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味满暖(家暖一盘炕)

炕并非是穷人的专利在北方,过去有钱人睡的也是炕只不过穷人铺的是炕席,富人铺的是厚厚的毛毡和炕毯听父亲说,在解放前的东北,能铺起炕席的人家也很少,人们用蛋清和一种捣的烂烂的草汁拌在一起将土炕抹得光泽照人那时一家人也不见得有一床被,多数人成晚地在炕上和衣而卧,因炕烧的热而辗转反侧,像烙饼一样不住地翻身,地上两口大缸里腌满了酸菜,漫长的冬季就是这样挺过来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家味满暖?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味满暖(家暖一盘炕)

家味满暖

炕并非是穷人的专利。在北方,过去有钱人睡的也是炕。只不过穷人铺的是炕席,富人铺的是厚厚的毛毡和炕毯。听父亲说,在解放前的东北,能铺起炕席的人家也很少,人们用蛋清和一种捣的烂烂的草汁拌在一起将土炕抹得光泽照人。那时一家人也不见得有一床被,多数人成晚地在炕上和衣而卧,因炕烧的热而辗转反侧,像烙饼一样不住地翻身,地上两口大缸里腌满了酸菜,漫长的冬季就是这样挺过来的。

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一般农民家炕上只有一块席子。后来,又时兴铺纤维板。记得刚开始卖纤维板的时候,许多人家的男人大张大张地往家里背,仿佛家里又添了大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纤维板也须刷油,否则沾了水会起泡。但刷了油,滑得像镜子,小孩子们常在上面摔跟头。

炕席也罢、裱糊也罢、油毡也罢。包括后来的纤维板,都改不了火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十冬腊月,后背被烙得滚烫,胸前却仍然冰冷。虽然说家暖一盘炕,但不少人家早晨起来还需要砸冰取水,因为缸里的水后半夜就被冻住了。

要烧炕,家里就免不了灰尘。煤灰在空气中飞扬,落得到处都是。擦炕是女人们的一项例行家务事,一天不擦,炕上一偎,黑色的裤子就会变白,白色的裤子就会变黑。改革开放之后,有的人家铺上了人造革,好像生活又高级了一些。但许多女人的最大的愿望仍然是:啥时不用再擦炕了?

那时,不管去谁家,炕头上常常放着正在发酵的面盆。盆边卧着一只逮耗子的老猫,看上去温馨而舒畅。后炕靠墙垛着大花面的被褥和枕头,东北人人叫盖窝垛。盖窝垛边上是扫炕的U帚疙瘩、烟筐箩及针钱筐箩。

炕头,—般来说是个尊位。长辈睡炕头,中间睡女人孩子,后炕是青壮年。只有来了尊贵客人的时候,热炕头才会让给客人睡,其他人依次都往后炕挪。所以,睡觉让炕头成了一种礼遇。另外,热炕头也是考核是否幸福的一个指数。来串门儿的人,进家都要习惯性地伸手摸摸炕头热不热,炕头热乎说明日子过得不赖,若炕头冰凉,说明这家人不是穷就是懒,很让人看不起。

主人招呼客人上炕,是那时最热情的习俗。从能否“脱掉鞋子,坐到炕头上”便能看出来客与主人的远近亲疏关系。睡席梦思则不成了,女主人总不能让客人:“上床哇,上床哇”?那不成体统。

“家暖一盘炕”,炕是一家之中心。人们串门走亲,炕上坐稳,才开始叙长道短。冬季,若你刚从寒冷的远处进来,立刻会爬上炕,把手塞在屁股下取暖;或把脚伸出来压在别人的屁股下,须臾,一股痒酥酥的暖意便通过肌肤,驱赶走哆哆嗦嗦的冷意。

那时,一家两代人睡在一条炕上也是常有的事情。入夜,尿盆子就摆在地上。公公尿尿长驱直下;婆婆尿尿稀里哗啦;儿媳尿尿是怎样的局促与不安,没有任何其他动静可以为其遮掩。如果家里人口多,晚上下地尿完,上炕找不到睡觉的空隙也是常有的事情。

从我有记忆起,村里的人都没有内衣。晚上睡觉,女人也许穿件红主腰子,男人几乎全部都是裸睡。许多人家两代人睡在一条顺山大炕上,月光如水的晚上下地尿尿,几无隐私可言。

表哥曾经有一年去五台洼帮人家老母猪接生,那天遇到难产弄到很晚,回不了村子了,那个老乡很热情地请他睡自家的大炕。他睡左边,老乡睡中间,老乡的媳妇睡右边。睡至半夜,老乡被人喊起来打麻将,临走时在他和女人之间横了根柳木棒,说:“你是念过书的人哦!”然后就出门了。

表哥和老乡的媳妇睡在一条炕上,中间隔着一根柳木棒,俩人脑袋转过来,目光相遇。据表哥说,看到那女人眉目传情,吓得赶紧闭眼翻身,大气也不敢出。一夜都不安稳,心里跟猫抓一样。

天蒙蒙亮时,老乡回来了,仔细端详炕上的柳木棒,发现纹丝未动,挑起大拇指说:“你小子不愧是读过书的人!起来,咱俩抬点酒喝!”

炕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小孩子们往往在炕上活蹦乱跳,开心极了。大人们诈唬孩子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别跳!跳塌了炕板子,去哪睡睡呀?” 其实再好的炕,时间久了也会塌的。不是说塌的很厉害,但是多少都会有些凹陷的。炕因为是土坯堆起来的,硬度不够,而且那会都是一家老小的睡在一张炕上,日积月累的土坯就会被压的松散了,最后支撑不起炕就被压塌了。

民国时期的学者章太炎曾提出废除北方睡大炕习俗,他的理由是:那么一个大通铺,父母、子女、妻妾睡在一起,“无所避忌,则德育无可言”;终日烧着火炕,屋子里闷热,让人头脑昏睡,所以“思虑不敏捷,则智慧无可言”;又由于屋内高温燥热,让人筋络松弛,女人发育太早,“未及衰老,形色已枯,则体育无可言”。

章太炎说的其中一条,确实事实,那就是在睡炕时,隐私得不到保障。过去的北方农村比较穷困,儿子大了要结婚,又没有能力另建新房,只能在大炕中间拉上一道布帘当遮羞布,公公婆婆睡一边,儿子儿媳睡一边,当然没隐私可言。可是,如果把事情理解了,就觉得男女的事情本来就那么回事,只要看不见,就当没发生。

现代人离火炕越来越远了。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睡上了钢丝床、席梦思。但北方人却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现代的卧榻要比火炕柔软、有弹性,躺上去也挺舒服,但就是不如睡在炕上踏实。尤其住楼房,未供暖或刚停暖时,家里阴冷如冰窖,会使我们更加怀念那盘热乎乎的火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