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特征

一是长期性,通常情况下,矿山资源具有较长的开发周期,在进行资源开发时,所涉及区域的自然环境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开发矿山的不同时期,相关单位需要面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导致治理工作具有较长周期,在完成治理工作之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管护,注重其养护修复,实现良好生态效果。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

二是科学性,表现在其必须遵循地质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原理,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具体而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需要进行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水文地质调查等多项工作,以获取准确的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同时,还需要结合矿山开采特点,采用科学的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治理。

三是紧迫性,通常情况下,矿山具有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问题的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相关单位需要同步开展资源开发好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及时修复治理地质环境,对矿区环境和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科学改善。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2)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存问题

首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矿产企业发展中,科学构建环境保护机制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可以使矿产企业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此时,相关单位需要严格管理矿产开采的设备、物力、人力和人员。

而在现阶段,部分企业对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的意义缺乏正确认知,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忽视地质环境管理,没有制定完善的环境治理体系,使其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时代发展中,矿产企业需要强化环境保护工作,严格管理矿山地质环境,构建环境治理体系,确保能够使矿产企业得到更大发展,提升其整体效益。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3)

其次,在进行矿山开采时,虽然矿山企业已经利用千斤顶、人工撬棍等简单工具将部分危岩体撬松,并使其滚落崖底,在清理大块石时,利用风镐进行破碎清理,虽然已经将其部门坡面危岩体清除,但是坡面依旧存在一些残存的危岩体,可能会在矿山开发中松动掉落,威胁相关人员安全。

同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坑边坡上部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危岩体,在雨水冲刷下形成掉块或垮塌事故,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及时恢复治理,增加生产设备。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4)

最后,在开发矿产资源时,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是其最为主要的两种形式,在具体进行采矿工作时,会对水环境和矿区地质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相关单位在制定环境治理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时,需要对采矿种类实施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工作。

同时,相关人员必须科学评价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分析整个矿山区域,为后期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参考数据。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5)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

1.更新工作理念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环境地质灾害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会使人们和国家受到经济损失,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科学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是其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相关单位需要对国家各项政策进行严格贯彻,科学创新治理理念,针对矿山地质制定完善的环境治理机制,合理应用项目资金和各项政策。

2.强化源头治理

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矿产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相关单位在开展开采工作时,需要确保其科学化和绿色化,为了有效避免开采工作影响矿山周边环境,相关单位需要严格实施勘察工作,对矿区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编制可行性报告,并结合报告结果和当地具体情况设置开采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6)

在具体进行开采作业时,需要科学应用技术手段和相关机械设备,同时,为了提升开采效率,需要有效结合当地地质条件、矿层结构和矿产资源类型,避免重复施工破坏地质环境。

与此同时,还需要初步预判矿产内部情况,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避免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排放污染自然环境,因此,矿山企业需要科学制定控制方式,使以往环境控制中的缺陷得到合理规避,严格控制环境受损程度。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7)

3.制定工程方案

在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时,相关单位需要严格遵循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方面的各项规定,注重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结合当前矿山现状制定相关治理措施,确保及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与恢复,达到生态循环状态。

科学处理矿区的坑洼处和积水、恢复绿化植被、治理生态污染和水源保护等各项工作,结合矿区环境污染情况合理划分整个矿山区域,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科学制定工程方案和工程措施,详细规定治理目标和工程进度,提升地质环境治理效果。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8)

4.加强治理监管

在我国目前,部分地区因为历史遗留和地方政策原因,在环境治理工作中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使地方政府、乡镇集体组织、矿产开发企业和环保部门等主体出现扯皮或推诿问题,对治理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综合监管制度的缺乏,使矿场作业管理较为粗放,导致环保部门在环境监督管理中缺乏规范性和严格性,进而导致部分矿山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减少资本投入,没有对其设备技术进行更新升级,没有严格遵循绿色开采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9)

针对该情况,需要科学建立环境监督机制、环境恢复机制和生态保护机制,当矿山出现地质环境问题时,环保部门需要勒令矿山企业及时处理,进行绿色作业模式的全面推行,及时更新落后设备,引进具有更高环保性和先进性的设备设施,使其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大大降低。

