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为什么不用正常轮胎(比正常轮胎要小很多)

备胎这种使用频率极低、只是应急使用的配置,

和更加日常、确实也更方便的可调整后备厢相比,

同一车轴上应装配同一规格、结构、厂家、花纹的轮胎(载重指数、速度级别一致)。

如果同车轴轮胎不一样,那么会影响车辆操控的稳定性。非全尺寸备胎一般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所以使用时车厂往往给出了限速和特殊胎压的指导意见。

备胎为什么不用正常轮胎(比正常轮胎要小很多)(1)

为何大多数【小轿车】都用非全尺寸备胎,然后各有什么优劣?

简单说说看:

1、从安全的角度看,考虑到司机的粗心,全尺寸备胎的安全性略低于小尺寸备胎。

因为备胎行(上)驶(位)的距离相对较短,而且它长期处于存放状态,偶尔才被车(X)主(神)用起,甚至一辈子都不会行驶(说起来跟某些人的状况…)

所以备胎的磨损程度、轮胎气压与车身上已存在的轮胎不一致,这影响备胎的抓地力和排水性能。所以它不可以被当做“全新的轮胎”

备胎为什么不用正常轮胎(比正常轮胎要小很多)(2)

为什么说安全性略低呢?因为有些司机在换好备胎以后,会从外观上判断它与原有的三只轮胎一致,甚至不顾备胎上清晰指示的【低于80km/h、行驶不超过50km】要求行驶车辆,有些粗心司机会完全忘记换过胎这回事。

直到某一刻出现在极端状态下因车轮的抓地力不一致暴露出循迹性变差而导致的车祸…

还有些车用的是单导向轮胎,难道要配两只备胎吗?

从对于厂家来说,非全尺寸的备胎就不一样了:它刚被换上,司机就会嫌弃它跑不快、太小、太丑、不安全,所以才会尽快修复破损的轮胎,并更换回去。

2、从客户的需求角度来看,全尺寸备胎会占据更大的空间

因为客户需求会直接影响每一代新车型的开发。

(比如某公司内:

A:通过对客户的满意度调研,我们发现这一代XX让他们非常满意,让他们做出购买决定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操控、动力和外观上,车子能有这么好的销量全靠你们优秀的设计~

B:哪里哪里~过奖了

A:之后结合对市场潜在客户群的调研,发现他们对改款车和下一代车型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需求。

B:您请继续讲。

A:15%的客户希望有更好的动力和操控。

B:这没问题

A:63.3%的潜在客户希望有更大的乘坐空间

B:这个会牺牲操控…但我们可以尝试…

A:这些客户还希望在不牺牲动力、外观、操控内部空间的情况下,行李箱空间最少能比现在大200L,能装下好多东西…

B:…

A:而且他们还希望有个一个全尺寸备胎..

B:麻痹...

3、从成本的角度看,非全尺寸备胎看似可以“省”很多料

成本并不是厂商的第一考虑,能不能把车卖出去才是。

备胎能吸引客户还是省下来的空间能吸引客户?

评论里有些人,还有回答里有些人,要么没车要么刚买第一辆车。

因为你们纠结的不是胎,而是觉得只有自己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最经济的,厂家才是最厚道的。

还有坚持10000公里就5轮换位的,你时间可真多,够闲。

而且,你买的是老平台的老车,不信你看新平台的新车,不是非全尺寸胎就缺气保用,还有给你补胎液的。

所以,综合安全、成本、以及空间等客户需求的考虑,大多数【小轿车】的制造商都会选用非全尺寸备胎。

而像一些有特殊用途和特殊使用环境的车辆会优先采用全尺寸备胎,原因是从承重、全路况车速低以及长期野外行驶无法及时修复车胎等因素考虑,备胎在位的时间可能会非常长。

那么为什么一直会有人在全尺寸和小尺寸的说法上纠结着呢?

其实这说法,最早来源于某几个汽车品牌的产品销售话术,然后渐渐被客户 销售顾问夸大,一代代传下来…

而这个说法产生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客户产生某些品牌车型用的备胎都是小号的,真卧槽,还敢加价,买它就是买信仰,肯定被宰等等之类的感觉,继而选购自己“价廉物美货真价实”的车型。

说白了就是为了卖车而诞生的。

而很早以前因为道路条件很差,以及汽车售后服务覆盖面小(小的可怜、近乎没有)。司机大多都是专职司机,基本都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那会儿配备的备用轮五轮一致,可以在替换原有车轮后持续使用。

由于汽车行驶速度低,道路条件恶劣,司机几乎感受不到由于气压、磨损不一致带来的排水、抓地力不同。在那个时候,如果使用小尺寸备用胎完全是脑残。

随着汽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道路条件越来越好,汽车越来越快,各大汽车品牌的销售网络规模越来越大,汽车厂商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汽车销售进入到由经销商单一品牌销售(4S)并提供售前与售后服务的经营模式。

