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为什么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在春末游玩大林寺)

白居易在贬谪到江州时,虽然有些郁郁不得志,但却也十分享受生活,闲时会和朋友一起走走逛逛,游山玩水,也曾有知己好友专程来江州看望他,这其实是很令人欣喜的事情,也让被贬的抑郁心情减少了不少。

白居易为什么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在春末游玩大林寺)(1)

元和十二年初夏,白居易来到了庐山上的大林寺游玩,在这桃花本该开尽的时刻,他却在这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山寺中竟有一片刚刚开放的桃花,潋滟可爱,美不胜收,给人一种极致的视觉享受,这种发现,让白居易感到非常开心,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大林寺桃花》,其中的两句名句更是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为什么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在春末游玩大林寺)(2)

初夏时节,人间芳菲落尽,但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绽放。诗人曾为春归而伤,遗憾春日匆匆,无处寻找,可当这一片美景出现在自己面前时,着实让诗人眼前一亮,欣喜、激动,直叹不知早点来这个地方,在这里,春天尽然没有归去,诗人觉得或许是春天在和他开玩笑,捉迷藏吧。

白居易为什么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在春末游玩大林寺)(3)

桃花本就是春日的象征,三月桃花开,到四月,已基本落尽了,可山里的桃花,在四月,却才刚刚开放,这和春天是等值的。桃花是春的使者,所以一直带有吉祥的寓意,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夸父追日死前扔出的神木在最后就化为了桃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的也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好地方,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桃花被寄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白居易为什么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在春末游玩大林寺)(4)

春天是个很美好的季节,它让人看到希望,带给人温暖,也带给大地一片翠意盎然、百花盛开,所以世人大多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生机与蓬勃,让人也变得精神活力起来了。然而,当百花开败的时候,春归夏至,又不免让人觉得春日太短,从而感到到落寞。白居易就在这短暂的春光中落寞过,哀怨过,毕竟被贬就已经很无奈了,却连眼前这一篇春色都留不住,让人感到无奈,在造物主面前,人难免显得太过渺小了。

白居易为什么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在春末游玩大林寺)(5)

山下春天将要结束,山上的春天才刚刚开始,这种惊喜总能让人在落寞中展颜欢笑,在白居易的笔下,春光竟然如一人一般,转来转去,在山下转完之后,又转到了山上,一个"转"字,将春天的灵动展现的淋漓尽致,想是一个喜欢捉迷藏的小孩,等着人们来寻找他。

其实从这儿就可以看出了,白居易纵然也伤春,但他内心是充满童趣的,他追求春日的美好,热爱生活,所以写山中桃花,他也能写的如此趣味横生,春天在他眼里,俨然成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倒让人想到朱自清的散文《春》里面的一句比喻"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白居易为什么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在春末游玩大林寺)(6)

当然,白居易的这首诗显然不仅仅是意境奇妙,他立意新颖,构思奇妙,所以其中还包含着很丰富的道理,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曾评价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可见该诗里还蕴含了地理知识,但若细细品味,这其中不仅是地理知识,似乎还有那么些人生哲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每件事物都具有它自己独特的个性,这在哲学上也可以称为矛盾的特殊性,因为特殊,所以在看问题时,总要透过现象去寻找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生也是这样啊,许多事情都不应该是一概而论的,总要看到它特殊的地方,才能在这份特殊中寻找到惊喜,寻找到生活中的乐趣!

白居易为什么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在春末游玩大林寺)(7)

一首桃花诗,短短28个字,其中不但带着豁然开朗、趣味横生的心情与意境,还有显而易见的地理知识及丰富的人生哲理,可见诗歌不仅仅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还有许多我们待发掘的价值。古人之优秀,在于思考,思考而有想象,想象而有创造,在思想的腾飞之中,我们才能赏析到如此多的的经典名作,也在其中学到许多珍贵的道理,或许这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应有的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