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怎么?(感冒怎一个愁)

已故现代伤寒大家胡希恕先生曾经说过:“临床实践证明,在感冒初期,很多情况即使方药对证,也只能挫其凶势,多数痊愈在少阳病的后期和阳明病的初期,此不可不知。”

最近感冒的人又有不少!

那天接诊了一个来自阳谷的6岁的小朋友,从年前开始,就因为感冒连续2次住院治疗,每次10天左右。

第1次是因为发热和咳嗽,以“肺炎”收入院,输抗生素,症状改善后出院。

出院没几天,再次发烧,但体温并不高,最高到37.3℃,而且不用退烧药的情况下,也能自己退烧,如此反复了几天,家长扛不住了。再次入院治疗,10天内,换了3种抗生素,先是阿奇,再是头孢,最后是红霉素。用家长的话说:“连换了3种消炎药,才把烧退下来!”现在刚出院不到1周。

这次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偶尔鼻塞”。

我问了几个问题:

1、孩子第二次发烧,有没有别的症状?回答:“没有!”(大家可以想想,这是孩子再次感冒了吗?为什么除了发热,没有其它外感的症状呢?)

2、第二次发烧那几天,孩子的精神头怎么样?回答:“精神头倒是挺好的!”(不仅精神头好,而且还能自己退烧,这个现象是好还是不好呢?)

3、为什么这么频繁的更换抗生素呢?依据是什么?回答:“用上一种不退烧,就换一种,直到退烧为止。”(不知道西医的指南里是不是这样写的?如果不是,为什么要这么用?是医生的医嘱如此还是家长的要求?)

除此之外,家长还提供了一些其他信息,比如,孩子之前有较长时间的过敏性鼻炎病史,爱吃肉,脾胃弱,发育比别的孩子慢,平时就经常感冒,感冒后的治疗与这两次的住院过程几乎如出一辙……

这让我想起了还在医院的时候,在儿科看到的一个小患者——也是因为发热住院治疗,上午入院,下午一上班,孩子的家长就来到医生办公室质问:“为什么还没退烧?什么时候能退烧?”儿科的医生一再解释:“体温38℃多一点不用害怕,况且孩子的精神状态挺好的,其它体征也稳定,实验室检查也没什么异常,不用着急退烧!”

“退不了烧还说个啥?我们要转院!”大夫反复劝导也没用,最后还是办理了转院手续。当时我正在儿科会诊另外一个孩子,跟儿科同事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们一脸的无奈:“这种情况,一针地米下去,立马就能退烧,可是咱知道不能那么干,但一些家长却等不了!”

我看着他们苦笑的表情,既替他们高兴,又为他们担忧!高兴的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健康,他们坚持使用一些更加健康、安全的治疗方法,而不是杀鸡取卵;担忧的是,如果“等不了”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这种“坚持”,能坚持多久?

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发烧的文章:流感肆虐的时候,发烧真的可怕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里面举了一个打仗的例子——孩子的感冒,我们能看到的很多症状(比如发热、流涕、咳嗽、咯痰、咽痛),其实都是身体驱邪外出的过程。这时候,体表就是正邪交争的战场。

如果你是国家领袖,你是会增兵御敌于外,还是放弃抵抗、大开国门呢?毫无疑问是前者!

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外邪初犯体表的时候,一剂桂枝汤,甚至一碗姜汤,就足以解决问题!这是帮助身体正气驱邪外出!

这个时候,切记不要使用寒凉药物打压正气,否则势必会给日后留下诸多隐患和不必要的麻烦。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的寒凉药物,一方面指的是滥用抗生素,另一方面指的是很多西医滥用寒凉的中成药(比如滥用极其广泛的蒲地蓝、蓝芩、双黄连等等)。这些寒凉的药物,把身体准备御敌外出的正气狠狠地打压和削弱了回去,把正邪交争的主战场由体表转移到了体内。因为战场的转移,体表的症状貌似没有了、减轻了,那是因为引邪入里,体内的战火已经燃起……

而体内的情况比体表就要复杂的多了!对孩子而言,如果平时没有宿疾,可能只会有腹泻、食欲不佳等反应。如果孩子有鼻炎、哮喘等宿疾,很快就会牵动,出现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病症。如果是老人,情况就更复杂了,因为外邪长驱直入,很多疾病都会被诱发出来。

过去农村的老人经常说:“得了感冒药赶紧治,要不然会导致很多病,甚至要了命!”这不是危言耸听,实在是多年积累的经验之谈!

所以,我们不要被一些表象所迷惑,滥用抗生素或者滥用寒凉中成药之后,体表的阳气被压制,不能奋起抗邪,导致邪气无法外透,从而掩盖了正邪交争的态势,感冒早期的发热、流涕、咳嗽、咯痰、咽痛等症状貌似减轻了,患者自觉不适“改善”了,但却只是欲盖弥彰。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文章开头的那个孩子,第1次的治疗用抗生素把正气压了下去,症状“改善”了。出院以后,正气渐复,想要把体内的邪气驱赶出去,所以又出现了发热的症状。但正气又不是足够充足,所以出现“寒热往来”的情况。这时候,最好的方子是小柴胡汤,或者药店买一盒小柴胡颗粒也足以解决问题了。但是,第2次住院,又重复了之前的治疗,孩子刚刚恢复了一点的阳气又被重重地压制回去了。所以,体温虽然降下来了,但咳嗽、鼻塞却一直没好。

不仅如此,因为反复使用抗生素,孩子体内的阳气和胃气已经被戗伐,这从舌苔上就能看得出来。而且,孩子平时的鼻炎、脾胃弱、反复感冒等情况,也与从小总是接受这样的治疗有分不开的关系。

感冒了怎么?(感冒怎一个愁)(1)

这时候的治疗,已经不像外邪初犯时那么简单了,既要顾及表邪,又要考虑内虚,既要疏解太阳,又要和解少阳。

而这一切,原本不需要这么复杂!

PS:这是老韩前几天发过的一个朋友圈,说的也是类似的情况——

感冒了怎么?(感冒怎一个愁)(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