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金属热稳定性规律(研究揭示压力下元素周期律和化学性质变化趋势)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教授董校课题组和国外科研人员合作,探索了元素化学性质在压力下的变化规律相关工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元素周期表金属热稳定性规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元素周期表金属热稳定性规律(研究揭示压力下元素周期律和化学性质变化趋势)

元素周期表金属热稳定性规律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教授董校课题组和国外科研人员合作,探索了元素化学性质在压力下的变化规律。相关工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在压力下,元素性质和电子行为会发生明显改变。1934年,美国化学家罗伯特·密立根创建了描述元素化学性质的数学模型,其中存在两个重要参数:电负性和化学硬度。数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电负性和化学硬度是元素的固有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科研团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组内开发的“带电氦矩阵”方法,揭示了氢到锔之前的96种元素在500GPa以内的电负性和化学硬度随压力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压力会显著改变元素的电负性和化学硬度。与前人理解的不同,压力会改变元素化学势和电荷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改变元素的化学性质。同时,随着压力增加,各元素间的电负性和化学硬度排序会出现显著改变,进而导致了各元素间化学性质的重新排列。如在常压下,还原性最强的元素为铯,但因压力导致的轨道重组变成了钠。

元素性质变化具体表现为:压力会普遍降低各个元素的化学硬度,从而导致高压下整个元素周期表向金属性偏移,使得更多的元素表现金属特性,如金属化现象、聚合现象等,而常压下的典型非金属(如碳、氮、氧等)会出现性质移动;在100GPa以上,压力可以模糊长周期间的界限;电子轨道发生重排,高角动量电子因其具有更少的节点而在高压下焓值显著降低,进而改变了原有的轨道交错规律,具体表现为p或d轨道能量降低,电子更倾向于占据p或d轨道,从而进一步引起其性质改变。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计算结果可以解释大量已发表的理论预测和实验现象,并预测高压下的化合物形成规律,为设计高压下新型化合物构筑了理论基础。(陈彬 乔仁铭)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117416119

《中国科学报》 (2022-03-15 第1版 要闻)

来源: 中国科学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