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战略版孙策6级地(三国英雄志006-东吴缔造者孙策)

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缔造者。229年,其弟孙权建国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三国志战略版孙策6级地(三国英雄志006-东吴缔造者孙策)(1)

汉讨逆将军吴侯孙策画像

中平元年(184年),孙策之父孙坚随名将朱儁平黄巾,将其及家人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居住。这时候孙策才十几岁,就开始在寿春结交名士、名声渐播,与其同岁的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周瑜便是在此时与孙策相交,结为总角之交的。

中平六年(189年),孙坚前去讨伐董卓,属后将军袁术麾下。周瑜劝孙策携母亲和弟弟移居舒县,孙策听从了这个建议。在舒县,他结交了很多社会上流人物,江、淮一带不少名士都来投奔他。

初平三年(191年)四月,孙坚攻打荆州刺史刘表时,意外地被刘表部将江夏太守黄祖所杀。孙策当时年仅十七岁,他将父亲孙坚葬在曲阿(今江苏丹阳市)后,举家迁到了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居住。

初平四年(193年),守孝结束后,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孙策到寿春屈事于袁术帐下,想要讨回孙坚原来的旧部。袁术心中明白孙策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但既爱惜他的勇猛,又不想马上将其父的旧部归还给他让他自立。于是,袁术任命孙策的舅父吴景为丹杨太守(辖区包括今安徽省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黄山市,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句容市、常州市溧阳市,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及以西、湖州市安吉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等区域;治所在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堂兄孙贲(孙策伯父孙羌长子)为都尉,让孙策去投奔他们,可就地在丹杨招募兵勇(借此不还孙坚旧部予孙策)。孙策只好带着吕范、孙河等人一起投靠吴景,并招募到数百名丹杨精兵,讨伐泾县(今安徽宣城市泾县)山贼祖郎,将其驱赶。

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带着数百人回到寿春,袁术只好兑现,将其父旧部中的一部分人交还给孙策统领。袁术交还给孙策的,仅仅是其父几千旧部中的一千余人马,估计很可能是孙坚募兵破黄巾时最初的那一千多人而已。

汉庭太傅马日磾受李傕命令,持节安抚关东,他在寿春时非常看好孙策(以礼征辟之),表孙策为怀义校尉。袁术麾下大将桥蕤、张勋等人也都倾心敬重孙策,就连袁术自己也常叹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憾。”

但是,袁术是个反复无常的领导,经常言而无信。他曾许诺孙策做九江太守(九江郡即淮南郡,治所寿春,是袁术势力范围的核心地区),事到临头却改用亲信陈纪担任此职。后来许诺攻下庐江郡(治所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即任孙策为太守,策率兵破之,袁术又一次食言任用旧部刘勋为太守。

心灰意冷的孙策,采纳父亲旧僚朱治的建议,以救援吴景为名,请命攻打曲阿刘繇。这个刘繇本是汉庭任命的正牌扬州牧,因袁术占据寿春(扬州治所原在寿春),他在吴景、孙贲的帮助下南渡到曲阿作为治所。然而,刘繇又担心吴景等人本身是袁术的部下,又是孙策的至亲,怕孙策抢夺自己的地盘,是以他站稳脚跟后反而驱赶吴景等人。袁术屡次任命部下进击刘繇,却被刘繇守住江口要害,一年多都未能攻克。

孙策这时候看准机会提出帮助舅父讨伐刘繇,正是时候。袁术认为长江以南有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南渡后未必能有什么作为,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表奏(其实是先行擅署)孙策为折冲校尉、代殄寇将军,给他一千士卒及战马几十匹,宾客中愿意跟随者几百人。这一千士卒应该就是孙坚原来的旧部,包括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几百宾客则大抵是孙策自己交结的豪杰了,比如吕范、孙河等。南下一路上,又不断有豪杰来投奔孙策,等到了吴景、孙贲驻兵所在的历阳(今安徽和县)时,兵众已发展到了五、六千人。

三国志战略版孙策6级地(三国英雄志006-东吴缔造者孙策)(2)

