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治樱桃园果蝇(核果类果园果蝇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核果类果园果蝇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周 蕾

近 2 年来,核果类果树果蝇危害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大樱桃、桃等受害较重,已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一道门槛。大樱桃危害最重,早熟品种轻,晚熟品种重; 桃特别是晚熟桃也出现了危害。成虫将卵产于果实的皮下,孵化后,幼虫先在果实皮下为害,然后向果心蛀食,果肉逐渐变软、变褐、慢慢腐烂。受害果实商品率降低,成为次果,严重影响了销售和效益,特别是易因媒体报道不全面造成市民消费恐慌,对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打击,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形象,因此必须加强果蝇的综合防治,才能解决果蝇造成的危害。[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1 发生规律

1. 1 为害特点

果蝇属果蝇科,是腐生性害虫,目前全世界果蝇科已发现 2000 多种,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大部分的果蝇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汁液或以花粉为食。其中为害果树的果蝇主要有 4 种,分别为黑腹果蝇、铃木氏果蝇 (斑翅果蝇)、海德氏果蝇和伊米果蝇,其中以黑腹果蝇、铃木氏果蝇为 主, 占 果 蝇 发 生 量 的98. 56%。其中大樱桃以黑腹果蝇、铃木氏果蝇为主,桃以铃木氏果蝇为主。目前早熟桃还没发现果蝇为害,晚熟桃如黄金、秋彤等发生较重。

怎么防治樱桃园果蝇(核果类果园果蝇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1)

1. 2 形态特征

(1) 黑腹果蝇。卵白色,长 0. 5 毫米,长椭圆形,腹面扁平,头部有 2 条细长呼吸管。幼虫蛆状,前端稍尖,有明显的黑色口钩,体色一般白色,随所食用的果汁颜色而变。蛹为被蛹,呈梭形,长 2~3 毫米,前段具有 2 个小的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蛹前期乳白色,后期变深褐色。雄成虫体型小,腹部末端圆钝,腹部腹面可见腹节 4 节,腹部背面可见 3 条明显的黑纹,2 个前足第 1 跗节具 1 个黑色性梳。雌成虫体长 2. 5 ~ 2. 6 毫米,腹背部有明显的 5 条不间断黑色条纹,尾节黑色稍尖,末端有圆柱状产卵器,两侧具有刚毛状刺,呈 V 形排列。黑腹果蝇产卵器非黑色锯齿状。

(2) 铃木氏果蝇。卵白色,长 0. 6 毫米,长椭圆形,头部有 2 条细长呼吸管,长度大于黑腹果蝇的呼吸管。幼虫圆柱形,乳白色,头尖,体长3. 0~3. 5 毫米。蛹为被蛹,圆筒形,红褐色,长 2~3 毫米,前段具有 2 个小的呼吸孔,后部有尾芽。雄成虫长 2. 6~2. 8毫米,体色近黄褐色或红棕色,头部有 1 对红色的复眼,胸部黄棕色,翅脉第 1 径脉端部有 1 个黑斑,前足第 1 跗节和第 2 跗节分别有 3 ~ 6 个性梳。雌雄异形明显。雌成虫体长 3. 2 ~ 3. 4 毫米,雌虫腹节背面有不间断黑色条带,腹末具黑色环纹,其翅前缘顶角处有黑斑,产卵器呈明显黑色锯齿状,产卵器上有 2 排锯齿,锯齿数有 30~36 个。

1. 3 发生规律

(1) 黑腹果蝇。1 年发生10~11 代,多发生 11 代,以蛹在树下土壤内 1~3 厘米处、烂果或果壳内越冬。3 月中下旬,当气温 15℃ 左右、地温5℃时成虫开始出现,当气温稳定在 20℃ 左右、地温稳定在 15℃ 左右时成虫达到羽化高峰,虫量增大。5 月中旬成虫开始在大樱桃等果实上产卵,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为产卵为害盛期,幼虫在果内一般经过 5 ~ 6 天老熟并咬破果皮脱果落地化蛹,蛹羽化为成虫后继续产卵繁殖下一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大樱桃果实采收后,转向相继成熟的杏、李、桃等成熟果实或烂果为害,9月下旬,随气温下降成虫数量显著减少,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老熟落地幼虫在土中或烂果上化蛹越冬。

(2) 铃木氏果蝇。铃木氏果蝇又名斑翅果蝇,1 年可发生 3 ~ 10 代,最多达到 13代,最快 12 天即完成 1 代生活史。不同季节不同代数之间成虫寿命变化很大,寿命长短主要受气温影响,成活 3 周至10 个月,主要以成虫越冬,有时也以幼虫和蛹越冬。春天气温到 10℃ 左右成虫开始活动,每次产卵 1 ~ 3 个,每个成虫一生产卵近 400 个,卵常温下 12~72 小时孵化成幼虫,幼虫在果实内取食 3 ~ 13 天,生长发育成熟化蛹,蛹经过 1~5 天即羽化为成虫。一般以成虫态越冬,也可以幼虫和蛹的形态越冬。

