧着微信,好像清朝时人手一杆烟枪,文明的“根”发生了断裂,云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乡绅阶层的作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乡绅阶层的作用(乡绅与土豪劣绅)

乡绅阶层的作用

前天一大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荐题为《村子》的文章,写得充满感情,满含爱民深情,说是城里的不少土豪到农村租地当起了农民;又说农村每人捧着微信,好像清朝时人手一杆烟枪,文明的“根”发生了断裂,云云。

不知名的忧国忧民的作者,最后很可能是泪流满面地发出了悲鸣:“我愿意站在高高的山岗,为你招魂”。卧槽,这有点可怕了,农村的事情看来真是搞大了。

不错,当下有很多人为中国农村担忧,本人前些年就写过《寂寥的乡村向何处去》,提出了防止乡村“空心化”向“无心化”演变的建议。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应该说是好事情。大家都重视起来,就有了破解的希望。

然而,怕就怕走火入魔,忧虑来忧虑去,弄出一些邪门歪道来误导大众。比如有人就热切地呼唤乡绅,前几年有本小说就讲乡绅如何好,近来则有文章洋洋洒洒地写道:《乡绅消失之后的中国乡村命运:失去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传承堪忧》。

无须回避,如今有些地方的农村,确有萧瑟冷清之势,包括传统文化的缺失。可是,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时,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几个字来:乡绅与土豪劣绅。

很久以来,在国人印象中,“土豪劣绅”无疑是个很坏的词,往往让人联想起某个特定时期的特定人群。而“乡绅”则罩着一层朦胧的光环,似乎总是褒义的,最起码也是个中性词。

也许是贫穷限制了思维,我对乡绅倒有着几分清醒。《红楼梦》里的贾母史老太君,她不就是个典型的乡绅头领吗。她依附做官当老爷的儿子,穿梭于纸醉金迷的荣宁二府大观园中,整天的乐不思蜀、养尊处优,让一帮子乡绅们醉生梦死,潇洒逍遥消魂之极。

很难说,对史老太君寄生虫们的奢侈生活,对他们攀龙附凤、呼风唤雨般的神气,现如今抱梦寐以求态度者不是大有人在。可这种排场、这种享受、这种感受,与广大普通老百姓有何相干呢。

我甚至想起《水浒传》里林冲被高衙内逼上梁山的故事。须知,高衙内与土豪劣绅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与有些乡绅也没有更多不同。

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中冲撞:历史上的乡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吗;中国社会的乡绅是乡村的进步力量吗;旧社会的乡绅是为穷苦大众说话的吗;新时代的乡村建设需要乡绅来扭转乾坤吗?

我们要搞清两个基本的概念,至少不能轻易地混淆了,即乡绅与乡贤。首先要明白,乡绅与乡贤,都是旧时代的产物,严格意义上讲,并无多大可留恋和崇拜之处。不过,二者虽一字之差,却有着不同的指代与特征。

乡绅究竟为何方神圣呢,百度是这样定义的:乡绅阶层,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

整体而言,乡绅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他们获得的各种社会地位,是封建统治结构在其乡村社会组织运作中的典型体现。不难看出,乡绅与官靠得更近,动不动就凌驾于民之上,他们与形形色色的官是分不开的,没有了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官,也就没有了大部分的乡绅,两者是穿着连裆裤的、是利益共同体,很多时候乡绅是帮助劣官来欺压百姓的。

只要说到乡绅,便离不开豪门望族、地主老财、过气权贵、遗老遗少;而提到乡贤,则很容易想到教书先生。事实是,乡绅中富人多些,文化人少些;为富不仁者多些,怜贫扶弱者少些;弄权勒索者多些,普渡众生者少些。总之是坏人多些,好人少些,而乡贤正好相反。

乡贤可能成为乡村文化的继承人,但也不排除有的乡贤后来发了财,就变成了坏的乡绅;而好的乡绅经常与官联手,一旦勾结起来干坏事,就摇身一变成了土豪劣绅。

由此可见,乡绅文化并不是什么先进文化,而是腐朽没落的封建文化,糟粕多于精华,反动多于进步。过去,起的作用很有限;现在,不仅改变不了任何现状,还会破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不能留恋,不能赞美,更不能对其抱有幻想和期待。

关于乡村的未来,确实有人动了很大的脑筋,有次某人对我说“既然现在农村缺乏活力,见不到几个人了,为何不学古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官员退休后一律回乡养老”,我初听很受鼓舞,过后一想,这不又是馊点子吗。

若按此人的想法搞,海量的退休官员返乡,那不是“还乡团”又回来了,不搅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太怪,那又要冒出多少个宁国府、荣国府来呢。我真想劝劝有这种宏伟计划的人们,不要再打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算盘了,放过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吧。

今天,在广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正在兴起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所谓的乡绅不应成为主要依靠力量。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角”,依法治村治社的生力军,是各级基层党政组织,是大批有理想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包括先富起来有着实业报国情怀的儒商。

官、商、民各走各道,智、财、力八方汇聚,移风易俗、五位一体、共同富裕、依法兴村,这才是积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句话,乡村建设绝不能搞成乡绅建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