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黄精苗预防哪些病害(黄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基金项目:黄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基金项目:丽水市浙大合作项目( 2018zdhz09 )。

蒋燕锋等

中药材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 Polygonatumkingianum )、黄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或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 。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黄精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单纯依靠采挖野生黄精早已不能满足基本的市场需求,黄精野生资源日益枯竭 。 近 10 年来,黄精人工栽培发展迅速,据报道,贵州遵义、六盘水,湖南新化,安徽池州、金寨,浙江庆元、江山等地均有较大规模人工栽培。 浙江省种植与推广应用的黄精种质普遍以多花黄精为主, 林下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模式已连续多年列入浙江省林业创新“一亩山万元钱”行动计划, 多个地市每年增量以数百亩、 甚至千亩计。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栽培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也日益显现, 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规模化生产一旦暴发病虫害, 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黄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文献查阅、 分析, 研究总结了多花黄精主要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1 主要病虫害种类与防治现状

笔者连续 2 年对丽水地区多个林下栽培多花黄精基地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材料比较分析发现,由于栽培基地不同林分、海拔、周边环境等特点,多花黄精基地昆虫种类和数量差异明显; 多花黄精病虫害普遍存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都有趋于严重态势。 常见病害主要有叶枯病、叶斑病、黑斑病、茎腐病、根腐病、炭疽病等,其中较严重病害是叶斑病、炭疽病和根腐病。 常见害虫有蛴螬、地老虎、二斑叶螨、斑腿蝗、蛞蝓、稻株缘蜷等。 绝大部分多花黄精种植基地严重缺乏管理人才, 特别是病虫害防治专业人员。 植株出现病虫害常常不能准确判定,往往盲目用药,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较差。 总体来说,仍处在被动防治阶段,出现了病症和虫害,依据经验开展广谱性防治,不能够把握防治的最佳时期,并且不能够明确病虫害防治标准及发生规律, 使得防治成效和质量不佳。

一年黄精苗预防哪些病害(黄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1)

2 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

2.1 叶枯病

2.1.1 发生与危害 叶枯病是由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 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一般于 4 月初植株展叶至倒苗均有发生。 起初在叶部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叶片边缘变黄褐色,后不断扩大,最终整个叶片枯死。 随着多花黄精的生长,病害呈逐步加重的趋势,在结实期达到发病高峰期 。经调查发现, 在高温高湿大棚培育的多花黄精幼苗期亦会发生。

2.1.2 防治措施 根据病原的侵染规律, 及时喷药保护,减少初次侵染的病原及消灭媒介昆虫等,适当结合栽培措施和化学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波尔多液、代森锌、退菌特、百菌清、托布津、多菌灵等。 冬季,植株倒苗后及时清洁田园。

2.2 叶斑病

2.2.1 发生与危害 叶斑病是由一种交链孢菌( Al-ternaria sp. )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 该病每年会在 7 月和 10 月左右发生 2 次高峰 。 一般于6 月初由基部开始,叶片开始褪色斑点,随着褪色面积增大,病斑也逐渐扩大,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 病斑中间为淡白,边缘为褐色,和未发病组织的接触地还有黄晕,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接合引起叶枯死,并可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全株叶片枯死脱落 。

2.2.2 防治措施 主要是抗病育种和清洁田园,根据病原的侵染规律,及时喷药保护,减少初次侵染的病原及消灭媒介昆虫等, 适当结合栽培措施和化学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波尔多液、代森锰锌、退菌特、托布津等 ,喷雾防治 , 间隔 7~10 d 。 杨永恒等对泰山黄精叶斑病的药效试验表明, 50% 退菌特 1 000 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2.3 黑斑病

2.3.1 发生与危害 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 ,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5 月底该病开始在老植株叶上发生, 7 月初在新生植株上出现, 7~8 月该病发生较严重 。 在发病初期,叶尖部位开始出现黄褐色的不规则病斑,病斑边缘为紫红色,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不断蔓延扩散,到最后整个叶片枯萎,病情在阴雨季节更为严重。 该病也为害果实,在幼果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 病原可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待气温回升时侵入感染。