1. 4 黑腹果蝇和铃木氏果蝇的危害区别

黑腹果蝇为腐食性,多以腐烂果实为食,由于没有锯齿状产卵器,只能为害完全成熟或腐烂的果实,即只会在果实成熟的后期为害,铃木氏果蝇对果实的商品性影响更大,它可以从结果期开始为害。黑腹果蝇和铃木氏果蝇除取食落地果或受损伤的水果外,由于雌虫的产卵器为坚硬的锯齿状,可将卵直接产于未成熟、近成熟和完全成熟的大樱桃、桃、李等果皮较软的果实内,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果浆进行为害,被害果在取食点周围迅速腐烂,并引发真菌、细菌或其他病害的二次侵染,加速果实的腐烂。

2 果蝇的综合防治

虽然果实中果蝇的卵和幼虫对人畜无害,也不具有传染性、寄生性,但由于世代重叠、繁殖快,危害极大。因此需要加大防治力度,生产上要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集中连片果园要求实行群防群治、统防统治的防治策略。以果实成熟期为关键时期,以防治成虫为关键虫态,早防早控,以清洁果园、减少果蝇发生量、诱杀或熏杀成虫、避免果实受害为重点,采取物理 生物 化学的方法综合防治,以降低果蝇的发生量和危害程度。

2. 1 清理果园,压低虫口基数

3 月中下旬,用 40%辛硫磷乳油 1500 倍液或 40%乐斯本乳油 1500 倍液喷洒果园地面和杂草上,以压低果蝇基数。

在果实着色期,及时清理果园内的杂草和垃圾,及时拣拾、摘除、清除果园内落地果、腐烂果、病虫果、裂果和残次果集中处理,减少果蝇的食物源和种群繁殖的场所。采收后一定要彻底清除树上和树下的蛀虫果、霉烂果并进行药物处理,然后深埋,必要时可以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地面喷雾处理,清除果园果蝇滋生的场所,以达到有效减少果蝇种群数量的目的。

秋末冬初深翻园地,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土壤封冻前结合施基肥进行,深度 20 ~ 25厘米,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果蝇蛹。

2. 2 适时采收,减少蛀果机会

合理搭配品种,选择皮紧、肉厚、光泽度高的品种,做到适时采收,成熟一批采收一批,避免果实过度成熟,降低黑腹果蝇等在果中产卵,减轻危害。

2. 3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推广健体栽培加强果园管理,推广主干形、 “Y”形等新模式栽培方式,通过宽行密植和简化修剪等方式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应用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均衡营养供给,增强树势,促进果实、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4 强化物理防治,诱杀成虫利用果蝇饵剂或糖醋液、粘虫板、植物烟剂等方式诱捕(杀)、趋避果蝇成虫; 同时实施果园地膜覆盖,隔断果蝇幼虫入土结蛹和成虫羽化,便于清理病虫烂果。

果蝇饵剂一般在采果前 7天开始使用,每亩挂 10 ~ 12个诱集袋,如果园比较郁闭可以挂 20 个左右,相邻诱集袋的距离不超过 10 米,大部分悬挂在树高 2/3 处的枝条上,少量挂在离地面 20 ~ 30 厘米的地方。使用后如遇高温干旱天气需要酌情补充诱集,采收期超过 20 天的果园需于使用后 15~18 天及时补充诱集。

糖醋液诱捕器在果实开始着色时悬挂于果园树冠下部阴凉处,离地 40~80 厘米为宜,每亩悬挂 15 ~ 20 盆。糖醋液的配比: 红糖、果酒、醋和水按 1 ∶ 3 ∶ 1 ∶ 10 的比例混合而成,同时加入少量的 90%晶体敌百虫或灭蝇灵,适量添加果汁可提高诱杀效果,定期清除盆内成虫,每周更换 1 次糖醋液,虫量大时或雨水多时应及时更换或补充糖醋液。

另外每亩果园悬挂 30~50个黄色粘虫板,可有效杀灭雄虫,干扰雌雄交配,降低虫口基数。

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止成虫产卵,特别要注意套袋可适当提前,要求在幼果期果实未被果蝇产卵前及时套袋,并在套袋前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后 1~3 天内套完袋。

怎么防治樱桃园果蝇(核果类果园果蝇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2)

2. 5 适时用药,立体防治

采取树下、树上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喷洒高效、低毒药剂杀死成虫。树下于果实开始着色后,地面喷施 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 800 倍液、2.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0~4000倍液、40% 毒死蜱乳油 15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 2000倍液等药剂,每隔 7~10 天喷施 1 次,连续喷洒 2 ~ 3 次。

也可于果实着色期开始成熟前,用高效氯氰菊酯 1 ∶ 5 左右比例兑水后或 1. 82%胺氯菊酯熏烟剂按 1 ∶ 1 兑水,用喷烟机顺风对地面喷烟熏杀成虫。

树上一般在果实采收前(一般在农药 15 天间隔期以外),发现果园果蝇种群密度较大并出现上树为害,树上及时喷洒 0. 6%苦内酯水剂 1000倍液,喷施药液中加入配制好的 3% 的 糖 醋 液。 也 可 喷1. 5%除虫菊素水乳剂 1000 ~1500 倍液、2. 5%鱼藤酮乳油1200 ~ 2000 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000 倍液、1%阿维菌素乳油3000 倍液、60 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2000 倍液、4. 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500 倍液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喷洒时注意重点喷施树冠内膛部位。果实采收后对树体及园内地面和周边杂草丛及时喷施1 次杀虫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