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双月湾(双月湾蓝眼泪无毒)

日前,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主办,惠东县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协办的赤潮现场培训研讨会在惠东县召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 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及沿海部分市、县(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广东省渔政总 队惠东大队约40人参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原声双月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原声双月湾(双月湾蓝眼泪无毒)

原声双月湾

日前,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主办,惠东县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协办的赤潮现场培训研讨会在惠东县召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 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及沿海部分市、县(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广东省渔政总 队惠东大队约40人参会。

“蓝眼泪”奇景为夜光藻赤潮

今年4月初,惠东县双月湾晚上的海边竟然出现了“蓝眼泪”奇景,许多网友惊叹“难得一见”。据了解,这种“蓝眼泪”奇景实际上为夜光藻赤潮。

“今年惠东县海域发生了较为罕见的赤潮现象,先后出现了红色赤潮藻、中肋骨条藻、夜光藻赤潮。”惠东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该县共发生两 起赤潮,均已消退,赤潮未对该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赤潮发生后,惠东县海洋与渔业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监测工作,组成监测工作组,对该县海域实行“一日一 监测、一日一汇总、一日一会商”的赤潮监测工作频率,掌握每日赤潮发展情况。

据了解,今年自2月17日监测到赤潮以来,截至5月18日,该局共派出人员527人次,149船次,航行里程5600余公里,采集水样位点768个,获得 水质及生物数据5376个,实现了对全县海域监测全覆盖。此外,对重点养殖场所,当地还派出工作人员进行赤潮防御指导,引导养殖场人员自觉爱护大海环境, 积极参与到赤潮防御工作中。

赤潮出现或与水温有关

据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张亮介绍,今年1月1 日~5月27日,全省沿海共发现赤潮14起,累计分布面积约948平方公里,为红色赤潮藻、中肋骨条藻和夜光藻,是我国常见赤潮品种,均无毒性。其中发生 在惠州市(惠东县)的两起赤潮,合计时长近3个月,情况反复变化,分布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目前14起赤潮均已消退。

这些赤潮是如何产生的?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董燕红表示,虽然导致赤潮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惠东县赤潮的发生应该和水温关系较大。此外,水体氮磷比例失衡也可能是引发赤潮的原因之一。

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欧林坚认为,有害藻华,尤其是鞭毛藻藻华的形成与全球变暖、捕食鱼量、种间竞争、有机营养盐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成 因相当复杂,建议今后监测机构加强与科研部门的科研合作,选取当地常见赤潮品种,选划海区,设置固定站位航次开展赤潮发生前后的全过程综合调查,为赤潮监 控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研究依据。

知多D

赤潮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 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