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首辅张居正百家讲坛(宰相之杰张居正)

万历首辅张居正百家讲坛(宰相之杰张居正)(1)

文:王建斌 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这是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在明朝浩如烟海的诸多人物里,他是个奇特的人。

他生于乱世,他是个天才,从一个神童少年,到救世宰相。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无论怎样的孤独坎坷,他的信念始终不曾改变。他身负绝学,他也刚愎自用,他独自闯荡二十多年,终有大成。

他是个果敢有锋芒的实干家,为了理想,他不怕威胁,不惧风险。他生前万丈光芒,伫立在那万人中央,享受无上荣光,却在去世后就遭到抄家,累及子孙,三十多年后才被平反,真是生前身后两重天。

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个时代的张居正,是一个孤独的政治家。

那时候,紫禁城里每日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残害忠良,走过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的大明王朝,到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

乱世出英雄,宰相起于州郡。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以非凡的胆识、魄力和智慧,推行一条鞭法,大刀阔斧整饬朝纲,使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和前进的力量。

万历首辅张居正百家讲坛(宰相之杰张居正)(2)

张居正的确堪称少年神童。

1525年,张居正出生在荆州府。他的曾祖父因做了一个梦,梦见月亮落在水瓮里,一只白龟从水中浮起来,于是曾祖父给他取乳名“白圭”,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光宗耀祖。白圭聪颖过人,他五岁识字,七岁能通六经大义,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二岁参加童试的时候,就因为机敏灵俐得到荆州知府李士翱的喜爱,李士翱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

后来张居正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原因是顾巡抚也看出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以在日后成大器。顾璘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对他说:“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力主改革,他与高拱、王崇古、谭纶、戚继光等一起整顿北边武备,并在此基础上同以俺答为首汗的蒙古右翼诸部建立封贡互市关系,使北方边塞数十年无事。明神宗朱翊钧继位后,张居正与太监冯保合作赶走了高拱,他得到徐阶等人的器重,代替了高拱成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当权人物认为,必须试行改革,来寻求一条自救的道路,以缓和社会矛盾,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张居正当政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政府财政状况改善,任用戚继光等名将加强边防,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风纪。

明朝中叶,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皇族、王公、勋戚、宦官们利用政治特权以各种手段大量占夺土地。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地主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处境悲惨。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歌谣。徭役的名目也日益繁多,社会矛盾日益严重。明中期后,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

万历首辅张居正百家讲坛(宰相之杰张居正)(3)

张居正指出当时存在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针对这些严重问题,张居正进行全面改革。

他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 “强公室,杜私门。”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的情况。要求各级官员要定期向内阁报告政事,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革新变法的新生力量。对拥护改革、政绩卓越的官员,委以重任,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

张居正推荐、起用工部左侍郎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运河。万历七年二月,河工告成,河、淮分流。“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黄河得到治理,漕船也可直达北京。

张居正立限考成的三本帐,严格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便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张居政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一条鞭法”是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

“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简化了征收手续,也使地方官员不容易作弊。这种办法可以使没有土地的农民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对工商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改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国库储备食达到了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新的转机。

当时明朝的历史积弊已经太深,已是积重难返。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相当一批官僚缙绅的根本利益,遭遇到了保守派的强烈抵抗。

万历首辅张居正百家讲坛(宰相之杰张居正)(4)

万历十年,张居正积劳成疾,五十八岁就病死了,反对派立即群起攻讦,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他们攻击张居正改革“务为烦碎”,清丈土地是“增税害民”,实行“一条鞭法”是乱了“祖制”。他们下令撤销了张居正死时特加的官爵和封号,进而查抄家产。张居正长子被逼自杀,次子充军,其他家属也惨遭迫害,直到30多年后才平反昭雪。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自然遭到严重破坏,刚刚有一点转机的明朝政治,又开始走下坡路。

有多少人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情感和选择?历史自有公论。与张居正同时代的著名清官海瑞高度评价他“工于谋国,拙于谋生”。明代思想家李贽称誉张居正为“宰相之杰”。历史永远铭刻着他的功绩。

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用他的人生告诉世人,理想和良知,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天道,永远都在。

长按识别二维码,您随意鼓励

热诚欢迎广大微友投稿,我们将在最显著的位置注明作者姓名、来源或作者的微信打赏二维码等。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复“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请添加小编微信(lishibulu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