2.3.2 防治措施 在越冬时清理田间, 将土壤深翻消毒, 减少病原。 发病可采用 1∶100 波尔多液喷施,7~10 d 1 次, 连续 3 次。 发病初期可用 50% 退菌特1 000 倍液喷洒,每周 1 次,连续 2~3 次。

一年黄精苗预防哪些病害(黄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2)

2.4 根腐病

2.4.1 发生与危害 湖南洪江黄精根腐病的主要分离菌为尖孢镰刀菌,该菌常引发作物根腐病害 。 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 鉴定为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 Fusarium solani ) 。 滇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腐皮镰刀菌 。 根腐病主要侵染根部,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不表现明显症状, 块茎上出现不规则黑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加深,块茎腐烂,叶片逐渐变黄,植株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最后整株枯萎、死亡,根状茎表面可见白色菌丝,病株极易从土中拔起。

2.4.2 防治措施 根腐病一般是在田间湿度大、积水、土壤板结、覆盖太厚等条件下的多发病,在保证这些条件良好的情况下, 可在发病初期用中药材腐烂净、生根盘根壮苗剂等兑水进行喷雾、冲施、滴灌,严重时需要灌根,每隔 2~3 d 喷施 1 次,连续 2~3 次。

2.5 炭疽病

2.5.1 发生与危害 多花黄精炭疽病是由刺盘孢属真菌( Colletotrichum sp. )引起的一种病害,叶片染病后,叶面出现圆形、半圆形或长形病斑,病斑中心浅褐色,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粒点;随着多花黄精的生长,病害呈逐步加重的趋势,在结实期达到发病高峰期 。

2.5.2 防控措施 未发病或者发病初期, 可采用多菌灵或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雾, 7~l0 d1 次,连续 2~3 次。 桑维钧等 对黄精炭疽病防治措施的研究发现, 64% 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 75% 代森猛锌可湿性粉 剂对炭疽 病菌的抑菌 率可达到100% , 90%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的抑菌率在 85%以上。

2.6 锈病

2.6.1 发生与危害 黄精种植于板栗、锥栗林下,有可能会被传染而发生锈病危害, 一般在 6 月中下旬开始发病, 8~9 月为发病盛期。 初期叶片散生淡黄绿色小点,最后枯黄至暗褐色,植株死亡。

2.6.2 防治措施 刘殿辉等 研究发现,首先要保持田园卫生。 在地上植株枯萎后,要及时彻底清理,将杂草和病毒清除 , 集中深埋或烧掉。 其次是摘除病叶,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可控制该病蔓延。 在黄精枯萎后出苗前各喷洒一次多菌灵 500 倍液、 粉锈宁2 000 倍液进行土壤消毒 。在黄精展叶后喷洒粉锈宁1 000 倍液,防治效果在 95% 以上。

2.7 茎腐病

2.7.1 发生与危害 黄精茎腐病病原菌也是镰孢属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菌目。 受害植株由下部叶片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症状,似开水烫过,最后全株呈现,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可轻易拔起,雨后较为多见。

2.7.2 防治措施 茎腐病防治与根腐病类似, 在保证田间湿度、适度覆盖等条件下,可在发病初期用中药材腐烂净、 生根盘根壮苗剂等兑水进行喷雾、滴灌,每隔 2~3 d 喷施 1 次,连续 2~3 次。

3 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

3.1 地下害虫

3.1.1 发生与危害 蛴螬幼虫、 小地老虎等可为害黄精根部,咬断苗根,使种苗枯萎死亡。 每年 5 月底至 6 月中旬比较严重。

3.1.2 防控措施 黄精种植前, 尽量避免前作有蛴螬、小地老虎虫害多发的菜园熟作地为栽种地。 其次15% 乐斯本 GR 和 3% 地虫克星 GR 对其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每亩可用 15% 乐斯本 GR 0.75 kg 来防治黄精生长期内发生的蛴螬等。 每 100~150 m 2 放置糖醋液一盆, 可有效诱杀地老虎。 糖醋液配置: 蔗糖1 份、醋 4 份、酒 1 份、水 16 份,加 90% 敌百虫原药0.1 份。

3.2 叶螨类害虫

3.2.1 发生与危害 二斑叶螨为害黄精植株地上部分。 在植株中上部的叶片及嫩梢处群集,集中在叶背主脉两侧繁殖为害并出现许多细小失绿斑点, 受害叶片由初期的绿色渐变为灰白色、黄褐色至红褐色,变硬变脆,最后枯焦脱落。 6 月中旬至 8 月是全年发生高峰期。

