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凭什么2年内造车(华为和小米为什么跨界造车)

造车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几乎所有的行业龙头都跨界造车,有的企业没有造车也在做零部件。

地产跨界造车代表:宝能和恒大。地产最近几年不景气,这两家企业做得都挺挣扎。

手机跨界造车代表:小米和华为。华为介于造车和零部件之间,小米是完全造车。

家电跨界造车代表:格力和创维。格力造车一波三折,前景不明朗,格力对于钛酸锂的执着会不会和长虹对于等离子电视的执着同样的结局。创维第一款车型没有砸出水花,投入比亚迪DM-i的怀抱。海尔会不会是第三个造车的?美的和海信目前是做汽车零部件。

互联网跨界造车代表:百度。百度对于智能汽车的投入应该是国内企业最早的,当然目标也高—做L4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阿里、腾讯和360也不同程度涉足造车。

白酒跨界造车代表:五粮液。控股奇瑞旗下凯翼汽车,目前不温不火,没什么存在感。如果茅台造车,买辆车送两瓶茅台,这营销应该还是不错的。

那么,这么多企业为什么要造车呢?因为,电动智能汽车是未来二十年全球科技发展的主旋律。造车领域也有另类,蔚来和吉利跨界造手机,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手机和汽车有一个共同点:智能,智能汽车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手机对于汽车的监控和控制,汽车中控屏未来就是一个更大号的手机。

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仍在继续,本世纪已过去二十多年,本世纪最重要的科技革命又是什么呢?无疑是智能手机和电动智能汽车。

本世纪初,手机革命在功能机时代就已经开始,功能机开始集成MP3和相机功能。由于功能机CPU、屏幕和操作系统的限制,体验非常不好。苹果手机的横空出世,只是大大改善了硬件和操作系统以及客户体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苹果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软硬通吃,操作系统自己有,软硬件整合能力非常强。智能手机成功得干掉了MP3和相机,以及部分干掉了个人电脑,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个人随身电子产品。

从2007年到2022年,智能手机已经走过了15年的发展里程。智能手机的硬件和软件,一代比一代强,CPU、存储、摄像、屏幕、系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迭代。最近,大家觉得智能手机遇到了瓶颈,这很正常,半导体有摩尔定律,手机是半导体的其中一种应用,也逃脱不了这个魔咒。智能手机的配置已经超过电脑,性能已经过剩,发展空间有限。那么,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科技风口又是什么呢?电动智能汽车,苹果、小米、华为都已经给出了答案。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很长,但是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直到最近十年。几乎在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同时,电动汽车也在默默地发展,只是智能手机的推出是水到渠成,电动汽车的推出是先有水后有渠。电动汽车受制于充电设施的建设,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2008年,特斯拉推出旗下第一辆电动汽车—Roadster,受制于售价、定位以及充电条件,销量并不理想。两年后,比亚迪推出旗下第一辆双模汽车F3DM,反响也一般。但是今天,特斯拉是纯电汽车的全球领导者,比亚迪是插电混动汽车的全球领导者,这不是巧合,这是付出应有的回报。

汽车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方向是电动化和智能化(自动驾驶),电动化已经发展到中期,智能化尚在初期,自动驾驶走向成熟尚需要大约10年。目前限制电动化的最重要的瓶颈是电池,包括安全性和充电时间,这两个问题急需解决。限制自动驾驶的因素尚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技术成熟度。电动智能汽车的发展路还很长,只相当于2012年智能手机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市场充满不确定,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电动智能汽车的科技革命,至少还会持续大约20年。

那么,燃油车还有未来吗?现在适合买燃油车吗?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政策和电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成熟度。如果未来政府完全禁止销售燃油车,甚至限行,那么燃油车很快就没有价值了。但是,笔者觉得从能源多样化角度出发,不应该禁售燃油车,应交给市场去决定。如果电动智能汽车已经发展成熟了,电价又没有涨多少,那么,燃油车一样没有市场了。

小米凭什么2年内造车(华为和小米为什么跨界造车)(1)

小米凭什么2年内造车(华为和小米为什么跨界造车)(2)

小米凭什么2年内造车(华为和小米为什么跨界造车)(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