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自以为是且失败的人(历史上从底层起来的人)

前些天已经大结局的网剧《狂飙》在开年后一路狂飙,成了全民追捧的热播剧,热度至今还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历史上的自以为是且失败的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上的自以为是且失败的人(历史上从底层起来的人)

历史上的自以为是且失败的人

前些天已经大结局的网剧《狂飙》在开年后一路狂飙,成了全民追捧的热播剧,热度至今还在。

看网上评论,发现很多观众都被剧中高启强这个人物深深吸引,不仅是表演的好,更想看的就是他从一个市场上摆摊卖鱼的底层平民, 一步步成为了大佬,满足了大众看剧的心理欲。

高启强人生改变的重要节点首先就是误打误撞的认识了他当时还没有在一起的老婆陈淑婷,通过他老婆又认识了泰叔,有了优质资源,开始逐渐做大做强。

当然,看剧是看剧,现实中不能做任何违法的事情。

回到现实,在任何年代都会有从底层一步步做起来的人,本篇内容就聊聊历史上那些真正从底层做大的人物。

① 刘邦

刘邦年轻时是个不做事不劳动的地痞流氓,贪财又好酒好色,去王老太、武大娘家的饭店喝酒从来都是赊账。上面有个哥哥,他爹都觉得指望不上他,认为以后不如他哥(爱劳动的榜样)。

后来壮年时做了秦朝的小吏、沛县的(刘邦今江苏徐州沛县人)一个亭长,这个职位有说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的,有说相当于派出所长的,街道办主任的,还有说类似于现在的联防队队长之类的,反正就是最基层级别的一个小头头,可能还不是正式编制。

就这么一个感觉是一身的坏毛病的人,当时却被萧何与他未来的岳父吕公慧眼识珠看上了,可能都觉得他以后能发达。

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就经常帮助他。

他岳父吕公一家为了避仇家,在沛县隐居安家,与县长是好朋友,就举行了一次名头为“县长好友到沛的庆贺会”,到了不少官场上与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刘邦也去了,萧何作为礼品接受的记录人也在场。

宴会结束,客人逐渐离开,吕公暗示刘邦单独留下并对他说:“我年少喜欢给人相面,看的人很多,没有像你这样相貌的(相貌不凡)。” 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给你做打扫房间的妾。就是后来的吕后。

萧何、曹参当时都还是秦朝有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萧何全县公务员考核还是第一名,京里到沛县地方巡查监事的官员还想把他推荐调到首都咸阳工作,都被他婉拒了(真是个有远见的人)。

有一次,刘邦以亭长的身份给县里押送民夫前往骊山(有可能是修秦始皇陵的劳工名额),中途就逃走了不少人,他算计着到了骊山可能就逃光了,于是中途行至到某一个地点夜间休息时,他就释放了所有的人,有十几口人没走,愿意跟着他。

紧接着,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全国地方各路豪杰也都开始起事。

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有了几百人的队伍,萧何应该也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的刘邦组织。

包括曹参、樊哙、还有逐渐加入的张良、陈平、以及韩信,这些都是在汉朝未成立以前,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初创团队核心成员。

在最后与看似赢面更大的西楚霸王项羽的角逐中胜出,从一个底层平民成为了开国皇帝。

大事已定以后,刘邦在洛阳南宫宴饮群臣说:诸侯各将不要瞒我,要讲实情,我所以能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有大臣回答,说了一些原因与理由。刘邦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子房(张良);镇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绝于道,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我能任用,这是我所以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谋士范增而不能用,这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群臣听后心悦诚服。

② 朱元璋

刘邦与朱元璋在历史上被称为两个“平民皇帝”或“布衣皇帝”,相同点都是在动乱时期起义起家,都是平民百姓出身,最后都做到了开国皇帝。

朱元璋的家庭条件比刘邦的家庭还穷苦凄惨,家里穷到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吃顿饱饭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在他十六七岁时,遇到饥荒又闹瘟疫,父母,大哥还有大哥的孩子都相继死去,没有能力安葬,同村的人给了他一块地才下的葬,就是后来的凤阳陵(今安徽凤阳)。

家破人亡,亲人离散,家里只剩下他与二哥朱重六(朱元章原名朱重八,他出生时,家族里亲兄弟、堂兄弟加起来到他这正好是第八个),准备分头逃难,兄弟俩抱头痛哭,哭声被隔壁的汪大娘听到了,出来安慰说:二哥一个人出去还行,重八还小,不如去村口的黄觉寺当和尚,还出钱帮他买了点蜡烛等寺庙里用的东西让她的儿子陪着去了黄觉寺。

