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尊师重教的看法(光明网评论员网络时代)

【阅读提示】深圳一中学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为教师买礼品,教育部门回应,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大家对尊师重教的看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家对尊师重教的看法(光明网评论员网络时代)

大家对尊师重教的看法

【阅读提示】深圳一中学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为教师买礼品,教育部门回应

光明网评论员:日前,有家长通过社交媒体向深圳市光明区相关部门反映称,该区公明中学初二年级家长委员会发动所有班级的学生家长集资为教师节购买礼品。对此,教育部门回应称,经调查,公明中学初二年级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学生家长为教师购买礼品属实,但此为家委会自主行为,学校教师均未参与,目前已通知学校要求家委会将集资款退还家长。

每年教师节前的此类新闻,总能引发社会关注。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国传统,也是一个追求进步发展社会的应有风尚。那么,如何尊师重教却也可折射社会风气。是不是孔子尚求束脩之礼,到了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借着教师节这一天,送老师高级化妆品、出国游甚至一辆小汽车也似乎未尝不可了呢?从这个角度看待师生关系,无疑“物化”了这种社会关系,将尊重的精神关系和情感关系通过礼物变成了物质输送关系。

当然,反过来,也或有家长认为,在知识获取日益扁平化的今天,学校老师的作用无足轻重,不再重要。如果有财力,孩子在义务教育之外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包括但不局限于私人延请老师上门辅导、网上教学,有家长甚至自己教授知识。从网传著名的“海淀家长”投诉“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在校托管时间就可见一斑。实际上,这种“轻视”与上述“尊重”所根据的是同样的认知基础,即都是将自身的财富状况作为与老师形成何种关系的基础。

这其实反映了在新的教育手段带来的社会关系全面转型的年代,师生关系也面临重新认识与界定。

在传统社会中,教师往往是师生关系的中心。“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承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这样的师生关系强调传承有序,把学生视作消极被动接受的客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居于次要位置。在这样的教书与学习的主动和被动关系里,内含着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权力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家长以物表意,就不只是尊师重教,也有对权力关系的认可。

在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正处在重构之中。知识、信息从网而来,“网络原住民”的接受结构使得学生更加理所当然地先于老师获取“网来”的知识和信息,这就模糊了基于知识和信息而取得的教与被教的界限,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传统角色受到了极大挑战,也直接导致师生关系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去中心化,从而形成网络平面化的师生关系。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角度看,不得不说,这样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来说是更合理的,它调动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于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但即使如此,在当下时代,尊师重教不仅仍然是民众的共识,亦仍然是社会常识。教育者付出心血,不仅使学生知识体系完整,也使学生的人格、精神更加完整。不过,网络时代的尊师重教应随师生关系的重构而与时俱进。在现时师生关系中,尊重是一种平等关系,而非权力关系;所尊重的是老师的工作付出,而非地位差异;所尊重的是老师在德行上的楷模示范,而非曲意奉承。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家委会张罗教师节的送礼,仍要以物去展现当下的师生关系,由此触动社会神经,受到广泛非议就是一种必然。或许,老师在师德规范的约束下“不收”,家长认清尊师重教的真正含义“不送”,才能让师生关系回归平等之简单,也才能使教育生态变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教师轮岗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举措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