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奇观介绍图(旅途中颠覆认知的见闻)

行走在旅途中,回归到大自然,你总会见到大自然中许许多多蔚为壮观的奇妙景观,也有一些人们无法解说的谜之存在。而溶洞的形成,到底是大自然中的奇妙景观,还是无法解答的谜之存在呢?

溶洞奇观介绍图(旅途中颠覆认知的见闻)(1)

洈水风景区颜将军洞/摄影中的行者 摄

去过溶洞的人,很容易被那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所吸引,搭配那“灯红酒绿”的颜色,让人直呼那各色灯的出现简直是太相得益彰了,别提有多美妙神秘。

溶洞奇观介绍图(旅途中颠覆认知的见闻)(2)

洈水风景区颜将军洞/摄影中的行者 摄

溶洞,又称喀斯特地貌,人们对溶洞形成的普遍看法是: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沉淀和溶蚀的结果。但是,我在观赏溶洞时,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溶洞是藻类生物石化后形成的。

溶洞奇观介绍图(旅途中颠覆认知的见闻)(3)

洈水风景区颜将军洞/摄影中的行者 摄

有科学家发现,溶洞的形成和藻类生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溶洞形成的“生物建造说”新理论。

“生物建造说”认为,藻类是一种在地球上出现较早且到现在依然广泛分布的原始植物,与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和趋光生长的特性。

溶洞奇观介绍图(旅途中颠覆认知的见闻)(4)

洈水风景区颜将军洞/摄影中的行者 摄

因为藻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钙质,可以收集、黏接微细的石灰质颗粒,而且呈群生长状态,很多藻类一代又一代地生长在一起,从而形成许多海洋生物礁。而溶洞钟乳石也几乎都是迎着光线向上弯曲生长的,这符合藻类的趋光生长特性。

溶洞奇观介绍图(旅途中颠覆认知的见闻)(5)

洈水风景区颜将军洞/摄影中的行者 摄

“生物建造说”还认为,钟乳石、石笋内部还有像树木年轮一样的同心圆状构造,这也可以理解为是藻类生物逐年生长、分泌、收集和黏接石灰质微颗粒的结果。

溶洞奇观介绍图(旅途中颠覆认知的见闻)(6)

洈水风景区颜将军洞/摄影中的行者 摄

另外,在有些溶滴的岩石中还找到了近似古代藻类生物的层状化石结构,在有些溶洞的表层,还发现到现在依然还在生长的多种多样的藻类生物。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生物建造学认为溶洞里那些千奇百怪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主要是藻类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逐渐建造起来的,然后经过后来的石化作用,才形成溶洞今天的面貌。

溶洞奇观介绍图(旅途中颠覆认知的见闻)(7)

洈水风景区颜将军洞/摄影中的行者 摄

不得不说,关于溶洞的这种“生物建造说”,真的是颠覆了我的传统认知,让我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脑容量。想想珊瑚礁的形成,觉得溶洞“生物建造说”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溶洞奇观介绍图(旅途中颠覆认知的见闻)(8)

洈水风景区颜将军洞/摄影中的行者 摄

但是,对于溶洞真的是藻类生物石化后形成的,我仍是持怀疑态度,只能感叹“造物钟神秀”,大自然好手笔啊,造出那么多令人费解的难有确定统一答案的自然景象。

那么,你的看法呢?欢迎与小编探讨,让大家见证更多的奇思妙想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