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污水治理经典案例(古今清廉故事吴金印)

引 言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意识、行为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倡导与推崇。《古今清廉故事精选》选取了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清廉文化故事,重点选编了当代领导干部、共产党人清廉从政、执政为民的典型事例,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古为今用的政治智慧和清廉养分。

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吴金印 用“加减乘除法”建设新农村》之“除法:科学发展,革除污染企业”。

除法:科学发展,革除污染企业

唐庄镇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当年提出“西抓石头”的发展思路后,全镇一度出现了上百家石料加工厂。但多数厂工艺落后,没有除尘设备,致使唐庄一度成为当地的污染大户。

盆窑村村民张泳是当时全镇拥有石料加工厂最多的老板。“我的3家加工厂全在107国道两边,行人从附近经过后,身上立即留下一层粉尘。”张泳说,“最受影响的是两边的庄稼和果树,粉尘影响了授粉,结出来的桃子又小又难看。

说起这段“弯路”,作为唐庄镇“领头人”的吴金印毫不回避。“石料加工厂在发展全镇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方面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但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一对照,我们确实是污染大户。”

就这样,吴金印带着全镇领导干部,一边检讨和调整工作思路,一边痛下决心革除污染企业。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当年受污染最重的107国道两边都栽上了树,12个环保型石料加工厂分别集中在唐庄镇新建设的两个园区内。

唐庄镇副镇长赵治国说,拆除这些加工厂后,全镇财政收入减少了上百万元,“但原来5个厂的产量比不上现在1个厂,现在5个厂的污染比不上原来的1个厂。这样做,值!”

乡镇污水治理经典案例(古今清廉故事吴金印)(1)

图片来自于网络

来源:太原市文化馆

乡镇污水治理经典案例(古今清廉故事吴金印)(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