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大棚种植(建起智慧化大棚种香菇)

记者 宋祖锋 通讯员 杨晓平

眼下,平度市七河智慧化香菇棒菌产业园菌菇开始采摘,自从去年落地投产后,200个智慧化大棚不停地生产鲜香菇,已帮助3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贫困地区大棚种植(建起智慧化大棚种香菇)(1)

日前,平度市蓼兰镇的七河智慧化香菇菌棒产业园内车辆穿梭不断、工人忙碌不停。这处国内目前最先进的香菇菌棒生产基地,总投资6.2亿元,共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已于去年竣工投产,二期4月投产,预计8月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产香菇2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

据悉,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最大程度保证了产品质量,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不断搜集温度、湿度等数据信息,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通风、自动调温。项目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5G通信网络,实现从进料、育种、生产、加工、检测、储运和销售等全产业链智慧化决策、智能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目前,已实现了香菇自动脱袋、自动注水、自动包装等数字化产业链的全覆盖。

贫困地区大棚种植(建起智慧化大棚种香菇)(2)

据了解,普通种植棚一年可以出一到两批菌菇,而这处基地依靠智慧化设备,一年可以出七到八批菌菇。现有200个智能出菇棚不停地生产鲜香菇,生产效率比普通菌菇棚提高4倍,运营成本降低30%。产业园采用“公司 园区 农户”的方式,以公司为龙头,以园区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还有效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拓展了村民增收渠道。一期去年投产后,已帮助3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平度市发挥国有平台公司优势,以工业思维锻造“三农”发展新格局,高标准建设一批“效益 技术”引领型农业园区,以“龙头引领”串起产业链、靠“品牌塑造”提升价值链、用“产销对接”融通供应链,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效成为农业园区“工业思维”的“发展密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