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道县四马桥乡村振兴,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红网时刻3月2日讯(通讯员 谢万波 王爱德)道县清塘镇陈熊村位于道县西部,距县城9公里,全村辖陈家、熊家、大桥头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26户、总人口1672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32亩,其中水田面积961亩、旱地面积171亩。村庄地处美丽的濂溪河畔,属于“濂溪故里”风景名胜区(国家4A)范畴,是湘南远近闻名且规模最大的鱼苗孵化基地,“大鱼尾禾花鱼”品牌家喻户晓。村庄依河而建,成带形分布,毗邻千年理学圣地“濂溪故里”,文气沛然,古迹众多,景色迷人;村前濂溪大洞,沃野十里,阡陌纵横,一条干净清澈的濂溪河依傍村庄,濂水潺潺;山庄风景迷人,村内一条条沥青村道宽敞明亮,一座座楼房错落有致,青翠有山之色,明净有水之光,爽目有花之丽,悦耳有鸟之音,一幅自然美丽的乡村新画卷跃然眼前。

湖南道县四马桥乡村振兴,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1)

近年来,陈熊村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提升“一蛙(稻蛙立体养殖)一鱼(鱼苗孵化)一蔬(供粤港澳蔬菜)一果(脐橙)”优势特色产业,启动实施稻蛙立体养殖全产业链、鱼苗孵化全产业链、濂溪故里绿色供港澳蔬菜基地等项目,积极推进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设施化、智能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创新之路。“游濂溪故里、吃有机蔬菜、赏种鱼基地”成为陈熊村响亮的品牌,该村也成为道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村,为全县乡村振兴试点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获评“湖南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湖南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工作先进村”“永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道县廉洁村居建设先进村”等多项省市县荣誉。

湖南道县四马桥乡村振兴,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2)

加快产业振兴,促进产业兴旺。近年来,陈熊村聚焦市场需求与农民增收,围绕资源禀赋,选准主导产业稻蛙立体养殖和鱼苗孵化产业,因地制宜,做细做精产业布局,做强单品规模。利用“千年理学古色新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契机,重点围绕“古色”做文章,同时通过“支部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全村共集中流转土地830余亩发展供港澳绿色有机蔬菜、绿色水果种植、“稻蛙共生”生态循环特色种养、稻田养鱼及鱼苗孵化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乡村游、民俗游。提升鱼苗孵化优势单品的周年持续规模供应能力,推动形成“稻蛙共生”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大产业。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发挥农村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作用,拓宽脐橙、有机蔬菜等农产品销售方式,畅通销售渠道,确保丰产丰收、农民致富。

湖南道县四马桥乡村振兴,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3)

加快人才振兴,促进生活富裕。落实“能人兴村”战略,建强以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驻村工作队为主体,村民小组长、新乡贤、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为补充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同时,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为村里储备年轻后备干部。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利用永州工贸学校“基地 中心”平台,采取请进来或者送出去的方式,分类开展合作社理事长、创业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电商网商等人才培训40批350人,聘请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30批次,惠及农户1600多人;积极培养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技术骨干50多人,引导在外人才10人返乡创办实业。

加快文化振兴,促进乡风文明。不断完善村级文明实践站建设,加快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点的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阵地的管理,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进农村、进农家,发动有志青年和有艺术细胞者自办自导“乡村春晚”等文艺活动。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加大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五星级”乡村、“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积极推选“五老”和新乡贤加入“三约、三会、三风、三治、三安”,负责开展村民议事、道德评议、禁赌禁毒、酗酒斗酒、文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摒弃殡葬迷信陈规陋习等工作。严厉整治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打牌赌博等十大陈规陋习。为传承古色,留住乡愁,有序梳理全村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农事歌谣、传统手工艺、生产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村落、古建筑文化保护和对乡村文物的保护修缮等。

湖南道县四马桥乡村振兴,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4)

加快生态振兴,促进生态宜居。按照“五星”村庄建设标准和评选晋级办法,明确“四精”(勘查精准、设计精细、建设精致、村容精品)、突出“四色”(乡土本色、生态绿色、产居特色、文化润色)、实行“四标”(村口标志、道路标线、街房标牌、管理标准)、推行“四禁”(禁止违背自愿、禁止大拆大建、禁止千村一面、禁止毁树填塘)、实现“四感”(直感、美感、喜感、动感),加快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农民建房“一户一宅”“建新拆旧”规定,规范审批程序和村民建房行为,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新建生态停车场2处,建设绿化节点23处,道路提质改造20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建设村民活动广场2400平方米,安装监控探头57个。全村拆除空心房217座9421平方米、旱厕216座、闲置猪牛栏252座,新改建农村户厕80座,新建简易公厕9座,新建人工湿地保护处理1处,投入130万元新建日处理污水50吨的村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村庄“四旁”、庭院植树、种草、栽花活动,引导农户畜禽圈养,房前屋后、室内室外扫干净、摆整齐,打造“绿树成荫、四季有花、春秋有别、韵味十足”的美丽庭院。目前,该村绿化覆盖率已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2022年2月,陈熊村上榜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