在寺庙当和尚至少是有口吃的,但也好景不长,全县遇到荒年,寺庙的粮食也日渐见底,朱元璋在寺庙里只呆了一个多月,老和尚就宣布没有吃的了,大家各谋生路吧。

生活又一次把他逼到了绝境。

出了寺庙的门,风餐露宿乞讨化缘的生活就开始了,他一路向南走到合肥、又向西走到河南地界,三年里,他游荡流浪在河南、安徽两省之间,走过了很多地方,也吃尽了苦头。

在外飘荡了三年后的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这个时候元朝已是腐败暴虐不堪、气数将尽了;又是起义军开始暴动起义,但在这个时候又回到寺庙说明他可能并不“向往革命”,还是想本本分分做一个和尚,且又在寺庙呆了三年。

“可命运这个东西就是如此神奇,喜欢捉弄人” 。本想好好做个和尚,但起义军与元朝的官军经常到寺庙里搅动,前者是抢粮食,后者是抓叛匪,都不好惹,朱元璋感觉说不定哪天自己脑袋就没了。

恰巧这时,同村一个已经参加了红巾军的哥们给他捎信说“干革命”有酒有肉,赶加入吧。

他到这时都还没有做出决定,还在犹豫,在一尊破菩萨像前,找了两块木片占卜,问卜是当兵还是当和尚,结果是当兵。

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伟大的开国皇帝的命运就这样被两块木片决定了......

开挂的人生从此也就开始了。

随后便加入了起义军领帅郭子兴的队伍。郭子兴从开始对他机智勇敢、做事认真的印象到逐渐的条理清晰、谨慎周密、沉稳冷静,发现这是个人才。

有事开始与他商量,还把自己的干女儿马氏嫁给了他,这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朱元璋从军以后,打仗敢于冲在前面,有战利品也从不自己占有,愿意分给下面的人。

郭子兴去世以后,朱元璋成了军队的实际拥有人,一边扩大军队,一边招揽谋士人才,刘基、宋濂、宋升等一批名士尽入帐下,一路攻城略地,最后问鼎称帝,开创了明朝近300年的历史。

③ 张作霖

张作霖是东北奉天(今辽宁沈阳)海城人,张学良在口述历史里讲到,他父亲年轻时的时候,家里也是很穷很苦,兄弟三人,张作霖排行老三,他大伯被他爷爷打死了,他爷爷因与别人闹矛盾,被别人打伤之后也死了。

他父亲与他二伯持枪找仇人给他爷爷报仇,把仇人家的人失手打死了,二伯被官府抓进了大狱,他父亲逃跑了。

在逃跑避难的岁月里,学做了兽医,后来又投靠了毅军当兵,之后又回家开了个小的兽医站。

在兽医站因医马与好赌结识了绿林(土匪)。之后当了“保险队”(收保护费)的头头,这个时候有十几个人跟着他。

电视剧《大帅》里也有差不多的剧情:在张作霖做绿林的初期,与其他土匪头子两人持枪单挑,谁打死谁,谁收编谁的队伍,张作霖打死了对方,并收编了对方的人马,汤玉麟就是对方队伍的第二个头目。

之后与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等人结伙,拥有两三百人的武装队伍,横行辽西。

1901年,张作霖及其队伍被收编,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1902年,清朝地方政府扩编巡防营,张被任为前路统领。算是被招安了。

1906年又被任命为中路统领。拥有步兵五个营、马队七个营的兵力,后又联合了吴俊陞,拼凑了奉系军阀初期的班底。

1911年,奉天有人反清,张被调往沈阳赶走了谋反力量,同时张部被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任师长(所以二十七师一直是奉系嫡系部队)。

袁世凯的北洋军阀集团做大之后,张作霖加入了其集团(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时张也被封官加爵,开始负责管理奉天军务。

袁世凯死后,张又交好段祺瑞,段祺瑞任张为东三省巡阅使(类似于军区总司令),至此,东三省军政大权尽入其手,以张为首的奉系军阀集团开始傲视东三省。

1926年12月,张作霖入京,计划以临时大总统或大元帅的名义谋于元旦开始主政全国,但遭到了其他集团势力的反对,包括国外集团也不承认。这或许也是直接导致张被日人炸死的原因之一(张在东三省一直为日本人谋取利益,张的势力也是依靠日本人发展起来的)。

