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和可口可乐混合 可口可乐旗下魔爪

红牛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对手、可口可乐入股的“魔爪”,再度流露出要抢夺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企图心。

据外电报道,在1月18日,“魔爪”所在的Monster Beverage Corp公司在纽约举行投资者会议,期间公司首席执行官Rodney Sacks多翻谈及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他表示,目前“魔爪”在中国只有一款产品,但今年内将上第二款。

红牛和可口可乐混合 可口可乐旗下魔爪(1)

魔爪饮料首席执行官罗德尼·萨克斯(Rodney Sacks)

“我们将继续把眼光放到第一款产品上。”他说,公司希望能为首款在中国推出的产品打好基础。但是,在今年晚些时候,第二款“魔爪”产品就会紧随其后进入中国。

他表示,“魔爪”将在中国饮料市场扩展,在货架上拿下更多位子。“但是在推出新的产品前,我们想要确保我们已经把这款绿色能量饮料核心产品在中国做好。”

小食代此前曾经介绍,中粮旗下的中国食品(0506.HK)已经自2016年起成为“魔爪”饮料的分销商。进入2017年,该产品陆续在更大范围内布局与推广,在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和江苏等地陆续上市,同时扩展在广东省的分销。极具规模和实力的中国装瓶商,让“魔爪”这个饮料“新丁”在华生产、快速铺货打下了基础。

那么,在这位首席执行官眼里,“魔爪”在中国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呢?答案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

他对投资者表示,这主要是红牛的销售价格。因为他认为,目前红牛在华售价低于除中国以外其他市场普遍认为的“高端”能量饮料的售价。

他指出,在中国比“红牛”售价更低的产品尚且有发展空间,因此对于“魔爪”来说需要练好基本功。“我们需要认识中国,需要认识中国的消费者,我们希望能树立起‘魔爪’这个品牌。”他说。

随后发言的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兼总裁Hilton Schlosberg表示,“魔爪”在中国推出的产品的售价,约每罐1美元,这是有意为之的。他又认为,美国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和在华装瓶商而言,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关于“魔爪”在中国市场上最初的定价是共同研究的结果,他希望日后能够发展到更好的价位。

红牛和可口可乐混合 可口可乐旗下魔爪(2)

在广州的一家便利店,中国红牛、奥地利红牛和可口可乐旗下的“魔爪”一起陈列。

除了售价外,“魔爪”还有一件事需要操心。Hilton Schlosberg说,“魔爪”从美国派出了员工来到中国,以教育自己在中国的装瓶商应该要把“魔爪”产品摆放在能量饮料的货架上。但是,在某些地方,它们还是被摆放到了可口可乐或者雪碧的旁边。

他说,这么摆放的话,“魔爪”就无法切入到中国的能量饮料品类,这个产品就得放到红牛的旁边,就得和红牛挨着。这就是“魔爪”在中国一直奉行的策略,公司将继续这么干下去。

据介绍,“魔爪”和红牛其实是有差异化的,其中一个点是它当中充入二氧化碳。在“魔爪”高层看来,在中国市场,不含气的红牛更倾向吸引年纪较大的消费者,因此“魔爪”的目标消费者将是中国的年轻一代。

Rodney Sacks对投资者表示,如果只是单纯跟风复制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其他三四个产品做的只是复制别人,毫无创新可言,所以我们就在琢磨,发现中国整个能量饮料市场都是不含气的产品”。他说,“魔爪”15、16年前在美国市场上市时做的,也是看看怎么差异化,并决心不是单纯复制现有的其他产品。

红牛和可口可乐混合 可口可乐旗下魔爪(3)

他说,“魔爪”希望能够创造出自己的辨识度,这个辨识度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更重要的东西,消费者也希望看看美国在流行什么。“我们也可能在某个时机推出不含气的产品,这并不难。”他表示,中国版的“魔爪”二氧化碳水平较美国版的为低,但坚持认为有关策略正确。

“我认为,我们需要占领更多货架。”Rodney Sacks说,“我们需要跟消费者沟通,我们是能量饮料产品,这些就是我们需要在中国应对的问题。”

他强调,“魔爪”还需要教育部分中国零售商,说服他们需要在货架上创造出一个能量饮料的专区。“当他们都这么干时,这会让中国消费者升级,并为一个有附加值的产品买单,这就是我们的挑战。”

红牛和可口可乐混合 可口可乐旗下魔爪(4)

据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早前发布的《运动及能量饮料2016年度回顾》显示,2015年,中国能量饮料的销量增长全球最快,年增长率高达25%,几乎是美国市场的四倍。在中国市场,运动饮料和能量市场的增长受益于人们与日俱增的运动健身兴趣。

小食代此前也从欧睿国际获悉的数据了解到,2016年,中国运动和能量饮料的总零售额约为553亿元,其中红牛的市场份额为33.6%,排名第一,乐虎(8.9%)和东鹏特饮(5.7%)也分得一杯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