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学越学越害怕(心理学家越是不要脸)

近些年不断有心理学家指出,生活中,那些越是“不要脸”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那些“不要脸”的人有什么性格特征?在大五人格测验中,这样的人往往具有高度的“外向性”,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外向性人格”。

他们总是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考虑别人的眼睛,即使有时行为不当,他们也会“做自己”。相反,那些具有“内向”性格的人,他们更内向,并不经常主动与别人交流,更愿意记在心里,而不是说出来。

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焦点效应”。

为什么心理学越学越害怕(心理学家越是不要脸)(1)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同样也会发生在我们的情绪上,焦虑、愤怒、厌恶等,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于是就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

同样,我们也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显著性。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不小心按到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无意中冒犯了别人,“要脸面”的我们可能非常懊恼(大家都会以为我是怪人),“不要脸”的人才不会想这么多,更不会有心理负担。

研究发现,我们所遭受到的这些烦恼,其实别人经常注意不到,即使注意到也会很快忘记,所以,“要脸面”的人,有时候会“自寻烦恼”或者“杞人忧天”。

所以从这些研究好像真的证明了,“不要脸”的人,似乎心理更健康。

为什么心理学越学越害怕(心理学家越是不要脸)(2)

那么如何测试自己是否患有“焦点效应”呢?

面具这里有个小测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测试一下。

1) 害怕发生争执,一旦发生,就会将错都归咎到自己身上。

2)无法拒绝他人,即使对方要求很过分,也会硬着头皮完成。

3) 很怕麻烦别人,能自己完成绝不求别人,否则就会感觉亏欠。

4)在参与讨论和决策时,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静静观察。

5)做事情喜欢以他人的感受为主,很少顾及自己。

6)非常看重别人的看法,渴望被别人认同。

7)在面对比自己厉害的人,常常怯懦,不敢展现自己。

8)内心极度敏感,很快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并且自身情绪易受他人影响。

如果你的答案多数是“YES”,那么很遗憾,你的焦点效应非常严重,是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受害者。

面具曾经是个面子观点重的人,比如:对方的言行伤害了我,我不会告诉或者指责对方,而是选择默默承受。

但实际上,这样的“隐忍”十分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而且压抑的情绪还伤害身体。一旦“积郁成疾”,情绪爆发,后果极有破坏力,不利于关系。所以,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请把面子当成鞋垫吧,哈哈。

为什么心理学越学越害怕(心理学家越是不要脸)(3)

另外,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你有想要的,又拉不下脸面去争取,失之交臂后,难免心中有遗憾,招致情绪郁闷。所以有句话“成大事者,都不要脸”,还是有些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