孙策太史慈神亭岭大战(演义)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率部渡江,他军令严明,一路上所向披靡,先后击败刘繇的部将樊能、于麋和张英。然后与刘繇进行决战,大败之,刘繇先失曲阿、再弃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最后西逃到豫章。孙策随后令朱治进攻吴郡,太守许贡败走投奔严白虎,于是孙策任命朱治代理吴郡太守(朱治原为汉庭太傅马日磾正式辟命的吴郡都尉)。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率兵先后平定会稽(太守王朗)、吴郡(地方豪帅严白虎),初步站稳脚跟。进行核心长吏的重新洗牌,任命朱治为吴郡太守,自己亲自兼任会稽太守,并遣人拜谒许都朝廷、进贡礼物。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以传国玉玺在手、僭越称帝,孙策假意写信劝诫后迅速与袁术决裂。这年夏,朝廷表彰孙策的功劳,正式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孙策让爵予幼弟孙匡)、兼任会稽太守(曹操此举明显是为了拉拢羁靡之,并明命他与吕布、陈瑀等一起讨伐袁术)。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派徐琨(孙坚外甥,孙策姑表兄弟)出兵丹杨,赶走袁术所委派的太守袁胤(袁术叔父袁隗之子),平定宣城以东各地,迎接刚从袁术处回来的吴景担任丹杨太守。值得一提的是,吴景原就为丹杨太守,孙策渡江前可能是袁术怕他们势力膨胀,故任命周尚(周瑜的堂叔父)为丹杨太守(吴景改任督军中郎将);孙策渡江打败刘繇后,袁术又改任堂弟袁胤为丹杨太守(吴景被改任为广陵太守的虚职,广陵属徐州,此时在曹操之手),目的是牵制孙策势力。之后孙策又亲自进攻丹杨泾县以西。先进击陵阳(今安徽青阳县)、擒获祖郎,又进击勇里(今安徽泾县)、擒获自封丹杨太守的太史慈。至此,孙策基本平定丹杨、吴郡、会稽三郡,朝廷于是又加封孙策为讨逆将军、晋爵吴侯。

建安四年(199年),袁术病亡,其部下杨弘、张勋准备率余众投奔孙策,却被庐江太守刘勋所截获。孙策运用计谋,先击败庐江太守刘勋、获得庐江郡,随后击败前来救援的江夏太守黄祖之子黄射的军队。十二月,孙策进讨世仇黄祖屯兵的沙羡(今湖北嘉鱼县),刘表派侄儿刘虎和部将韩晞带领长矛队五千人赶来支援黄祖。十二月十一日,孙策亲率周瑜、吕范、程普、孙权、韩当、黄盖等部将同时进攻黄祖军队,最后黄祖只身逃走,其妻妾子女共七人均被孙策抓获。刘虎、韩晞并两万余部众被杀,跳水溺死者达一万余人,孙策缴获船只六千余艘,财物堆积如山,取得重大胜利。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孙策回师途中击败华歆,夺得豫章郡。于是分豫章为豫章、庐陵两郡,任命两个堂兄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孙贲胞弟)为庐陵太守,自此一统江东六郡(分别为庐江、豫章、庐陵、丹杨、吴郡、会稽)。 这时候刘繇病故于豫章,孙策将其灵柩带回归葬,并带回遗孤刘基等诸子,这一举动大大得到江东士子之心。孙策留中护军周瑜镇守巴丘(今湖南岳阳市岳阳楼一带),派大将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抵挡刘表之侄刘磐,使其不敢侵扰。

建安五年(200年)初,北方曹操正忙于与袁绍争雄,无力东顾孙策,听说孙策十分强盛,叹息道:“猘儿难与争锋!”对孙策实行安抚,把堂弟曹仁之女嫁给孙策幼弟孙匡,让三子曹彰迎娶孙贲之女,以礼征召孙策之弟孙权、孙翊。袁曹两军官渡对峙时,孙策暗中整军布将,盘算袭击许都,迎取汉献帝到自己领地。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四日,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的他,被仇家许贡的三个门客所伤。 孙策自知伤重不起,将权力印信交予二弟孙权,并托孤张昭等人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他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当天夜间,孙策便伤重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三国志战略版孙策6级地(三国英雄志006-东吴缔造者孙策)(3)

孙策托孤

孙策的一生虽然短暂,真正浓墨重彩的也就“肇基江东”这6年,但他却毫无疑问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政治上,孙策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不一般的成熟,当袁术僭越称帝时,他立马断交,并宣布其为乱臣贼子。当曹操鏖战官渡时,他敏锐捕到战机准备袭取许都,得到汉献帝这面旗帜。当自己不久人世时,他并未如其他人想象般传位于很像自己的三弟孙诩,因为他知道基业要想稳固,需要二弟孙权这样的政治达人举贤任能、共保江东。

军事上,孙策二十一岁就开始渡江打天下,短短五年,就尽得江东六郡,缔造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东吴政权雏形,实可谓少年英雄。

在用人上,他不仅让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父亲旧部和孙静、孙贲、孙辅、孙河等宗族势力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他还延揽了张昭、张纮、周瑜、吕范等流亡北士,收服太史慈这样的敌将,更收录刘基、陆逊这样的仇家之子在帐下,一一加以委用。正是在一大批能臣贤将的帮助下,才使得他能在短时间内便打下一片江山。

可惜,少年英雄一旦得志,终归有些志得意满,但徒勇力、不懂韬晦。最终踌躇满志之际,却死于莽夫之手,任你千般壮志、万丈豪情只归一把黄土,实在可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