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

采访手记

70年前的那场滇缅大反攻战役,是为了一条公路。

在中日两军隔怒江对歭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战场上所需的全部战略物资,完全依赖于一条用生命铺就的“驼峰”航线。但是,每月4000吨的空运量对中国的战局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在此种不利的情况下,恢复滇缅公路的控制权,并连接新建的雷多公路,使援华物资能经陆路从印度抵达中国,成为刻不容缓的事,这也被称为“史迪威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942年11月,不到19岁的肖童松,与无数的中国士兵一道勇敢地飞越了珠峰,从昆明抵达了印度的兰姆伽。

95岁的肖童松,走路虽然颤颤巍巍,但与生俱来的倔强和军人的率性,在岁月的冲洗下,依然没有丝毫褪色。说话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最让人难忘的是,他对历史细节的表述,没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只有云淡风轻的平淡和琐碎,一切是那么直接而又生动,质朴的语言,阐述的却是深刻的道理。

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1)

老兵档案

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2)

肖童松

1924年11月出生,老家湖南浏阳南乡。15岁进入国民政府举办的汽车学校学习驾驶,毕业后被编入直属汽车三团第五营。1942年11月抵达印度兰姆伽,转入驻印军直属汽车第九团,归郑洞国直接指挥。1950年入朝,直到1956年归国。现住市城区302队。

“我开的第一辆车是美国的道奇大卡车。”

十五岁那年,我在浏阳城里第一次看见了四个轮子的汽车。

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3)

网络资料图

那个时候年纪小,对新奇的东西充满了兴趣,而且从小我就很倔强和率性,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于是就跟父亲提出要去国民政府举办的汽车驾驶学校学汽车。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还是一个相当开明的人,在我们南乡,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他是我们乡下很有名的厨师,方圆十里,但凡红白喜事,肯定会请他出面操刀。父亲答应了我的要求,就这样,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出了远门。

我的家族在当地是一个大家族,我有十个兄弟,还不算那些姐妹,你说大不大?我的五个堂哥,其中有四个当了红军,我的五个亲兄弟中,也有一个跟着他们去了,就在我们附近的山区活动。白天看不到他们的影子,一到晚上他们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跑到各乡各村斗地主。我那时年纪小,不是很懂事,偷偷跟在大人后面看过几回,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就是跑到地主家里,把那些值钱的东西搬出来分,不听话敢反抗的,就一顿好打。

我记得一次三哥回家,他是当官的,骑着一匹白马,威风得很。说来也怪,我伯父是一个医生,我的堂哥们却都不肯读书,反倒是我9岁就入学读了新学堂,一直读了四五年。这也让我学车的时候比一般人接受得快。毕竟开车是一个技术活,我年轻,又感兴趣,所以学了两年就毕了业。

一毕业就被分到国防军事委员会直属汽车三团第五营,当时中国最好的车都在我们团里,我们一个营开始是五十台车,后面投入到前线后,就不清楚了。我一生中开的第一台车就是美国的道奇大卡车,有六个轮子。第一次开它上路,心情激动得很,但是谁又能想到,我这一开就开了一辈子呢。

“在印度,唯一怕的就是吃牛肉。”

1939年入校时,我们老打败仗,到我毕业的时候,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危险了。1942年年底,我们团接到命令要去昆明集结,到了昆明后才知道,要调我们去印度。尽管没有人想背井离乡,但我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在巫家坝机场登上飞机时,真的是只想打日本人,可以说是无怨无悔。

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4)

网络资料图

当时我们汽车兵是很珍贵的,能开大卡车的人少,所以我们体检要比步兵松得多,只要会开车基本都能过,而且待遇也比步兵好得多。在印度下了飞机,就给我们打防疫针,然后就发一套英式制服。兰姆伽的营地里,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都有,但我们中国人跟美国人关系更好。美国人没有架子,爱跟中国人一起玩,每天见面开口就是“哈啰”,我们开始不知道就问翻译,翻译告诉我们就是老乡的意思,所以我们一看见他们也说“哈啰”。

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5)

网络资料图

我们团到印度后就整编为驻印军军部直属汽车第九团。我记得我去的时候好像是归郑洞国直接指挥,但时间我不能肯定。我们的任务倒也蛮简单,就是给孙立人的38师、廖耀湘的22师送后勤补给。弹药那些不归我们送,都是美国人直接送。他们每隔几十里就会设一个兵站,这样方便前线部队作战。我们也只是每天上午有任务,把后勤补给送到离基地最近的兵站,然后就可以回营地了。物资放在兵站,又有其他组的汽车送到下一个兵站,就这样一直接力下去,直到士兵手里。

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6)

网络资料图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因为当时我们开的都是美国的车,比如JMC,还有吉普这些。一是加油站少,第二个我们的维修能力也不行,一旦坏在路上,就会影响前方供给。距离短,寻求支持就会方便很多。当时我们汽车兵都不配武器,车上除了维修工具,打气筒也是必配的,修胎、补胎、打气这些必须是自已要能完成。

后来打仗的时候,我们的任务就紧张得多了。从雷多开始,我们就是一直给前方送补给,有时也拖一些伤兵,但这种情况比较少,美国人有小飞机专门接伤兵。你要说,那些日本人也还是狠,部队到八莫时,我听前线的士兵说,日本人把自已绑在树上,专门对中国人打冷枪,但是一旦被发现,他就必死,完全成了靶子。也是在这里,我差点丢了性命。那是有一次去执行任务,前方打得激烈,我们后方也不能休息,连着几天都没睡好,路不好走,又不熟,疲劳之下把车开到沟里翻了车。还好命大,人毫发无损。

要说怕,在印度我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吃牛肉。我在印度待了四年,几乎天天是吃牛肉,我都吃怕了,一看到咖喱,我头都是大的,那真的是一到开餐就烦死。好在我们汽车兵比较自由,一得空就可以出去搞点别的吃。牛肉,到现在我看见都不想吃,实在是吃怕了。

抗战胜利后,我就回到了国内,在贵阳的汽车第六团。那几年反正就是开着车在大西南到处跑。要说我的运气也真的好,在成都的时候,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我的老婆,只一个月我们就结了婚。我连岳父有没有都不知道,我见她的时候就是她和她的妹妹,家里其他人都没有了。我老婆不仅长得漂亮,性格也很好,跟我走南闯北,从来没有吵过嘴。

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7)

肖童松夫妇

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8)

肖童松妻子与儿子

抗美援朝时,我是1950年入朝的,1956年才回国。回来后,当时核工业部成立就把我们调到了郴州,我还是开汽车。要说我这个人啊,别的都很好,缺点就是开车太猛,我开车反正不能看见前面有车,有车我就会想方设法超过去,我必须是跑第一的,直到我退休都是这样子。这是性格没有办法改。

汽车兵精神(你不知道的汽车兵)(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