3.2.2 防控措施 在防治害虫时勿伤天敌, 深点食螨瓢虫、束管食螨瓢虫、异色瓢虫、大草蛉、小草蛉等都是二斑叶螨天敌, 它们对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起到积极作用 。 张欣等研究发现,大草蛉雌成虫作为一种捕食性天敌, 对黄精上的二斑叶螨具有一定的控害潜能。 虫害发生时,可使用 10% 苯丁哒螨灵乳油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连续 2 次, 间隔 7~10 d 。 孙世伟等 研究表明, 1.8% 阿维菌素 EC 对二斑叶螨的杀灭效果最好, 15% 哒瞒灵 EC 次之。 15% 扫螨净 EC3 000 倍液药后 10 d 内校正防效在 88.4%~92.0% 之间,对二斑叶螨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红蜘蛛又叫短须螨,发生与防控措施类同。

3.3 蚜虫

3.3.1 发生与危害 黄精蚜虫种类主要有桃蚜、棉蚜等。 蚜虫多群聚于嫩叶、嫩梢,吸食嫩处黄精使叶色褪绿,叶片卷曲,植株生长衰弱。 一般 4 月中上旬,黄精新芽出土展叶就会发生蚜虫害,随着嫩枝、嫩叶增多,危害加重。 由于瓢虫类、蜘蛛类等天敌存在, 5~6 月蚜虫害高峰出现后会有所稳定。

3.3.2 防控措施 与二斑叶螨类似, 在防治害虫时勿伤天敌。 提前监测预防,每亩悬挂 10~20 张黄板用于监测, 40~60 张黄板用于防治。发生虫害时,也可用啶虫脒稀释 2 000~3 000 倍或吡虫啉稀释 2 000~4 000 倍防治,效果较好。

4 小结

长期以来,黄精药材主要以野生采集为主,随着黄精规模化种植, 日益严重的黄精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其产量、质量和安全性,已成为黄精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为减少栽培黄精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提高产量和质量,一定要落实好“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体原则。 黄精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控制,重点还是依靠优良品种与农业防治。 尽量保持田间的生态平衡, 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和人工捕杀或摘除、 灯光诱杀、黄蓝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必要时采用高效、低毒的相对安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真正做到合理和安全使用农药,保证黄精的质量安全。

4.1 种植前防治措施

首先,选择土壤肥沃深厚、结构疏松、排灌水便利的种植地,深耕细作和土壤消毒 ( 一般用草木灰)改变土壤的环境条件并直接减少在土中越冬的病虫害基数。 黄精忌连作,林下种植宜选择新开垦荒地,上层透光性充足,前作为黄精、玉竹、重楼、白术等药材地不宜种植,郁闭度过高的林地也不宜种植。 大田种植宜选择前作为禾本科作物的地块。 充分调研种苗采购地或者育苗基地生态环境与病虫害发生情况,研判并保证种苗健康品质, 以防种苗携带病虫害带入生产基地。 其次,选择 3~4 年生无病虫害、无损伤、芽头完好的种子苗或带芽 2 节以上、 长度 6~10 cm的根茎苗种植, 尽量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 提高对病虫害抵御能力。 栽培时, 根据黄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特点,选用科学的栽培方式,比如合理间套作。

4.2 发生时防治措施

不同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不尽相同, 往往多种病原菌共同作用致使植株发生病害, 有时同一种病原菌致病表象也有差异。 所以,每月需对生产基地进行一次普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早期发现,做好防治的物质准备。 其次是在病虫害可能发生的时间里,密切注意气候状况,做好防治预案。 在防治害虫时勿伤天敌,尽量先使用黄板、糖醋液等方式防治,必要时进行化学防治。

4.3 常态管护

切实加强田间管理。 清洁田地能将携带病虫的枯枝烂叶、杂草等全部清除出园,可大大减少虫源病源,降低病虫再发生的基数。 合理施肥灌溉、适时覆盖、 喷洒高效无毒抗菌剂等可提高植株的抵抗病虫能力。 黄精育苗可适时移栽,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可避开病虫的高峰危害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