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只是个成功的商人(狂人王传福走别人走过的路)

酷炫的灯光下,一辆豪华轿车以“螃蟹式”横滑姿态进入现场。

紧接着,它还大秀了一把原地掉头,着实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这是比亚迪旗下全新高端品牌——“仰望”汽车发布会现场上的一幕。

从车上下来的身着黑西装、蓝领带、白衬衫的男子,便是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

说起王传福,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

尤其是在过去的2022年,比亚迪销量远超特斯拉,坐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王座,他也再度封神。

他励志竭精的创业经历被反复提及,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更为大众津津乐道。

就连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也称赞他,“这家伙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既能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难题,又能像韦尔奇那样把要做的事情一一搞定。我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

从贫瘠到富足,从无名到盛名,王传福一步步走向传奇。

其实,世事波折,只要敢想敢闯,永不放弃,你也可以活出精彩的自己。

王传福只是个成功的商人(狂人王传福走别人走过的路)(1)

王传福的人生开局并不如意。

1966年,他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小山村,兄弟姊妹8个,自幼家境贫寒。好在他父亲学得一手木匠好手艺,日子才勉强维持下去。

不幸的是,在他十三岁时,父亲病逝。

没有了顶梁柱,母亲只好日夜替别人缝补衣服,全家人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姐姐们相继出嫁,妹妹被送人,比他年长五岁的哥哥也主动挑起家中的大梁。

厄运专挑苦命人。两年后,正值中考期间,积劳成疾的母亲突然离世。

他顾不上考试,撒腿就往家跑。遗憾的是,他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因为缺考两门,他自此与中专无缘,分配工作的愿望也就落了空。

双亲离世,求学受挫,一时间,他心灰意冷,萌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

哥哥极力反对,“再苦再累,卖房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经过一番劝告,王传福理解了哥哥的良苦用心,重新燃起斗志,准备读高中、考大学。

王传福只是个成功的商人(狂人王传福走别人走过的路)(2)

自然,他能安心上学,哥哥功不可没,而这一切也离不开大嫂的默默支持。

家里饭都吃不饱,还要供他上学,他的大嫂却毫无怨言。

王传福读高中时住校,每周末回家拿10块钱生活费。

一次,家里实在拿不出,大嫂就到村里挨家挨户地敲门借钱。

等到一堆皱皱巴巴的不足5块钱的散票子递到手上时,王传福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

哥嫂的情意,他记在心里。生活的种种苦痛,也都化作前行的动力。

回校后,他更加刻苦,除了吃饭睡觉,一刻也不放松。

只要耕耘,总有收获。他不负众望,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今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

在大学里,他一有空就钻进书本里,同学们都笑他是个“读书狂人”,他也不在意。

四年苦读后,他被保送至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读研。因为稳重、勤奋,他又深得到导师的赏识,毕业时顺利留院任职。

从一穷二白的农村娃到吃上公家饭,他已经成为了妥妥的人生赢家。

多年后,回忆早年的奋斗经历,他说:“艰苦环境磨练意志,让我懂得要靠双手改变命运。”

命由己造,福由己求,他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开阔的人生。

就如阿多尼斯在《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这首诗中所言,“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忍住了每一次的疼痛,便会长出一副更加坚硬的翅膀,当翅膀足够强大时,便可以真正决定自己飞翔的方向。

王传福便是如此,志存高远的他也开始了新的探索。

王传福只是个成功的商人(狂人王传福走别人走过的路)(3)

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对电池精通的他被委任为总经理。

到了深圳,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商机。

很多人在用“大哥大”,一部高达两三万元,而里面不起眼的电池就要上千块。

深思熟虑后,他扔掉人人艳羡的“铁饭碗”,毅然决定加入创业大军。

说干就干,他借钱成立了一个小作坊,正式起名为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

在日本调研时,王传福得知一条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立马意识到,“想和别人竞争,还要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寻死路。”

于是,他回国后另辟蹊径,利用国内廉价的人力资源,建成高效的生产线,花费不过百万元。

这样一来,他有了成本优势,也顺理成章地有了竞争力。

渐渐地,比亚迪电池打开了市场,一度赶超全球电池巨头三洋、索尼,荣升全球最大的手机电池供应商。

王传福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电池大王”。

王传福只是个成功的商人(狂人王传福走别人走过的路)(4)

越优秀的人,越不安分。电池做得风生水起,他跨界进入汽车产业。

近乎“疯狂”的举动遭致众人的质疑,甚至有投资者在电话上威胁要“抛售比亚迪股票,抛到死为止”。

各种负面声音纷至沓来,王传福撂下两句“狠话”。

“汽车?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

“一切技术专利都是纸老虎!”

