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则的笔记总结 论语易读108食不厌精

【原文】

10.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něi)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译文】

饭食不嫌精,肉食不嫌切得细。饭菜馊了,鱼肉腐烂了,不吃。变了颜色,不吃。变味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时令不对,不吃。切割不规范的肉,不吃。没有合适的调料,不吃。肉可以多吃,但不能超过饭菜。 酒虽然不限量,但不能喝醉。过夜的酒,街上卖的肉,不吃。不能没有姜。不能吃得太多。

【注释】

(1)《朱注》:“餲,饭伤热湿也。餲,味变也。鱼烂曰馁。肉腐曰败。色恶、臭恶,未败而色、臭变也。饪,烹调生熟之节也。不时,五谷不成、果实未熟之类。此数者皆足以伤人,故不食。”

(2)《正义》:“气犹性也。《周官·疡医》:‘以五气养之。’五气即五谷之气。人食肉多,则食气为肉所胜,而或以伤人。”

(3)《杨注》引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云:“乱者神志昏乱也。《左传》宣公十五年传:‘疾病则乱’。《论语·乡党篇》:‘唯酒无量不及乱’。《易·象传》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得其恉矣。”

(4)《大义》:“《易》颐卦《象传》曰‘节饮食’,先儒云‘患从口入’,盖多食易致疾也。‘不多食’为卫生之要法也。”

【解读】

此章记录孔子的饮食状况。“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似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7.16)相矛盾,其实不然:后者主要讲的是求道的精神追求,前者主要讲的是日常饮食习惯,两者讨论问题的角度不同也。李泽厚说:“这正是儒学重生的具体表现,它们也确乎大体符合现代卫生,有益于健康。”(《论语今读》》)《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当然是世间最可宝贵的,所以“养生”不可或缺。

在此章众多的饮食禁忌中,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不时不食”,也就是吃的食物要和节令相一致,比如我们现在的很多“反季节”水果,在孔子看来可能都在禁止之列。《周易》有“十二辟卦”之说,《系辞上》也讲“变通莫大乎四时”,特别强调人的行为要按照四时的运转来调整,饮食自然也应如此;另《黄帝内经》有《四气调神大论篇》,其大旨亦与此同。二是“唯酒无量,不及乱”,此在《子罕篇》“不为酒困”章(9.16)已有阐述,可参考。又高亨引萃卦《象传》云:“乃乱乃萃,其志乱也。”而程子说:“不及乱者,非惟不使乱志,虽血气亦不可使乱,但浃洽而已可也。”(转自《四书集注》)亦可参考。三是“不多食”。有注疏家将此和“不撤姜食”连读者,今不取。我们知道,《周易》的颐卦就是讲饮食之道的。颐卦下震上艮,震为动、艮为止,上止下动,有以口嚼物之象,故以颐(腮)命名。此卦主要讲的是君子如何自养以及养人之事,所谓“自养”即必然涉及饮食也。颐卦《大象》明确说:“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这个颐养的基本原则和孔子讲的“不多食”非常一致;对于食材、食品已经极大丰富的当代人来讲,更是具有切实的警示意义。#阅读海淀#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论语12则的笔记总结 论语易读108食不厌精(1)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