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中的庄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引言

在诸子百家的残骸余烬之中,蝶梦庄周庄周梦蝶的神秘佳话脍炙人口,庄周以其自然、朴实无华而又飘渺的为人处于大乱世间,他没有孔子的积极热忱,他没有韩非的勤谨为政,没有荀子开明的教学态度,也不似老子过函关的神学色彩。

庄子就是庄子,活在《庄子》几十篇里那个栩栩如生、震慑当今青年人的老人。

庄子思想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压轴嘉宾,它经久不衰,平时隐藏在文化典籍之中,但会在某个特定的时代突然兴起,拯救危机。庄子思想体现的是智慧和妥协之下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处理生命的问题。

大隐隐于市的为政思想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庄子践行着这一点,他最终也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做官,准确的说是没有做自己有机会得到的大官,他果断地拒绝了楚王的聘请,反而担任一个默默无名的漆园吏。

庄子二则中的庄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1)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便使人拿着贵重的礼物来邀请他,庄周说出了令当今的后人也为之一怔的话,他说,千金,卿相,不过是尊位罢了,你难道没有看见庙堂之上送祭的牲牛吗?人们恭恭敬敬地喂养它,尊敬它,给它披上锦绣衣服,送了太庙不也是死路一条?我以后也是这样。你快走,我要在尘世间游历一生,终身不仕!

这一段话属实高明,且道出了世间利益、功名的本质和投鼠忌器等一切阴谋阳谋。庄周知道一切,他并不厌恶,也并不喜爱,他只是让自己变得清白干净,远离尘世间污浊的空气,远离庙堂里冠冕的词藻,亲近尘世间悲苦的生活,但向往也勾勒着自己内心里庙堂该有的样子。

他并不亲近政治,但他提出了一些政治见解,这些见解由于从古至今几乎没有那么几十年被用到,所以至今无法证明他观点的正确度。他发展了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的现象。他反对在政治上的人为干预,提倡建造理想社会,一个依靠道德也仅仅是依靠道德和自然法则的理想国家。

庄子二则中的庄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2)

这种思想在汉初被汉高祖,文宣帝才用,用以恢复整个汉朝立国战争、秦末起义乃至六国之战以来的混乱局面,几十年的时间里赋税几乎为零,百姓压力几乎为零,这几十年时间里无为而治的思想贯穿始终,并造成了文宣之治,为汉武大帝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这种思想只适用于战后一小段时间,但它的价值肯定远远高于那些歪门邪道的学说,那些僵化的腐化的思想。

庄子归隐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他自己生活在祖国一角,不周游列国,不会晤百家,不辅佐贤君,不写书成名。当时的环境一团糟糕,各国政局多样不稳,这种情况下,出世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择明主而居,谋天下之利,几乎是每一个百家的心愿。但庄周看透了一点,出世可以成名,也可以败毁,事实证明他对了。商鞅车裂、韩非站死,这种局面已是一个时代的悲痛。

庄子二则中的庄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3)

但他同时又是另一种“出世”,大隐隐于市又何尝不是一种显露?他以自己归隐不见人的鲜明态度来昭告后人,他让自己的学说可以启发更多的人。

理性加消极的狂妄态度

庄周及他的思想都是一种消极状态。他无为,就可以谓之消极了。他除了无为,还做出了许多让人绝望的事情。

《庄子》中他用宏大的手笔描绘出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可怖景象,无时不在揭露着世界是绝望这一个本质特征。“北冥有鱼……”云云是《逍遥游》的第一个字,这种荒谬荒唐荒诞的叙述奠定了他的道家的浩大飘渺之势态。

这种飘渺毫无疑问是他捏造出来的,古代也没有北冥,但他塑造的目的是寓言,寓言的目的是刺醒读者。

这种浩大声势在文学的意义上是一种“绝杀”,它遇见读者的第一眼就把读者的魂魄深深的勾了起来。最让人喝彩的一段是任公子钓鱼,任公子五十头牛为饵料在东海钓鱼,天天来钓,整整一年没有获得,突然一天上钩,任公子牵引巨钩。

庄子二则中的庄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4)

白色波涛像山一样两边推开,海水震荡,声音传了千里。巨鱼的尺寸没有,但进行了更绝的描写:巨鱼晒干做成鱼干,满满的铺平喂饱了一个平原的人。

故鲁迅赞曰: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夺魁。

这样一种和人类几乎没有任何共性的强行放大的世界观,其本质,是悲观,源于生活的悲观。

既然扯到了悲观,不如扯扯历史上那些悲观的文人。诗鬼李贺绝对算的上一个,因为父讳终身不得进士的他,开始日夜谩嗟荣辱,开始日夜怅然对月。杜甫、白居易是现实批判主义的诗人,内心也是悲观的。

笑对生死,独特的生命观

庄周丧妻,鼓盆而歌,放浪形骸。

庄周悲观的终点,是被现实毒打了无数次之后,悟透了现实,从而笑对一切老天爷对自己的折磨。

庄子二则中的庄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5)

丧妻之时,庄周拿出乐器唱歌。他说生死有命,夫妻一场,当放歌以送!好,好一个放歌。他这时的情绪已经没有了悲喜之分了,何为喜?而何又为悲呢?悲喜有那么重要吗?他妻子已去,他能做的只是眼睁睁看着,这是自然,这是法则,这是全世界人都没了完了之后也一直会延续下去的自然界的悲苦制度。这是自然,他于是懂了,他于是悟彻了。

其实悲喜是相互的。哪有什么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者,悲观的人会经历过温暖,他们以之为生命中的光的温暖。乐观的人也有生不如死苦苦挣扎之时。这就是人生。

在庄子的人生中:

1.人要活的清白和明白,自己不可以沾染荣华利禄。

2.对于一切东西不过于喜爱,不过于悲伤,但要怀疑任何东西。

3.生命的意义是谈求“道”。

不可知论和辩证法的含糊高深

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作为一个哲学命题等到了两千多年,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它根本上就不会有答案的。答案就取决于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它的看法。

庄子说,鱼儿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惠子答,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们快乐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知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二则中的庄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6)

这个问题表面其实是一个文字游戏,转化成逻辑语言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可是它的本质确实思想上的形而上和日常世俗语言体系的矛盾冲突。

人不可以仅仅根据眼前所见来判断一个事物的逻辑意义,也不可以将世俗语系等同于逻辑体系。而逻辑又是什么?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形而上的尽头又是什么?谁都无从而知,谁也不会去试图探究。

另一个是他的庄周梦蝶问题。这是一种辩证法,一种萌发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自觉朴素辩证法思想。每一个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且两个方面都可以转换,也对立。

万物是互相联系的,归属于阴阳的。当时仅仅是混乱不堪,阴沉昏暗的战果时期,他萌发出了辩证法,实属时代的娇子。

结语

他站在大路旁冷冷看着,名啊,利啊,功啊,名啊,声色犬马啊,恶心地排列在大路上,头上大字写着市侩和小人的人群接踵而至。

庄子二则中的庄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7)

庄子的思想必然是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哲学史和整个历史上的灿灿明星。可他的主张即使现在也没有多少人可以听取。

而我们应当知道,庄周穷尽一生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他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在悲观里乐观的人,面对一切困难苦痛都不能放弃。可以沮丧,可以嫌恶,但不能亵渎生活。

他告诉我们,人生一世,何其短暂,有时候可能真的不知道是蝶梦自己还是自己梦蝶。但即使作为蝴蝶也应该有一颗理智的心。

庄周穷尽一生,研究出了“百家之首”,虽输给了儒家,但赢得了永生。

参考文献:

《史记》

《庄子》

《道德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