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

我们曾说过,清朝一百零三位皇子(不包括皇帝)的平均寿命仅为32岁,而八十二位皇女的平均寿命却只有二十六岁。可见,真正能长寿的皇女屈指可数。更可悲的是,那些还算长寿的皇女却很多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1)

皇后婉容与溥仪的几个妹妹

亲王之女封固伦,丈夫家教美名扬

众所周知,载入《清史稿》的最后一位公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的长女,也就是后来的固伦荣寿公主。父亲恭亲王被道光皇帝在遗诏中封为亲王,这在清朝268年的历史上为首例。而作为恭亲王的长女,荣寿公主的爵位应为郡主,但因婶子慈禧的眷顾,被破例封为固伦荣寿公主。清朝规定只有皇后之女才有资格被封为固伦公主,当然这只是规定而已。在规定之外,往往就有特例。最明显的就是,出身亲王之家的荣寿公主被破例封为固伦公主。作为亲王之女被封为固伦公主,在清朝固伦荣寿公主虽不是唯一一例,也是仅有的几例之一。固伦公主的爵位不容小觑,与清朝第一等的爵位亲王不分伯仲,又与皇帝后宫的四大妃平起平坐。清朝皇帝的八十二位皇女中,终其一生,能最终被封为固伦公主的寥寥无几。就像清朝一百零三位皇子能被封为亲王爵位的也是凤毛麟角。荣寿公主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可见地位之高。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2)

荣寿公主

其实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刚刚驾崩。恭亲王帮助慈禧母子发动辛酉政变,剪除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此时,为了进一步巩固母子的地位,获得恭亲王的支持与辅佐,慈禧一边封恭亲王为议政王大臣,一边把恭亲王仅有七岁的女儿荣寿公主接进宫里抚养。三年之后,同治三年(1864年),两宫太后正式册封恭亲王长女为固伦公主。恭亲王知道自己身为亲王,女儿被封为固伦公主,自然受宠若惊。仅过了一年,恭亲王坚决请撤去长女“固伦”名号,之后改封荣寿公主。也就在同一年,由慈禧太后把12岁的荣寿公主指婚给固伦额驸景寿之子志端。那么,慈禧太后为何偏偏把荣寿公主指婚给固伦额驸景寿的儿子呢?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荣寿公主的公公固伦额驸景寿。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3)

恭亲王

初听到固伦额驸景寿之名,很多人记不起清朝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但从景寿前面的封号可看出,景寿的妻子也是一位固伦公主。他的妻子就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这位固伦额驸之所以不被后人得知,那是因为他确实在清朝的政坛中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他曾是咸丰皇帝指定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咸丰知道自己的妹夫景寿在政治上没有太强的太能力,但因为信任他,所以把他指定为顾命大臣之一。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4)

景寿

由于景寿的政治能力有限,因此在八大臣中也不是核心人物,只能听从肃顺的摆布。因为,咸丰信任妹夫景寿才把他指定为八大臣之一,却也让妹夫惹祸上身。顾命八大臣在与慈禧、恭亲王的政治交锋中,一败涂地。肃顺被斩杀于宣武门外菜市口,两大铁帽子王被赐白绫自缢。其他几位不是被贬就是被流放,自然身为八大臣之一的景寿也难辞其咎。然而,景寿是八大臣中受处罚最轻的一位,只是被撤去官职,但仍保留公爵与额驸品级。因为,慈禧与恭亲王明白,景寿也只不过是肃顺的一颗棋子而已,并没造成大的威胁。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5)

肃顺

政治能力欠缺,人品修养完美

当初,道光皇帝之所以把十四岁的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指婚给景寿,并不是看重女婿景寿的政治能力,而是欣赏他从小的涵养与人品。后来,咸丰帝之所以指定妹夫景寿为顾命大臣,自然也不是看重他的政治能力,而是欣赏他的人品。当然,后来景寿之所以能在八大臣中独善其身,也是因为他的政治能力弱,而是他的人品无可挑剔。景寿甚至成为清朝人品最完美无缺的男人。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6)

道光皇帝

他曾几度担任全国最肥的差事——崇文门监督,却偏偏洁身自好,分文不入自己的私人腰包。时人曾有“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管崇文门。”在时人看来,封一个万户侯也没有担任崇文门监督有面子,有油水。景寿越是洁身自好,皇帝却偏偏让他担任这个全国最大的税官。这一肥差一当就是四五次。因此,景寿不爱财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翁同龢曾在日记中这样评价景寿,“四五次崇文门税差,贫不能自活。”当然,说景寿贫到不能自活,是有些夸张,但说景寿四五次担任崇文门监督,没有捞油水是一定的。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7)