句句铿锵,字字硬核,源自他自信的底气:

不懂技术知识,他翻阅各类技术书籍,多次到一线工作;

不懂汽车构造,他要求拆车,工程师们不敢动,他直接划了自己的车。

因为全方位的知识积累和杀伐果决的学习方法,比亚迪凭借高性价比的技术路线,一步步弯道“超车”,不仅实现了爆发式盈利,还在国内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

命运总会偏爱愿意努力坚持的人。王传福出众的商业眼光、战略,赢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睐。

巴菲特认购比亚迪股份后,比亚迪股价飙升,王传福于2009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

起伏跌宕,是人生的本相,也是经营的常态。之后三年,比亚迪遭遇“滑铁卢”式挫折。

有道是,勇者无惧,行者无疆。

举步维艰时,王传福没有气馁,依然将新能源作为主攻方向,继续部署着自己的商业版图。

熬过低谷,繁花自现。插电式混动轿车“秦”上市后销量可观,比亚迪成功破局。

之后,王传福乘胜追击,步步为营,大获全胜,成为名正言顺的“汽车狂人”。

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闯过暗礁险滩,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王传福敢于奇想,敢于梦想,且勇于追梦,不怕失败,所以总能以奇制胜。

王传福只是个成功的商人(狂人王传福走别人走过的路)(5)

王传福奇招尽出,却从来不是空穴来风。

每一个决定背后,更多的是社会责任。

创业早期,考虑到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比亚迪就提出太阳能储能电站和新能源汽车的绿色梦想。

除此以外,比亚迪又别出心裁地涉足新能源轨道交通,力求给地面做“减法”。

之后,“云轨”和“云巴”方案频频出炉,并顺利落地国内外城市。

这些在别人都不敢想象的事情,王传福竟一一把它变成了现实。

他有个笃定的想法,就是希望用技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始于心,践于行。

2022年3月,一个重磅消息再次惊动汽车行业,比亚迪正式停止燃油车的整车生产。

这一次,世人都看到了它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壮志。

王传福只是个成功的商人(狂人王传福走别人走过的路)(6)

对一位企业家来说,每一份责任感,也是一份永恒的动力。

从治污到治堵,比亚迪不忘初心,牢记责任。

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实现量产,日产最高值达1万只,为全球提供防疫物资。

这样的神速令世人为之震惊,比亚迪似乎有超能力,可以将所有“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在企业家随访式对谈节目《酌见》中,俞敏洪提到,因为各种超前的战略布局,王传福一直在质疑声中前进。

王传福听后,微微一笑:

我们做这些就是为了责任,为了争一口气,你说我们现在为了钱吗?我们又能用多少钱?就是希望能够把产业做大,为中国人争一个面子,争一口气。

如他所言,想为中国争口气的比亚迪,确实做到了让人刮目相看。

就像特斯拉刚席卷中国时,王传福曾夸下“海口”,“分分钟可以造出特斯拉”,引得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蔑视。

不曾想,若干年后,这个众人眼中的“笑话”变成了“神话”,比亚迪的年销量远超特斯拉,在行业内风光无限。

就连马斯克的态度也有了明显改观,“比亚迪等中国厂商很有竞争力”。

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也是中国人的成功。

也正因为敢越星河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王传福常被人称为“颠覆者”。

曹操有诗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近花甲,王传福没有停止开拓的脚步,仍然在用行动彰显社会责任,诠释家国情怀。

王传福只是个成功的商人(狂人王传福走别人走过的路)(7)

稻盛和夫曾在《干法》中写道:

“我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地向着新产品、新事业发起挑战。我不愿走别人走过的路,这与我的天性不合。”

而少有人走的路,往往是通往成功的路。

一路走来,王传福不循常理,在前途光明时下海从商,遭遇危机时力挽狂澜,事业稳定时转换战场。

时至今日,他已带着满满的民族自信,站到了行业金字塔的顶端。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将成。

愿平凡的你我,也能学习王传福勇敢和坚定的精神,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直至成就自己的梦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