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各位朋友们,大家周末好!今天我们随着昨天衍生出来的话题,再进一步剖析国家的基本构造“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所谓的家国天下,乃是以家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家都镶嵌在家国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家这个基本单位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至于这个家指的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的家,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家嘛,不就是家庭咯,哈哈哈~~~非也!非也!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到底究竟是指的什么家!伙伴们~咱们一起来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

昨天写的那一篇里,我们说到我们的老祖宗们,当初在构建一个国家雏形的时候,那条件是特别艰苦啊,碰到的问题也很多,没办法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条件就只有那个样子,出现问题后,只能从问题中找出一套确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

我们看到的现代国家的各种整合手段,比如整个国家范围内的搞选举、有庞大的司法系统,要说好确实是挺好,可是像这样的方法,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就承受不起啊,大家想啊,一道命令从中央传达到各个省、县、乡、村,就那个路况,那个交通效率,配备公务员人数去执行,是一项很庞大的开支,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必须去找一种非常省成本的方式。

那是什么方式呢?简单说就是"家国同构",就是把管理一个家族治理的制度,放大套用到国家治理当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这种解决方案后来就带来两个方面的结果:

第一个方面:皇权不下乡,因为下到乡里根本没有必要啊,因为这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就是一个家族的治理,主要是靠家族的杰出子弟进行自治,国家一般都是不管。这么一来,那可就节省了很大的社会成本。

第二个方面:就是把家族治理的方式,锻造完成,然后就把它拔高增添更多的合理项,再延伸到整个大型国家组织的建构过程中去使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

也就是在社会基层中先塑造很多规则,锻造人格,然后再把这种规则运用到国家政治中,把这些锻造成型的人格选拔成国家的政治精英。如此这般这般~~就可以把公共治理的成本给降下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

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没,为什么从西汉朝开始,中国人就一直一直特别强调"以孝治天下""求忠臣于孝子之家"?为什么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逻辑次序?所以,这个次序的第一条 "齐家"是从微观层面上去考虑的,也是后面两个层次"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7)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向大家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齐家"中的"家"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家庭"的"家"概念那是有很大不一样的。今天我们一提到"家",就是指小家庭,是双亲、子女组成的、一般有三四口人,四五口人构建的核心家庭,这种家庭,在中国古代是称之为"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8)

那"齐家"中所指的这个"家"概念可就大了去了,它指的是社会基层的同姓家族、宗族。大家现在想一想,是不是还能中国农村里面发现很多只有一个姓为命名的村庄,而村庄往往由血缘关系形成,比如李家村、张家堡、祝家庄、刘家屯之类的,传统农耕社会的中国人首先接触的就是"家"这个社会组织,所以,"齐家"这个概念实际上指的是怎样管理基层政治组织中的各种事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9)

"齐家"之术在中国古代语境中的真实含义,就是在朝廷的力量不直接干涉的条件下,用各种伦理道德、乡规民约、传统习俗管理基层社会组织,调节、处理其中日常事务的一整套办法,比如大家在看张嘉译演的那个版本的电视剧《白鹿原》的时候,朱先生写了乡约,白嘉轩也让白鹿原上所有的乡民们都要背会,并按照乡约为人处事,就是这么个意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

这种办法有三个明显得特征,接下来我们一个个地聊。

中国基层凝聚力方案的第一个特征——规则的模糊性

儒家的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著名的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也就说,这当君主的啊要有当君主的样子、那当臣子的呢也要有个当臣子的样子、当爹的就得有个爹的样子、当儿子自然得有个当儿子的样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1)

当今的很多人一读到这句话,会觉得这个孔子莫名其妙嘛,说的这不是废话吗?你孔子真的要是想说当父亲、当儿子的规范,那里你就明明白白说个清楚,当爹应该怎样做,这当儿子应该怎样做,你拿出条条框框的细则出来,你这是同意反复你知道吗,整出个同义反复,算是怎么一回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2)

对,而这个恰恰就是孔子最高明的地方。要说这世间上的父子关系(无论中外都一样),既不是公共关系、更不是上下级关系听指挥服从,要说父子关系是以上这两种关系,那很简单,特别好制定,可它偏偏就不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3)

父子关系有着非常多的维度和复杂性,你很难用上下级、朋友、师生之类的关系来打比方,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每个家庭的父子关系也是都不一样的,同一个家在不同时间段它也不一样,根本就没办法来确定描述父子的关系。所以,孔子才会说"父父子子",这恰恰是搞出了一种出色的规范表达和制度设计,预留了很大的回旋空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