最后,环保部门需要和当地群众代表、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工商有效联合,设置立体监管体系,对矿山地质进行全面监管,实时监测环境质量,严格实施抽检和巡查,确保能够更为有效的监管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0)

5.完善标准规范

纵观当前现状而言,矿山开采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进行后续治理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深入研究矿山地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案,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可执行性。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矿种的特点,矿山治理方案应该有所差异,例如,煤矿治理需要重点关注煤层气的释放和利用,金属矿山治理则需要注重对矿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1)

在制定防范措施和治理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矿山开采的特点和现状,例如,对于深部矿山,需要采取有效的地下水管理措施,避免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对于露天矿山,需要合理设计和管理矿山坡面、坑底和排水系统,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6.强化环境治理

在治理矿山工程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对矿山地质的发展潜力进行深入挖掘,对矿区每寸土地进行有效应用,在具体进行矿山治理时,需要对矿山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效落实全面整治。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2)

与此同时,还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科学改善,使地质环境得到科学转化,逐渐恢复原有生态植被与地形地貌,在具体进行环境治理时,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性和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同时,需要确保其环境协调性,对矿山周边环境与治理工程进行有效协调。

最后,需要确保因地制宜,使其治理效果满足项目预期,相关单位在开展治理工作时,需要有效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生态农业和景区旅游,使矿山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土地资源。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3)

除此之外,在进行矿山治理时,如果土地具备耕地标准,则需要和土地开发项目合并,共同开发,同时进行配套基础设施的科学增设,使其耕地面积得到有效增加。

7.优化工程技术

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时,需要有效结合治理、预防和恢复,当地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严格管理矿山开采权,同时,还需要严格审核矿山企业,强化植树造林工程,及时整治水体污染,在矿山周边设置绿色隔离带。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4)

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多种治理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及时修复受到开采影响的地质环境,同步开展环境保护和矿山开采,使矿山地质环境得到科学改善,首先,对于地下开采造成的沉陷问题,可以利用炉渣尾矿、井下矸石等废弃物质填充地下采空区,使围岩具有更高的支撑性,使岩层区垮塌事故得到有效预防。

而在出现地表塌陷时,可以通过就地改造和填充复垦的方式进行科学治理,如果地表沉陷区的垮塌程度较轻,利用矸石、矿渣等填充物对其实施充填处理,可以使其使用功能重新恢复。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5)

如果地表沉陷区无法填充复垦,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改造利用,其次,对于金属矿山和煤矸石山的地质问题,需要利用绿化技术进行生态恢复,此时,可以利用土层覆盖矸石山,同时,添加污泥土和粉煤灰,将裸露地表遮蔽,为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环境,实现绿化修复。

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植物种子直接撒播在矸石山缝隙内,并在植物穴内添加适量客土,使其覆土工程量降低。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6)

8.完善环境评价体系

首先,环境部门需要科学构建环境调查体系,客观分析矿区地质环境,有效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矿山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区域,预测各种灾害和危害出现的可能性,同时,还需要合理划分风险等级,避免发生重大灾害,使矿产企业面临人员损伤和经济损失问题。

其次,需要严格实施环境污染防治,此时,相关单位需要实地调查地质矿山环境,确保能够全面获取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资料,对其灾害类型进行科学判断,结合污染情况和灾害情况划分污染等级,技术人员需要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环境问题的科学预判。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7)

预测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分析问题根源,对其进行科学治理,使其地质环境评价具有更高的精确性,通过避让和搬迁矿区的方式,避开出现风险频率较高的区域,避免地质灾害影响矿产企业,使环境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得到有效降低。

通常情况下,在发生地质灾害之前,存在一定的预兆,相关技术人员在发现灾害预兆时,需要科学预判灾害类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减少。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优化措施)(18)

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灾害预警机制,科学构建应急处理体系,利用现代科技监管环境问题,制定数据管理平台,如果发现地质灾害,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治理自然灾害,对其潜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应急处理体系,在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同时,避免地质灾害影响人民安全和企业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