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是教什么的(札记拜)

札记是教什么的(札记拜)(1)

拜礼为儒,不拜自如,唯“取与舍”耳。

札记是教什么的(札记拜)(2)

原文 :《“拜”还是“不拜”》

作者 | 台湾金门大学 田宇昂

图片 | 网络

《世说新语·言语》中有两则故事与小儿偷酒有关,分别是钟毓、钟会两兄弟偷酒,以及孔融次子偷酒的故事。两则故事十分相像,上下仅相隔寥寥数段,令人不禁好奇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通常对情节极其类似的桥段作者一般会力避重复,然而《言语》篇中却连续使用两次,这两处小儿偷酒的“拜”与“不拜”背后蕴含了怎样的思路和逻辑?

故事对比

先来看原文: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两者皆是关于“父与子”这一母题的故事,两则人物形象的设计可谓十分精妙。父亲以第三方视角纵观全局,是事件中的上位者,也是读者最容易被带入的角色。作为事件的主导者,两个儿子与父亲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态,兄弟之间也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态,虽然简单,却构建了矛盾的起点,这也是短剧常用的艺术手法。

就环境而言,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点就是“昼寝”和“昼日父眠”。两者意思相同,即“父亲在白天睡觉”。这一要素看起来不起眼,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要素,甚至故事的起因与结果都与之有关。因为白天小孩子处于活跃状态,而父辈的午觉则是小孩子偷酒的推动要素之一,倘若父亲清醒则不能完成这一行为。那么为什么不写作父亲离家之类情节呢?这就牵涉到结果,因为离家之类的情节无法让父亲发现儿子们“越轨”的举动,更无从记录下这些情节。钟毓兄弟的故事已经点了出来:“其父时觉”——正因为是白天睡觉,所以不会十分深沉,为小孩子的动静惊醒父亲埋下了伏笔,也正是因为惊醒了父亲,才有可能引发这一段对话。

札记是教什么的(札记拜)(3)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情节的对比。虽然孔文举一则没有父亲提问,而是长子提问,但是并无大碍,这种询问实则起到一种推动作用,是为了引出主角的观点。那么关键之处就体现在孩子的对话中,一则中两个儿子回答了相反的答案“拜”与“不拜”,而另一则却仅有一种回答:“不拜”。

“礼”的范畴

书中彰显的这种思想代表和反映了什么呢?

在“拜”与“不拜”之间存在的就是“礼”这一范畴。我们一般认为“拜”是礼,“不拜”是非礼。礼是什么?有人说是一整套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礼的定义学界阐释丰赡,此处仅试以“代价”为标准,来看看为了“礼”需要付出什么,“牺牲”什么。

《论语》中有这样一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作为儿子的孔鲤也像我们现代学生一样,出去玩的时候被父亲叫住问了学业的情况。对于孔鲤来说,也许礼就是一项家庭作业,是需要用闲暇的娱乐时间来换取的。

而作为孔子之后的孔融孔文举,他最为闻名的事迹想必就是让梨了。虽然让梨本身不是大事,但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知道谦让,懂得礼数,实为千古美谈。对于孔融来说,也许礼就是克制,是需要用好的东西来换取的。

孔文举的小儿子偷酒喝,孔门之后,当然是知道“酒以成礼”的,但想要喝酒,就有着许许多多的规矩,只要一句“偷,那得行礼”就能抹去所有的麻烦,童趣毕现。但是五岁的孩子都知道,想要这个酒就要放弃“礼”。对小儿来说,也许礼就是束缚,是要用“自由”来换取的。

札记是教什么的(札记拜)(4)

三年之后,孔融因“物寄瓶中”这一违背礼教的言论而被捕,最终被曹操处死,孔氏之后竟死于礼教,令人唏嘘。关键是他在被捕时还有这样一段对话更让人动容: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孔融尚存希望,他的儿子却已经世事通透。这一次,礼是什么呢?孔融不懂,他的儿子却很明白,礼就是谨言慎行,是要用命来换取的。

作者一声“那得行礼”,也许是想抛弃那些束缚,抛弃谨言慎行的生活,丢掉克制,丢掉假面,像我们想象的“魏晋名士”一样,寄情山水,恣意洒脱,“越名教而任自然”。当然也可能是警告那些想要用一句“那得行礼”就丢掉责任和义务,丢掉尊严和规则的人,这一切是要用生命来交易的。

拜礼为儒,不拜自如,唯“取与舍”耳。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00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札记是教什么的(札记拜)(5)

拓展阅读

文史 | 《论语》的前世今生

视域 | “立”与“权”:探究《论语》中的两种逻辑

札记是教什么的(札记拜)(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