晚晴宠物你们

一个人担任全国最大的税官,却不爱财,这已经让人很佩服了。而景寿自身的修养更是让同时代的人难以望其项背。他,一辈子居然没骂过人,没打过人,没和同僚红过脸。更让人惊讶的是,一位仆人服侍了他整整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间,他只和这位仆人说过一句话。景寿被称为奇人,有异相。他可终日端坐,一动不动,时常自我深思。他不善与人交往,喜欢清静,生活上一丝不苟,严格自律,食饮皆无声。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8)

荣寿公主(左三)

景寿的这种自身修养与生活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子志端。志端从小以父亲为榜样,不仅温和斯文,还很好学。这样的少年,这样的家教,慈禧自然要把12岁的荣寿公主指婚给这位少年。然而,天不假运,荣寿公主下嫁志端五年后,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丈夫志端就离她而去。只有17岁的荣寿公主成了寡妇。慈禧太后把寡居的荣寿公主接到宫里陪伴自己。一年后,荣寿公主再次被封为固伦公主。就这样,固伦荣寿公主一生未嫁,陪伴着慈禧。谁也不会想到,28年后,慈禧驾崩。这位老佛爷的葬礼就是这位陪伴了她28年不是女儿却胜似女儿的固伦荣寿公主操办的。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9)

晚清贵族女人婚嫁

侄子继承大统,公主被封固伦

光绪七年十月二十五日,一位和硕公主与当时的荣寿公主一起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位由和硕晋身为固伦的公主就是道光皇帝的第九女,光绪皇帝的亲姑姑寿庄固伦公主。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10)

光绪

众所周知,道光有九位皇子,十位皇女。其中七子醇亲王、八子钟端郡王、九子孚敬郡王与第九女寿庄固伦公主皆为一母所生,母亲是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由于母亲生她时,后宫品级并不高,所以也影响了女儿的地位。直到咸丰五年(1855年),才被封为和硕公主,并赐号寿庄,意为“福寿庄正”。那时,寿庄公主才十三岁,被哥哥咸丰皇帝指婚给德惠。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11)

醇亲王奕譞

寿庄公主的丈夫德惠,是镶黄旗蒙古博罗特氏。他的家族原本是镶黄旗蒙古的普通旗人,在清初的时候并不显赫。直到德惠的四世祖班第在康熙时,以官学生的身份考中内阁中书,在雍正朝升到内阁学士。尤其在乾隆时,班第青云直上,历任兵部尚书、内大臣、军机大臣,并因征伐准噶尔有功,被封为一等诚勇公。由于是因功被封爵位,所以后代可以世袭一等诚勇公爵位。有了爵位,就有了地位,有了地位,家族自然就显赫了,所以,咸丰帝才能把妹妹寿庄公主指婚于当时只是蒙古闲散身份的德惠。由于,当时寿庄固伦公主只是和硕公主的位号,所以,德惠也被封和硕额驸。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12)

班第

同治二年(1863年),21岁的庄寿公主下嫁德惠。寿庄公主自幼貌美如花,天资聪慧,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其才智毫不逊于他的兄弟们。其丈夫德惠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自幼家教极好。所以,两人结合,在当时被人称之为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夫妻。然而,天不假运,小夫妻结婚后仅仅十四个月,额驸德惠便因病去世。从此,二十二岁的寿庄公主开始过着寡居的生活。虽然与丈夫德惠相处的时间只有十四个月,但两人的爱情至深。丈夫去世后。寿庄公主选择一生不再改嫁。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13)

庄寿公主影视剧形象

后来,亲侄子光绪继承大统的第七年(1881年),寿庄和硕公主晋升为寿庄固伦公主,与她一起晋升固伦公主的还有侄女荣寿公主。这也是当时大清最后的两位固伦公主。三年后,四十三岁的寿庄固伦公主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与丈夫相聚于另一个世界。寿庄固伦公主薨逝的第二天,亲侄子光绪帝下达上谕,称其“幼侍皇祖,仁孝性成,柔嘉淑慎”,并亲临赐奠,慈禧太后也亲自前往赐奠。

清朝最后一位健在的王妃(清朝最后两位固伦公主)(14)

慈禧太后

寿庄固伦公主与荣寿固伦公主,论爵位与地位,两位公主都达到了巅峰,令人艳羡不已,但在婚姻上,两位公主却都让人唏嘘不已。她们的额驸虽然都是万里挑一的男子,但天不假运,过早的离开。寿庄固伦公主二十二岁就过着寡居的生活,而荣寿固伦公主更是十七岁就开始守寡。两位固伦公主对丈夫感情至深,丈夫走后,她们都选择一生不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