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

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1)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同比增长2.5%。

上半年,我国经济走势展现出强大韧性。虽然3月底以来的疫情冲击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压力,4月份经济指标深度下跌,但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企稳回升,我国经济正在修复过程中。

具体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工业服务业正在逐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持续增长,同比增长6.1%;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保持较快增长;CPI涨幅1.7%,保持温和上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6月份连续回落,分别为5.9%和5.5%。

如何理解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下半年实现更高经济增速需要采取哪些举措?数据公布后,南都记者联系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他对上半年数据作出解读。

增速2.5%在预料之中 下半年需更好利用现有政策工具

上半年2.5%的经济增速公布后,有一些声音质疑该增速略高。对此,贾康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速2.5%(二季度增速仅为0.4%)属于低水平,是在预料之中,至于统计局数字与一些人的预期不符,他认为“这是见仁见智的说法,外面一些学者的研究与官方的数据总是有一定出入的。”

不过,贾康认为,基于上半年2.5%的经济增速,全年经济若想实现5.5%的增长目标“几乎不可能”。如果要实现全年5.5%左右的目标,下半年增速需要达到8.5%。虽然下半年的增速肯定会高于上半年,但已很难达到这么高的速度。

贾康认为,为实现下半年经济更好发展,需要按照中央的指导精神,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下行压力骤增的问题。他表示,正如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我们现有政策仍存在冗余度,需要更积极地考虑运用现有政策工具箱里可用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把经济维持在合理区间。

房地产政策效果充分释放后 楼市会到达一个临界点

近期各地房地产形势受到广泛关注,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上半年房地产的数据。据统计,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8.9%。

对此,贾康认为,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在低迷状态,而这与去年下半年以恒大事件为代表的市场上危机因素积累所导致的预期不好、公众心态动荡不安,显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贾康认为,中央管理部门和各地政府为控抑房地产下行态势,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根据以前的经验,政策暖风频吹之后,房地产市场会有一个“消化不良因素”的过程。“不良因素消化得差不多了以后,如果疫情冲击也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话,还是有希望迎来整个房地产市场态势的转变。”他说。

贾康表示,现在一些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回暖的迹象,而公众的心态是“买涨不买落”,等房地产政策效果充分释放后,楼市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届时很多人在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驱使下,会考虑出手购房,局面就会得以改变。

南都记者注意到,6月份不同规模城市房地产表现不一。例如,一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均保持同比上涨的态势,尽管涨幅有所回落。但二三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均下跌。

贾康表示,我国各地房地产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不同城市局面改善的临界点肯定是先后不一的。在“冰火两重天”的“冰”的一侧的城市,例如去年刚刚经历财政重整的鹤岗,其房地产市场在今年不可能迎来转折点,但另外的一些城市还是有可能的。

“大专毕业生就业支持的客观条件和综合力道不足”

6月份,全国16-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升至19.3%,比上月升高了0.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称,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

对此,贾康表示,“摩擦性失业困境”指的是在各个经济体内都不能避免的一种现象,即求职者从前一个工作过渡到下一个工作之间,存在一个“摩擦系数”,也就是说,主要是指改换工作的中间,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是失业状态。

贾康认为,“摩擦性失业困境”仅在有限程度上能够解释6月份青年人失业率超过19%的现象,但远不能完全解释。贾康表示,16-24岁青年人的高失业率与青年人的就业机会明显不足相关。“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大专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我觉得16-24岁的失业率可能主要反映大专毕业生就业支持的客观条件和综合力道不足。”他说。

物价涨幅维持低位,需关注产业链中下游“消化”能力

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1.7%,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物价涨幅维持低位。

贾康认为,我国CPI涨幅较低主要有2方面原因,一是我国复工复产形成的结构性有效产出对消费物价涨幅的“自然控制”表现得比较好;二是我国市场整体上还处于较低迷状态,产业链下游企业也没有景气因素支持的较大涨价空间。

贾康表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市场景气走势决定着我国整体的物价走势,现在我们的市场处于低迷状态,而最终消费端的物价水平也与市场低迷状态相吻合。

贾康表示,现在中国的全景观察,特色是产业链上游企业的涨价压力,已经被中下游企业消化得差不多了,所以物价涨幅在产业链末端没有得到多少体现。他介绍,我国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主要受国际影响,这方面的价格从去年起就已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而今年上半年的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也大致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比较高的涨幅。

贾康认为,下一步需要密切观察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对上游物价涨幅的消化能力还有多少,如果上游的物价涨势能够得到进一步控制、中游的消化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的话,下游的物价就可能受影响不大。如果中下游的消化能力基本都已耗尽,就会有传导到最终消费品的危险。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危险性还并不大,因为我国整体的经济仍比较低迷,当务之急是稳住经济大盘,并使经济景气度得以回升。

采写:南都记者 丁境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