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催泪爱情叹别离(这场等待了54年的)

烈士资料:何德成,男,原内江县田家区三溪公社人, 1961年9月入伍,1965年7月入团,系西藏军区后勤部队汽车16团4连战士。1966年5月21日,为了抢救人民财产,上山打熊不幸牺牲,时年24岁。后安埋于拉萨烈士陵园。

百年催泪爱情叹别离(这场等待了54年的)(1)

何德成烈士之墓(受访者供图)

9月13日,星期天,东兴区田家镇的何连金在工地上忙碌着。

一个多月前,也是在工地上,他接到妻子的电话:已牺牲50多年的叔叔何德成终于“找到了”。放下电话,何连金放声大哭。

从得知何德成找到的消息,到多方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再到前往拉萨烈士陵园祭扫……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何连金一家人终于了却了50多年的心愿——

心愿:为长眠异乡的内江籍烈士寻亲,告慰烈士英魂

7月9日,一则有着“内江籍烈士”“静待亲人”等关键词的新闻出现在网上:以“四川内江籍烈士何德成长眠拉萨烈士陵园,静待亲人”为标题的新闻中,刊登了为烈士寻亲的消息——

“姓名:何德成,生卒日期:不祥,籍贯四川内江县(今内江市),军队番号:团92部队。”

看到这则消息后,为长眠异乡的内江籍烈士寻得亲人,告慰烈士英魂,抚慰亲人思念,成为家乡人民的心愿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百年催泪爱情叹别离(这场等待了54年的)(2)

拉萨烈士陵园烈士亭(受访者供图)

从市到县(市、区),再到镇、村,全市四级1414个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全面铺开,一场浩大的寻亲行动随即展开。

然而,寥寥数语的烈士寻亲消息,让此工作难度倍增。

由于过去的内江县就是现在的东兴区,东兴区便成为了此次寻亲行动的“主战场”。

东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陈克清当即决定成立寻亲调查组,广泛发动、多方发力,寻找何德成烈士亲人。

7月10日,寻亲调查组成员夏曙光本在休假照顾病妻,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在网上搜寻相关联系电话,先后与西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拉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拉萨市烈士陵园管理中心等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烈士何德成的情况。

“一下午打了五六十个电话,核实了烈士何德成的真实信息。”但让夏曙光遗憾的是,除了网上的信息,没有找到更多的资料。“还得从内江入手。”他说。

寻找:全市上下行动,仅三天时间找到烈士亲人

7月11日,星期六。

一大早,寻亲调查组接到消息称:内江经开区靖民镇有位烈士叫何德文,曾在西藏当过兵。由于名字十分相似,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寻亲调查组成员立即赶往靖民镇。但经过一天的调查走访,发现不仅名字不符,而且年龄不符、牺牲地不符,调查组成员排除了这一线索。

7月12日,星期天。

当天上午,寻亲调查组又接到消息称:东兴区双才镇有位烈士叫何德成。由于同名同姓,调查组成员十分重视,立即前往双才镇。但通过调查走访,却再次排除了这一线索。

正当调查组成员感到失望之时,田家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邓慧来电报告说田家镇红碑村有个叫何德成的曾在西藏当兵去世,其亲属正在村上了解相关情况。

调查组成员当即赶赴田家镇,见到了何德成的大侄儿何树明,以及何德成的两位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到,何德成出生于1943年,十五六岁时到内江糖厂工作两年多,又调到成都兵工厂,后在西藏参军。六七十年代,部队寄回了何德成的遗物,说他在部队牺牲了。

尽管关于何德成烈士的信息越来越翔实,但是缺乏关键信息支撑,不能确定此“何德成”是否就是调查组要寻找的“何德成”。这时,何树明又提起,叔叔当兵时曾向家里写过信,信封上有部队番号。

“番号是多少?”调查组成员追问。

“西藏7911部队204分队。”何树明几乎是脱口而出,“我没有看过信的内容,但对信封上的地址记得很清楚。”

见何树明如此笃定,这让连续跑了3天的东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雷洪激动不已。

核实:在西藏军史馆烈士英名录中,查到“何德成”的名字

如何核实这一信息?

