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用错的成语(那些用错的成语-人尽可夫)

在一般用法中,"人尽可夫"无疑是一个贬义词,来形容不守贞洁的妇女。但是这个成语背后可不是那么简单,它甚至牵扯出一类千古难题——"母亲和妻子掉进水里,先救谁?"

常见用错的成语(那些用错的成语-人尽可夫)(1)

《春秋左传》书影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桓公十五年》: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

司马迁在写《郑世家》的时候,用简白的话重新描述: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

大概意思是说,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个叫做祭仲的权臣把握朝政,郑国君主无可奈何,密谋让祭仲的女婿雍纠把祭仲杀掉。祭仲的女儿从丈夫雍纠口中得知这个消息,与母亲商议——父亲和丈夫哪个更亲一些。面对这类千古难题,母亲告诉她,普天之下,你的亲生父亲只有一人,而你随便挑一个人都可以当你的丈夫。于是女儿不再犹豫,把丈夫雍纠密谋之事告诉了父亲祭仲,祭仲就把雍纠处死了。

原文是"父一而已,人尽夫也",这是在权衡亲情之后无可奈何做的选择,是有它的语境的。后世在流传过程中,只留下了"人尽夫"一句,而将前面的语境省去,这便造成了"恶意剪辑"的效果,把一个深处两难境地的孝女变成了一个不守贞洁的淫妇。

所谓"成语",一定有其典故,不可只知表意而不知背后的语境和史实,否则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语义的偏失。如李商隐写《贾生》(见本号发布文章),由于有意无意遮掩了历史真相,使得人们对这一段历史缺乏了解,只会一味同情贾谊、痛骂汉文帝不能知人善任,而无视贾谊自身的原因。

话说回来,以后遇到"母亲和妻子掉进水里,先救谁?"这类问题,或可反问一句"父亲和丈夫喝醉了,先扶谁"进行"反击"也未尝不可。呵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