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ppt(护理核心制度5.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5).安全输血制度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ppt(护理核心制度5.安全输血制度)(1)

文化体现,管理理念,工作准则

安全输血制度

备血:

一、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血液成 分、血量,打印标本条码标签。

二、对照医嘱核对标本条码标签,正确无误后将检验标签贴于相应的试管上。

三、两名医务人员携带医嘱输血申请单、釆血管至床旁(无法回答的患者带病历)、操作用物到患者床旁。

四、采集血标本时,询问患者血型、输血史、输血过敏史(无法回答的患者,核对病历 及家属)。两名医务人员在床旁进行操作前查对,核对腕带及床头卡、有声双向询问患者姓名及年龄确认患者身份正确,经两名医务人员以交叉唱读的方法核对采血管上标签内容,以准确抽取患者血标本。操作中及操作后核对腕带患者姓名及年龄以确认患者身份正确。操作要 求:一人一次一管,双人核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标本不能同一时间采集。

五、釆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六、 釆血完毕后在试管条码标签上两名医务人员双签字。然后进行标本条形码扫描,检 查无误后打印送检登记清单。

送血:

一、护士与护工对采血管检验项目、采血量、试管种类、试管完好进行交接,在送检登记清单上双方签字。

二、护工将登记清单、输血知情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标本一起送检,输血科收标本在登记单上签字,护工将登记单带回科室。

取血:

一、医务人员取血时必须携带专用取血单及专用取血箱。发血者与取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双方交接核对以下项目:

(一) 受血者的姓名、床号、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袋号、血型(含Rh因 子)、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

(二) 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血液的包装

二、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

一、医务人员取血返回病房,两名护理人员对“三查八对”内容进行交接,在输血发血 单上双方签字。

二、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输血配血单,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血量、血的种类正确一致。

三、两名医务人员在治疗室进行查对,通过输血发血单、血袋和输血器进行核对,经两名医务人员以交叉唱读的方式完成“三査八对”确认血制品无误,在输血发血单右下角签字及查对地点。

四、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不得使用任何机械泵输血。

五、输血前、输血后均需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如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六、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30分钟内进行输血,各种血液成分从发血到输注完成时间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 全血或红细胞应在离开冰箱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必须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 温升高要适当缩短输注时间)

(二) 血小板应以患者可耐受的速度尽快输注,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尽可能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三) 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以患者可耐受的速度较快输注。一般要求200ml血浆在20-30分钟内输完,1U冷沉淀在10分钟内输完。

七、两名医务人员携带输血配血单、血袋、输液卡、操作用物至床旁(无法回答的患者 带病历),询问患者血型、输血史、输血过敏史(无法回答的患者,核对病历及家属)。两名医务人员在床旁进行操作前査对,核对腕带及床头卡、有声双向询问患者姓名及年龄确认患 者身份正确,经两名医务人员以交叉唱读的方式完成“三查八对”确认血制品无误;操作中、后核对腕带患者姓名及年龄确认患者身份正确。确认无误后在输血配血单每组血右下角签字及查对地点。

八、确认无误后在输液卡上签字及时间。

九、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不超过20滴/分,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等具体情况调整输血速度,成人一般40-60滴/分,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一)减慢或停止输血,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二)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三)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

十、观察输血过程有无反应,做好护理记录。

十一、发生输血反应则填写输血制品不良反应记录单,输血完毕将血袋由杂工送至输血科统一存放并处理。

十二、输血完毕,将输血发血单、配血单贴在病历中。

临床管理制度.十八项核心制度(11).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