寻亲调查组成员先后与东兴区人武部、内江军分区、拉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拉萨烈士陵园等取得联系,最后辗转查到了何德成烈士的资料。

8月16日,拉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给东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回函,表示与西藏军区军史馆联系,在军史馆烈士英名录中查到了相关资料:“何德成,四川省内江县田家区三溪公社人,男,24岁。1961年9月入伍,1965年7月入团,西藏军区后勤部队汽车16团4连战士,1966年5月21日,为了抢救人民财产,上山打熊不幸牺牲。”

百年催泪爱情叹别离(这场等待了54年的)(3)

亲人“见面”,悲恸万分(受访者供图)

收到复函后,寻亲调查组再次调查核实田家镇红碑村10组何德成的情况,结果令大家欣慰:情况完全吻合。

东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整理了寻亲调查的过程,再次去函拉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8月31日,收到复函:为抚慰烈士亲人牵挂之情,可视情安排何德成烈士亲人到拉萨烈士陵园祭扫。

团聚:叔侄间跨越54年的“初次见面”

2020年9月4日,拉萨烈士陵园。

松柏苍翠,庄严肃穆。烈士何德成的小侄儿何连金、侄孙女何英、侄重孙何家成站在墓前,满含热泪,对着何德成的墓碑三跪九拜。

百年催泪爱情叹别离(这场等待了54年的)(4)

走在拉萨烈士陵园内,何连金就忍不住落泪。擦拭眼泪者为何连金(受访者供图)

何连金怎么也没想到,他还能与从未见过面的叔叔以这样的方式“团聚”。

50多年前,叔叔何德成牺牲时,他还只是一个2岁的幼儿。

50多年来,父亲何德文对其唯一的弟弟一直念念不忘。

50多年后,抚摸着叔叔的墓碑,何连金声音哽咽激动:终于帮父亲找到了弟弟,了却了父亲的心愿。

忠骨有处寻,亲人今安在。这一“团聚”,迟到了54年!

千里祭扫终如愿。那段被时空遮掩多年的血脉亲情终于在此刻被连上——

在拉萨烈士陵园,何家人落泪了,在场的人也落泪了。亲人近在眼前却又阴阳两隔,此时,唯有眼泪是最深切的思念。

百年催泪爱情叹别离(这场等待了54年的)(5)

抱着叔叔的墓碑,何连金痛哭不已(受访者供图)

令他们遗憾的是,墓碑上只有名字,却没有照片。这让何连金想到了40多年前家中突然着火,叔叔仅存的一张遗像也消失在这场大火中。

追忆:每每提起叔叔,父亲就忍不住落泪

在六七十年代,部队寄回了何德成的遗物,有烈士证、衣服、裤子和鞋子。何连金回忆道,大约在1978年,家中突然失火,把包括遗像在内的所有物品都烧毁了。

“每次一提起叔叔,父亲就忍不住落泪。”何连金回忆,但由于父亲去世得早,关于叔叔的过去,自己也了解甚少。尽管一家人也想过去西藏寻亲,但却没有能力去寻找,只能将这些遗物和悲恸收藏了起来。

而在77岁的红碑村村民吴德成的记忆里,依然留存着几许当年的影像。他说,小时候的何德成瘦瘦高高的,性格温和善良。他与何德成既是邻居,也是同学,两人同年同岁,连名字也都只有一字之差,儿时的他们时常在一起玩耍。

百年催泪爱情叹别离(这场等待了54年的)(6)

何德成出生的地方(受访者供图)

(原房屋已被烧毁,照片为重建后的房屋)

如今,吴德成儿孙满堂,何德成却早已牺牲在异乡。吴德成遗憾地告诉记者,可惜的是,“他还没成家就牺牲了。更可惜的是,他没有机会看到如今祖国的强大……”

传承:烈士后辈立志当兵,传承弘扬烈士精神

英雄生命已逝,但精神永存。

凝望着何德成烈士的墓碑,19岁的何家成暗暗下定决心:我也要去当兵!

原来,何家成早就有过从军梦。去年刚满18岁的他就向家人表达过当兵的意愿。但看到数名年轻的消防员战士在去年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母亲的担忧和反对让他这一梦想暂时“搁浅”。

今年秋季征兵已结束。何家成表示,明年再去报名,如果符合条件的话,也想当一名“英雄”。

何家成的爷爷何树明对孙子的决定表示支持,希望能将烈士的精神和荣耀传承下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