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的过犹不及的思想 孔子所说的学如不及

对于学习孔子说过很多相关的名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有一句话历代学者给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释,这句话就是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自《论语.泰伯篇》第十七章。这句话到底应该怎样理解才对呢?先看看历代学者大儒对这句话的解释吧。

如何理解孔子的过犹不及的思想 孔子所说的学如不及(1)

第一种是以宋朝二程及朱熹为代表的,朱熹在其《论语集注》中对于本章是这样注释的,“言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犹竦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学者当如是也。”意思就是求学要有一种紧迫感,就好象追人追不上的感觉,而且心里总是担心会失去目标。按这种看法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要有紧迫感),同时还要有担心失去目标一样警醒。”

第二种则是将本章看成两句相对完整的话,“学如不及”的意思求学的过程中(在没有学会之前)要求紧迫感。“犹恐失之”的意思则是学会了的知识(还要时常温习),唯恐忘记。正如孔子说过的“温故而知新”,知新,要跟得上;温故,要会复习,才能学有所得。

如何理解孔子的过犹不及的思想 孔子所说的学如不及(2)

第三种是南怀瑾先生的看法,认为“学如不及”的意思是求学问要随时感觉到不充实,“犹恐失之”的意思则是(以这样努力的精神)还要怕原有的学问修养会退失。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含义。

以上三种解释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求学态度的重要性。其实现在对于学生们我们也会有同样的要求,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懂得怎样提高效率。同时内心深处到知道学习之不易,想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关键在于坚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为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如何理解孔子的过犹不及的思想 孔子所说的学如不及(3)

还有一种是网络大神缠中说禅的看法,他认为“不及”是 “不至”的意思,也就是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意思。 “学如不及”的意思就是,对照、校对“圣人之道”进行学习而不能达到尽善尽美,其原因正是“犹恐失之”。 “犹”,在这里是“踌躇疑惧”的意思,与《道德经》中“犹兮若畏四邻”一句中的“犹”相同。“恐”,恐惧、疑虑。“失之”,使之失,之,指代“学”。“犹恐失之”一句的意思就是,踌躇、恐惧、疑虑使“学”迷失,因此达不到尽善尽美。这种看法孔子这两句话是有因果关系的,整体解释就是,对照、校对“圣人之道”进行学习而不能达到尽善尽美,其原因就是因为踌躇、恐惧、疑虑使“学”迷失。也就是说学习圣人之道,首先一定要坚信其理论的正确性,学不会往往是由于疑惑造成的学习信心不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