这样做一方面使客户对车辆的专业维护技能要求下降,用金钱换时间的办法,把车作为纯工具使用,只管开,维修保养等全包给4S进行,花点小钱省心省事省时间。

而4s店面覆盖变大之后,一般车辆在城市外的售后服务几乎就是靠打电话等道路救援即可。无须自己动手处理车辆故障导致的抛锚。

这个时候,由于各品牌售后覆盖面的变大加上车主对车内空间的需求,这种仅需短途使用,够跑到4S店或者服务站或者补胎店维修店的小尺寸轮胎就诞生了,它不怎么占空间,更换时相对较轻的重量也会让车主感觉便利。这种轮胎就是真的只是备胎而已,而且,为了避免车主换上以后忘了弄下来,就把他设计的非常丑非常小,一看就嫌弃,这样,原位轮胎很快就会被更换回来。

所以这种丑陋的,看似省成本的,看似不厚道的备用胎是目前符合“许多”“轿车”采用,符合大多数车主需求的。

全尺寸备用轮更适合一些需要长期在野外行驶、承载力较大,无道路铺装条件和恶劣的特殊环境下行驶的车辆使用

备胎为什么不用正常轮胎(比正常轮胎要小很多)(3)

以上是迈瑞宝标配的T125/80 R16”的非全尺寸轮胎,原车胎尺寸是225/55 R17,这备胎比原车胎小了一大半,是属于比较典型的“非全尺寸”胎

备胎为什么不用正常轮胎(比正常轮胎要小很多)(4)

目前各大汽车厂商,无论国内外,合资还是自主品牌,如果在设计汽车有预留备胎空间时,选择第五条轮胎为T型备胎(T-type tire)绝大多数会作为第一优先考虑项。

1,还是前面多位各位提到的降本因素。一条主胎在15kg的话,T型备胎一般为它的1/4~1/3,节省车内空间,节省油耗。这个是大家都会算的一笔经济账。

2,我从轮胎设计的角度再来分析下原因。

a,一般什么情况下,会把备胎拿出来使用?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主胎用了一段时间,胎面花纹有过磨损之后,轮胎胎侧破损活着胎面破损,导致需要更换备胎。

b,如果换上的轮胎是新的全尺寸备胎,车主也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或者即使有安全意识,由于缺少相应的工具,一般是不会去检查备胎气压的。

c,由于另外三条轮胎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磨损,换上的新全尺寸备胎,尤其是在同轴轮胎的对比上,在操控性、湿滑性等各项汽车驾乘体验上有巨大差别,特别是在湿滑路面的排水性能。这种轮胎搭配在高速上尤其危险。

d,车主或多或少的可能会存在侥幸心理。增加车祸几率。

e,T型备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汽车厂商不仅是出于降本,同时也是为降低自己的风险,出于对驾驶员的安全考虑。

f,T型备胎限速80km/h。设计上外直径比全尺寸轮胎要小,装在车上会有高低,我将它形容为“瘸子”,这也从轮胎设计的角度控制车速。

g,T型备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车主去轮胎更换点接受专业人士的服务与指导。因为一旦出现一条轮胎破损的情况,务必要检查另三条轮胎的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全尺寸会被T型备胎取代,T型备胎也将由于技术的进步,被其他技术取代甚至取消,比如缺气保用轮胎(run-flat tire)。

从汽车的日常使用来看,只要是备胎,无论是全尺寸,还是非全尺寸,日常的使用率是很低的,有些车主可能开了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汽车,却从来没有用过一次备胎。对于普通汽车的轮胎而言,公路磨损是汽车轮胎的最主要损耗来源;而对于备胎来说,橡胶老化是其最大的杀手。所以,备胎就是备胎,备胎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的临时用胎,所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主流的轿车厂商在轿车的备胎全部绝大多数都是非全尺寸备胎。非全尺寸备胎意味着:一旦你因为紧急情况换上了备胎,汽车在时刻提醒车主需要在第一时间把备胎替换成正常的轮胎,然后把备胎继续放到你的行李厢底部,老老实实做回自己的备胎的位置。这不仅意味着更加的物尽其用,而且意味着更加的安全。万一,要是有车主把放在后备箱五六年的全尺寸老化备胎当成正常轮胎使用,其实,这意味着更大的危险和隐患。

其次,才是很多人提到的成本角度的考虑。在目前成本压力极大的汽车行业,很显然,全尺寸备胎和非全尺寸之间的成本差异是很大的。

关于优缺点问题,我想已经没必要进一步回答了。至于之前有人提到SUV车型配备全尺寸备胎,我想特别说明以下两点:多数配备全尺寸配备的SUV车型是四驱纯越野车型,比如丰田的兰德酷路泽,普拉多;奔驰G Class;日产途乐...这里面主要是实际越野用途的考量。另外一些SUV车型配备了全尺寸备胎,这和车型的离地间隙有一定的关系,非全尺寸备胎装上去不仅看起来非常滑稽,而且可能会导致其他的安全问题。以上两点之外的,基本都是装逼。

最后再补充说明一点: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轿车车主希望轿车厂商将非全尺寸备胎换成全尺寸备胎;对比而言,北美地区提出类似需求的轿车用户几乎没有,这其实也反映了现阶段中国轿车用户的不成熟。即使有部分厂商把配备全尺寸备胎当成卖点来宣传,但正如一些人提到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样的讨好用户,没有真正的汽车大厂会做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