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

临夏真的是一座“宝藏”城市

不仅风景优美、历史人文浓厚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这方古老、神奇、绚丽的热土

民间文化艺术多姿多彩

还孕育了许多灿烂辉煌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项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起来欣赏吧!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

  临夏花儿会

  临夏花儿又名“少年”,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是艺术百花园中一颗明珠。一年一度的花儿会已成为临夏各族人民群众传统的艺术狂欢节,成为临夏一大民俗景观。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2)

  莲花山花儿

  莲花山花儿会,是甘肃省康乐县莲花山地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民歌盛会,莲花山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康乐县被评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和“中国花儿保护基地”。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3)

  松鸣岩花儿会

  松鸣岩花儿会是为甘肃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也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2006年,松鸣岩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政县也是“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和“中国花儿保护基地”。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4)

  积石山花儿会

  积石山是花儿的主要流行地之一,盖新坪花儿会于每年端午节举办,在众多的积石山花儿会中,盖新坪花儿会规模最大、人数最多。2006年3月,积石山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民歌考察采录基地”。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5)

  米拉尕黑

  米拉尕黑,东乡族民间故事,又名“月光宝镜”。故事具有传奇性,情节曲折,生动感人,是东乡族民间文学中的优秀作品。2008年6月7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申报的“米拉尕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6)

  和政秧歌

  和政秧歌,俗称“社火”,表演形式多样,有说有唱,亦歌亦舞,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临夏地区乃至全省独树一帜,是和政群众在春节期间最喜爱的文化活动和民间歌舞形式,堪称是一座“流动的大舞台”。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7)

  永靖傩舞戏

  流传于永靖的古老神秘的艺术——傩戏,俗称“七月跳会”,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性,堪称戏剧舞蹈的“活化石”。表现形式分为舞蹈型、戏剧型、杂耍型。2009年8月被列为临夏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8)

  河州平弦

  河州平弦古称“平调”“述调”,是一种临夏地方说唱曲艺艺术曲种,代表性传统曲目有《皇姑出家》《真武成圣》等。曲调既有温柔、细腻的特色,又有粗犷、豪放的气质。唱词长短交错,韵律雅致,富有表现力。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9)

  河州贤孝

  河州贤孝是用河州方言说、唱并配以简单的弹拨乐相结合的一种叙事性民间说唱音乐形式。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采用说中有唱的曲调进行大段落的叙事,有较强的情节性和表现性。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0)

  康乐县秦腔

  盛行于康乐县景古地区的秦腔,属“西路秦腔”派系,唱腔粗犷,做工大方。有完整的脸谱、独立的剧本,以烟火戏、神道戏著称,代表作有《出堂邑》《太湖城》《大破天门阵》等,体现出西北人特有的火爆、刚烈等特点,优美动听,令人如痴如醉!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1)

  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是临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采用浮雕、透雕、高浮雕、平雕、镂空雕等技法,以切、勾、削、凿、剔等多种手法,将砖雕琢而成用来装饰砖砌墙壁和陈设的工艺作品。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和强烈的生活趣味。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2)

  临夏仿古彩陶

  临夏是著名的中国彩陶之乡,出土彩陶是国家的珍贵文物,数量有限,价格昂贵,流通较少,为满足人们对彩陶的喜爱之情,临夏的民间艺人们仿制出了不少精美的彩陶手工艺品,保持了真品的基本特点,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工艺品。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3)

  临夏雕刻葫芦

  临夏雕刻葫芦是临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雕葫芦的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雕刻则专用小圆葫芦和单吊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小如珠,大如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4)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饰考究,工艺精湛,与维吾尔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户撒刀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保安腰刀制作工艺是保安族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5)

  蛋雕

  蛋雕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里的一枝奇葩,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传统特色,集绘画、雕刻于一身,用不同禽类的蛋壳作为创作载体,所以被称为“脆弱”的艺术,具有较高欣赏价值。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6)

  河州泥塑

  河州泥塑,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和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题材种类广泛,作品中有单体人物泥塑、动植物泥塑、群体人物场景泥塑、泥彩塑、建筑泥塑等。呈现出临夏地区的人文面貌、民俗特点、生活方式。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7)

  临夏手工地毯

  临夏手工地毯是选用优质土种羊毛,经过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做工精细、质地牢固、美观大方,远望花团锦簇,雍容华贵,近观高雅典丽,五彩缤纷,独具艺术和文化魅力。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8)

  临夏木雕

  原永靖县白塔寺川,川阔地平,物产丰富,地灵人杰,据《导河志》记载:“河州北乡之人习工好文。”大西北许多高堂庙宇、寺院古刹,都留下了白塔寺川工匠们的木雕杰作,临夏木雕技艺相当高超,已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19)

  河州奇石

  河州奇石也称为枹罕石,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独具风格。大体上分为画面石、象形石、景观石、彩色石、抽象石、化石和文字石等。河州奇石绚丽多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地质生物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价值。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20)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画又称金丝彩砂画,是在借鉴传统的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点蓝等工序的技术特点上创新而成的平面画,画面富丽华贵、金碧辉煌,是当今高档的室内装饰画品种,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很高。是临夏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21)

  东乡刺绣

  东乡刺绣是临夏的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十分擅长的一种手工艺术,其中以东乡刺绣最具代表性。在优质缎、绸、棉等布料上配以独特设计的图案,用多种丝线刺绣而成,是临夏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22)

  康乐麦秆画

  麦秆本来是田间地头随手可得的东西,非常普通,但它经过一双巧手,搭载一份技艺就能神奇地变幻为画,称之为麦秆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永定河(非遗传承唱响非遗)(23)

  临夏彩绘

  临夏彩绘是在吸收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京式彩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旋子彩画为基本格局,以苏式彩画和京式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突破清式彩画的藩篱,用色热烈大方、富丽堂皇,题材新颖别致,形成具有西部特点的河州彩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