1928年6月3日凌晨1点左右,张作霖从正阳门火车站登上了开往奉天的专列。

随行人员除帅府有关人员与卫队之外,还有莫德惠、何丰林、及张作霖的六姨太马月卿,三儿子、张学增,日籍顾问与国务总理潘复在火车开到天津站时下车了。

当天下午4点,火车开到山海关时,从沈阳专程赶来迎接的吴俊陞上车同行。次日5点30分左右,火车通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点时,火车爆炸,与张作霖在同一车厢的吴俊陞当场被炸死,张被炸成重伤,当天上午10点左右不治身亡。

一代草莽英雄的人生落幕。

④ 杜月笙

杜月笙 ,上海高桥镇镇(隶属今上海浦东新区)人,原名杜月生,生字后来改成了笙,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给改的。

说是章太炎的的侄子在上海与人发生了房屋纠纷,写信向叔叔章太炎求助,章虽是文坛巨匠,国学大师,但这事自己也比较为难,于是章(当时在苏州)就写信找到了杜月笙帮忙,杜收到信后随后派人解决了。章太炎想偿还人情,说:“我帮你改下名字吧”。

杜月笙在童年时期父母已双亡,之后就成了高桥镇流浪儿童,开始时以乞讨为生,后又加入了流浪儿童群体,早早就步入社会了。

1902年,十三四岁的杜月笙因生活所迫决定离开高桥镇,前往上海讨生活,进了一家叫鸿源生的水果店做学徒。

水果店在当时上海知名的十六铺(地名现已不存在),位置处于华界与法租界的交界处,街巷里满是赌场、烟馆、妓院场所,是地痞流氓、乞丐等三教九流的人聚集的地方。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那个时候肯定是接触不到上流人士的,所以与地痞流氓混混打成一片。之后成了上海的黑社会老大,有些下面的人就是他当时在十六铺一起混的兄弟。

两年后,杜月笙被水果店老板辞退,又开始了迷茫流浪的生活。

恰巧碰到之前另一家水果行的财务黄永祥,黄看他没有事干,就让他拿他们水果行的烂水果削皮去卖,至少能维持生计(后来在杜月笙发迹之后一直聘用黄永祥负责他的财务管理)。

杜月笙的削梨绝技就是在这个时候练就的,一刀到尾,梨皮不断,完完整整扣在果肉上。还得了个绰号叫“莱阳梨”。

发达以后有时也会向人表演削水果绝技。别人笑他,他还说:“老兄,亏你还是外面跑的人物,我是卖水果出身的,你不知道吗?“

喜欢赌博,在十六铺的大染缸里练就了一身赌的本事。常去青帮的人陈世昌的赌场,后通过陈世昌加入了青帮。加入青帮是为了更便于混社会,不至于总被人欺负。

杜月笙的人生贵人是黄金荣。有一个在黄公馆干活的人,把他介绍到了黄金荣面前,算是他命运真正发生改变的开始。

黄金荣作为当时法租界的巡捕,已是上海滩知名的大佬,怎么会把一个下面的小弟佣人放在眼里,真正又拉了一把杜月笙的是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

杜月笙通过自己的会做事,手快、眼快、腿快、脑子快,得到了林桂生的赏识,向黄金荣建言说杜月笙不错,黄金荣开始注意他,并出门把他带在身边。

时间长了以后,林桂生又建议黄金荣把法租界的赌场分给杜月笙一个,让他单干。

后来他们夫妇与杜月笙共同成立了三鑫公司,贩卖鸦片,不仅大把的赚钱,杜月笙成为上海滩黑社会老大的身份也逐渐清晰显现。

黄金荣落败以后,他就是上海滩名副其实的黑榜老大。

他一年四季,一身长衫;善解人意,附庸风雅;善于敛财,也会散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名人政要到文人墨客,黑白两道,无所不能。

蒋介石说:“我都不敢惹他!”

他与戴笠称兄道弟,张学良到上海都要他关照,与蒋氏集团的宋子文、孔祥熙都是密友。

他在上流社会与下层人群之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上下通吃。

“朋友遍天下,门徒千万;

有事找杜先生 ,在上海滩没有摆不平的事”。

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滩最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团结湖观茶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