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高寒贫乡变身)

5月25日,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驱车半日后,记者来到赫章县德卓镇胜营村。山坡上宽阔的柏油马路进村入户,梯田里半夏郁郁葱葱,山坳间核桃树已挂果。

毕节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高寒贫乡变身)(1)

赫章县德卓镇胜营村新貌

“去年收成怎么样嘛?”“还行,去年种了 860斤种子,除去留下今年的1000斤种子外,剩下的卖了16000多块钱。”

通村路旁的半夏基地里,毕节市公安局派驻胜营村第一书记孙成相和村民赵英明正在除草,两人一边忙碌,一边聊起了半夏的市场效益。

毕节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高寒贫乡变身)(2)

驻村第一书记孙成相帮助村民除草

“干货每斤可卖45元,每亩地产200斤干货,收入就是9000元。”赵英明告诉记者,作为在市场上“走俏”的中药材,半夏根本不愁销路。路通了,农产品销售不再是难题。然而,聊起从以前的“愁”到现在的“不愁”,赵英明感慨万千:“以前土地没有水灌溉,收成不好。好不容易种出来一点,背到街上去卖,来回就是一天。”

曾经,坐落于乌蒙山深处高寒地带的胜营村山势陡峭,土地零散贫瘠,加上交通不便、水源缺乏,群众生产生活非常困难,属于德卓镇的“后进村”。

毕节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高寒贫乡变身)(3)

胜营村陡峭的山势

赫章县是全省深度贫困县,德卓镇在赫章县又属于深度贫困乡镇。如何帮助“贫中之贫”实现“绝地突围”?2017年结对帮扶以来,毕节市公安局从“助产业”和“改环境”入手,携手该镇鏖战贫困。孙成相告诉记者,胜营村有种植半夏的传统,但以前都是村民零散种植,不成规模,加上缺乏灌溉,收入甚微。毕节市公安局结对帮扶德卓镇后,组织干部职工捐款15万余元为该村购置灌溉设施,解决了灌溉难题,有效提高了半夏产量。如今该村860余亩半夏,较以前共计年增收约136万元。

除半夏外,该村还对原有的2000亩核桃加强管护,联系农技人员对种植群众进行技术指导,促进群众增产增收。

毕节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高寒贫乡变身)(4)

半夏长势良好

产业有了起色,人居环境也在发生变化:4.8公里的连户路旁摆放着垃圾桶,119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群众的“夜路”,9个高清摄像头安装在各个路口,群众生产生活有了安全感。“以前出村靠走路,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坐车只要10多分钟。”63岁的孙成贵老人说,他家院坝前几天刚硬化,是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据毕节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黄成龙介绍,该局携手毕节烟草公司实施“烟草扶贫新村”项目,投入200万元为胜营村补齐环境卫生整治、连户路、院坝硬化、安全饮水等短板,现已完成80%以上。

毕节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高寒贫乡变身)(5)

宽阔的硬化路进村入户

“感谢他们,帮我们硬化了院子、安装了自来水,还送我们洗衣机。”说起毕节市公安局的帮扶,胜营村村民孙斯巡很感动。“我们深入走访困难群众,劝导他们要勤劳、讲卫生。我们经侦支队还筹资购买了40台洗衣机,送给村里没有洗衣机的贫困户。”黄成龙说。

一次次深入走访,一句句嘘寒问暖,铸就了贫困山区脱贫路上的“警民鱼水情”。

毕节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高寒贫乡变身)(6)

村民孙斯巡用上了“放心水”

“这里坡太陡了,以前坐车都是怕的,现在自己开车都不怕了。每次走访都是一次成长,每帮助一户群众脱贫都是成就。”在孙成相看来,从公安干警到扶贫战士,从治安战线到脱贫战线,变的是工作,不变的是真情实意的为民情怀。改善环境,送去温暖,帮扶干部的努力感召着贫困群众,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51岁的贫困户孙源仲,从前嗜酒成性、不务正业。如今得到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修建了安全住房,在帮扶干部的耐心开导下“改邪归正”,做起了保洁员,每月工资600元。

毕节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高寒贫乡变身)(7)

环保设备进贫困村

一个个帮扶措施落地,一户户群众脱贫。2018年胜营村有贫困户108户521人,如今仅有16户45人未脱贫。胜营村的变迁,只是毕节市公安局帮扶德卓镇的一个生动缩影。同为深度贫困村的元角村,如今在该局的帮扶下发展花椒种植2400余亩,52户贫困户发展养牛80余头,14户83人搬迁到安置点,“十大员”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29人,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生活日新月异。

“我村原有贫困户117户,如今未脱贫户仅剩15户,今年将全部脱贫。”说起帮扶工作,毕节市公安局派驻元角村第一书记丁海锋信心满满。

毕节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高寒贫乡变身)(8)

毕节市公安局帮扶干部们走访群众

据悉,毕节市公安局领导高度重视对德卓镇的帮扶工作,局党委领导班子深入调研走访28次,全局党员干部与178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局属各单位实地走访调研220次,慰问贫困户946人次,自筹扶贫物资共计23万余元,联系协调8个扶贫项目,协调物资16万余元,为贫困户解决了实际困难96个。目前,局党委班子成员结对帮扶22户贫困户已脱贫20户,局属各单位帮扶156户贫困户已脱贫126户。

在帮扶中,该局还充分发挥工作优势,一举铲除盘踞德卓镇多年的黑恶势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德卓镇是省级极贫乡镇之一,市公安局带着资金、项目精准帮扶我们,派出精兵强将挂职、驻村,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组织干部职工捐款捐物,给予我们很大帮助。同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为我镇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德卓镇党委书记陈永华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汪瑞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