咱们举个例子,这马上快要过年了,你放假提前回老家过年,进村子后你一下就明白孔子说的意思了,我们很难说,一个父亲该怎样当父亲才算是合格的。比如你家隔壁家男人外出打工挣钱,平常没时间在家陪孩子,可这并不见得这个人就不是一个好父亲,那因为家里人口多负担重,就必须外出打工挣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5)

而一个天天在家陪孩子的父亲吗?这也不见得他就是一个好父亲,但是村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做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的样子。这就是"父父子子"的含义,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规范表达方式。这是它的第一个特征,模糊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6)

中国基层凝聚力方案的第二个特征——针对性

它不是空泛空洞地、原则性地主张一些什么,而是根据人性中的一些缺陷,做出针对性的安排。比如说,传统中国对父子关系的要求是"父慈子孝",要说吧,这听起来是有点平凡无奇,但是就这几个字里面包含了就有三层意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7)

首先,为什么传统社会从来不着重强调"母慈",就只单单强调"父慈"?因为在生物学上,女性要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怀孕时受的苦难,分娩时候的巨大风险,所以母亲对孩子态度,根本就不用你外界强调什么慈不慈的,当妈的天然就慈。以前不是有人半开玩笑说嘛: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狠心的著名例子,也就是"岳母刺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8)

你看,一位母亲能做到这份上已经是比较了不起啦,为啥岳母能下得了手呢?这是开玩笑说的哈,因为她是岳母嘛。所以你看,人性中天然的东西,制度就不会去做强制规定。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为什么要单独强调"父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9)

这第二层意思就是因为在生物本能上,男性对孩子的关心天然比母亲要差一些,如果放任男性的本能,他可能就不管了。所以,要做强烈的道德号召。

这种长期的道德训诫的结果,就造成了中国式父亲的一种独特气质。大家一想起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坚忍、严肃、不言苟笑、甚至是木讷,是责任沉重的样子,这和西方式的典型父亲形象有着很大的分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

还有第三层意思,"父慈"过后就是"子孝",这就不是道德号召那么简单了。为啥?因为人的天性是更关心下一代,孝顺长辈这种事,如果社会不给子女巨大压力,是很难形成传统的。

在中国历史上,对"不孝"这种事情,社会制度对他的惩罚是层层加码的,到北齐时代,"不孝"就被列入了十项重罪之一。到了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县就出现了这么一件事情,说的是一个当儿子的推了他老母亲一把。结果就是县令因为"教化无方"而罢官,三年之内全县的科举学子不予录取,甚至连县城的城墙必须削掉三尺,以示无脸见人、低人一等。你看,一个社会对一件事情的主张,能使的手段全使上了。这是中国很独特的现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

日本全盘接受了儒家文化,但是日本人从来就不讲孝道。西方更没有孝道,法律不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父母也无权对子女指指点点。但是中国人没办法,要想结成一个彼此负责的全国大型共同体,就必须反人性,以保持中国社会从基层开始就有强大的凝聚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2)

中国基层凝聚力方案的第三个特征—— "对等性"

刚才我们说,中国社会把孝道已经强调到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了,但是大家想一个情境,如果一个父亲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把孩子给遗弃了,不抚养孩子,等到他老了回家,对儿子说血缘上我是你爹,你得孝顺我。嘿嘿,对不起,咱们中国社会可不认这个。你这个血缘上的父亲,不是那个尽到对等性责任的父亲。街坊邻里都会评价说,孩子不养你,那是你的报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3)

子女拒绝赡养他,周围邻居们和社会道德舆论是不会同情那个父亲的,大家看,这个责任是互相对等的。孟子说过这么一句话 "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就君也",就是这个意思。君臣之间,也要讲究这种对等性。你尽你的责任,才能要求我尽我的责任。你看,忠还是孝这种事,在中国人这儿从来不是什么抽象的底线原则,它是在对等互动中,有条件实行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4)

刚才我们说了中国基层社会规范的三个特征。中国的祖先就是这样,从"齐家"这个社会最基本单元开始,完成了基层社会组织凝聚力的打造,然后再一步步地往治国平天下的层次上拔高。每一次提升,都是那些基本制度原则在更高层面的再展开而已。中国人很早便建立了一个大国,延绵逶迤数千载,直到如今。这过程中流了多少泪与汗,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5)

正是因为找到了这一套制度衍生的方法,我们的祖先才可能在那样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下,以极低的成本完成国家组织的塑造。也正因为历代以来有担当、有家国天下情怀的人,中国才能发展至今。当前我们正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理应理解并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为家、国和天下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家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6)

好啦,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们明天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拾趣”,如果您有什么不同角度的看法,也欢迎您在留言区告诉我!谢谢您花宝贵的时间看完本篇, 看完的小伙伴动动您小手指点个赞再走好吗,也好让我知道是您来过了!


今日话题: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父亲?期待您的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