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

自从吴宇森的《英雄本色》一炮而红后。

香港电影又有了新的电影类型,那就是英雄式黑帮片,这是香有的浪漫主义江湖气。

这种浪漫主义脱胎于武侠,而香港电影又是华语武侠的发扬者,既有胡金铨式写意,又有张彻式硬派。

徐克需更倾向于前者,他也把这层思想贯穿给了吴宇森,也便有了白鸽、教堂,无限子弹与兄弟情。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3)

有了这些奠基者,这才有了后面的跟风者。

他们无论怎么拍,都跳不出吴宇森和徐克定下的规则。

即使是杜琪峰也不是破局者而是传承者,他的《枪火》、《黑社会》、《放逐》,哪一个不是《英雄本色》的排列组合。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4)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5)

就算是吴宇森和徐克自己都没能超越自己。

吴宇森的《喋血双雄》、《纵横四海》,除了多了白道与洗白这两条线,其他的都是如法炮制。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6)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7)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8)

至于新式武侠的代表人物徐克,他钟情浪漫主义,更钟爱江湖气息。

无论是《新龙门客栈》的大漠孤烟直,还是《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一入江湖岁月催,都是意识流,江湖气爆棚。

可是他亲自上阵执导的《英雄本色3》又是什么样子?小马哥还是那个用美钞点烟的潇洒模样,但是夕阳之歌真的成了近黄昏。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9)

这是电影层面的固定。

从有浪漫主义式黑帮片开始,香港黑帮片的江湖气就是英雄、浪漫、规矩。

换句话说江湖气就是三义,侠义、情义、道义,这三点从来没有变过,徐克也不行,变了就没内味儿了,这便让港片里的江湖气一脉相传。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0)

因为它本质上就是武侠。

《英雄本色》是现代主义式武侠,它让黑帮片有了公式,大家都在套用,创新很难。

既然是武侠,有江湖气可不就顺理成章了,所有角色快意恩仇,只是冷兵器换成了热兵器。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1)

再一个原因就是香港这里的环境与文化的影响,让江湖气刻在了香港人的骨子里。

江湖是人的江湖,人是江湖的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些关于江湖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个人和命运的命题。

这个命题里面,最重要的是人,人要面对的是命运的洪流,而洪流则是江湖本身,所以要说江湖气还得说人。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2)

香港从1842年起就被晚清政府割让给了英国。

在女王的管制下,香港崇尚的是自由主义,接受的主流思想以西方为主,也就是追求个人主义。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香港的主导者是洋人,他们高人一等,中国人想要活下去就得抱团硬起来,这便有了带头大哥与各种帮派。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3)

以九龙城寨为例,这里鱼龙混杂,属于三不管地带,内地懒得管,英女皇不想管,香港稀得管。

正是得益于这种特殊环境,让许多香港人与大陆人都聚集在九龙城寨讨生活,三教九流混在一起,最多时有五六万人。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4)

这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聚在一起能干什么?

一楼一凤、私设赌场、制贩大烟都是家常便饭,逐渐成了产业链后又靠什么维持秩序?自然是黑帮。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5)

这些黑帮制定的规则又是什么?道义、情义、侠义。

一个帮派中老大说的话就是规矩,所有人都得听,这叫道义;

兄弟之间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上一柱香,同拜关二爷,这叫情义;

帮派与帮派火并,若有叔伯长辈从中调解,双方都得听,即使是表面上的和气也得装装样子,这叫侠义。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6)

在这种氛围下长大,追求的就是一个“义”字。

因为九龙城寨就是一个大江湖,江湖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讲究“义”,早就被其他人剁成肉泥了。

如《跛豪》的原型吴锡豪,他就是从九龙城寨靠个人杀出一条血路,与兄弟同心协力起家,他一辈子都在江湖里摸爬滚打,身上自带江湖气。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7)

还有作者型导演杜琪峰,自幼在九龙城寨长大。

耳濡目染的都是道义、情义与侠义,所以他后来的黑帮片都离不开这三个“义”。

《放逐》是哥儿们义气,《枪火》是兄弟情义,《黑社会》是江湖道义。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8)

这些“义”都是香港引以为傲的气质,很难改变。

毕竟个人英雄主义依旧是香港的主流,道义、情义、侠义则是它的捧哏,逗与捧谁能离得开谁,江湖气自然而然就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的。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19)

至于大陆演员为什么不具备这种气质,还是因为制度与遭遇不同。

1905年《定军山》问世,中国有了电影这一新奇玩意儿;1928年《火烧红莲寺》在上海上映,中国的武侠电影就此开始。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0)

只是这股火始于内地,却火于香港,因为之后的几十年内地一直处于战火之中。

直到1982年的《少林寺》,内地才挽回了一些颜面,但也是与香港合作,真正的大佬依然是香港。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1)

时间拨到20年前,内地武侠剧如火如荼。

《天龙八部》、《笑傲江湖》、《萍踪侠影》、《武林外史》、《四大名捕》都风靡一时。

可它们都是出自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之手,一个是香港人,一个是台湾人,一个是澳大利亚人,一个是马来西亚人,没有一个是内地人。

就连从内地武术学校出来的李连杰、吴京、赵文卓,也都去香港发展,才能学到正宗的功夫片拍摄手法。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2)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3)

内地的电影类型一直都是集体主义的不断变化。

从《地道战》、《地雷战》到《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都是主旋律为先,多年都不曾改变。

中间出了一部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的《战狼》系列,差点被人们喷成筛子,可知内地人本质上还是认同集体主义。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4)

即使是十年动乱后,审查制度不完善的八九十年代,大陆的电影也没有几部武侠片,大多以邪典和反思为主。

到了90年代,西影厂捣鼓出了西部武侠电影,有了《双旗镇刀客》这一经典,可也只是昙花一现。

徐浩峰的《师父》,路阳的《绣春刀》都不错,但都不温不火,且数量极少,掀不起什么波浪。

由此可见,内地在影视方面就没有形成江湖这一类型,内地没有江湖,江湖就是集体,所以江湖气也就无从谈起,有的只是同志。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5)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6)

既然没有江湖,黑帮肯定会有。

千禧年前后,内地出现很多黑帮类型的电视剧,最为出名的当属《征服》。

然而内地的这种黑帮片,本质上就是黑白搏斗,正邪对立,浪漫、英雄、规矩,道义、情义、侠义,根本无从谈起。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7)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8)

诸如此类的还有《插翅难逃》、《天不藏奸》、《黑洞》。

这四部剧每一部中都有一个“英雄式”的角色,《征服》中的刘华强,《天不藏奸》中的江啸,《插翅难逃》中的张世豪,《黑洞》中的聂明宇。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29)

这才是香港黑帮电影巅峰之作(香港黑帮片中的江湖气)(30)

若按照香港电影的路子,他们都是一代枭雄,可我们当时看的时候又有谁会觉得他们特有江湖气呢?只希望他们早点进监狱。

所以与其说大陆演员为什么演不出香港黑帮片那种骨子里的江湖气,还不如说内地没有现代武侠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