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手表什么类目(10元包邮的智能儿童表)

近日,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部分低配儿童智能手表存在的安全隐患,部分儿童智能手表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劫持用户摄像头、麦克风、通讯录和定位信息,通过手表随时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而手表搭载的操作系统也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

但是曝光之后,市面上有问题的儿童手表销声匿迹了吗?如何挑选安全性能好的手表?智能设备的信息安全又如何保障?为一探究竟,天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任奎和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吴磊。

10元包邮的“智能”表

真的智能吗?

“我想给女儿买个智能表,方便保持联系,但是一看发现,市面上什么价格都有。”黄女士告诉记者,得知有的手表存在安全隐患,更不知道如何选择了。

黄女士所言非虚。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以“儿童电话手表”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月销量破万的几款手表中,价格均在100-200元左右,只有一款的价格高于500元,

儿童智能手表什么类目(10元包邮的智能儿童表)(1)

图源:电商平台截图

而在另一团购平台,一款拼单超过10万件的“儿童小天才电话手表”,券后价格仅10元左右,还包邮。该款手表号称支持4G通话、高清拍照、定位微聊等功能,质保期为一年。

10元包邮的智能表,真的智能吗?任奎告诉记者,总体而言,低于百元甚至不到十元的价格不太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智能设备,其所谓的“智能”很可能仅限于接听电话和查看时间等基础功能。

“在这一点上,儿童手表和手机类似,价格很低的设备其功能也极为有限,可类比为手机中的功能机、老年机;而价格较高的设备可类比为智能手机,其中有不少就使用了安卓系统。”吴磊说。

“伪智能化”泛滥的设备市场,背后原因有很多。任奎表示,第一,较低的售价难以满足产业链各环节盈利需求,致使商家缺乏优化产品的动力。第二,较低的定价决定了更低的成本,而过于廉价的硬件难以支撑丰富的功能。第三,即使能实现了智能化功能,但也可能存在通话效果差、定位误差大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越是低端劣质的智能设备和APP,往往会因缺乏安全性设计而增加使用风险。这次央视曝光的儿童智能手表搭载的是安卓4.4操作系统,是近10年之前发布的版本,而最新版本已更新到了安卓12。

对于安全性的问题,记者咨询了几个商家,有的电商商家表示,自己售卖的智能手表使用的系统,并不是被央视曝光有安全漏洞的安卓4.4或安卓9.0版本,其中一家称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手表系统,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可放心使用。

“自主研发的手表系统不存在安全性问题”这样的言论是否可信?任奎表示,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软件系统存在漏洞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除了曝光的有安全漏洞的手表系统,事实上,所有的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安全漏洞。”

“并不是说央视没有曝光的版本就没有问题,安卓系统在版本迭代时,可能经由修补漏洞或添加功能而引入新的安全风险,负责任的厂商会积极地查漏补缺,及时地发布补丁,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而不是宣称自己的系统没有漏洞。”任奎说。

在吴磊看来,商家口中的“自主研发”也存疑。“这究竟是完全、或者大部分自行研发,还是只是在一些开源系统(比如安卓)基础上做简单定制,比较难断定。自主研发系统对团队的整体实力要求很高,从研发成本考量,自主研发对一般中小厂商来说既无必要也不太可能。”

儿童智能手表什么类目(10元包邮的智能儿童表)(2)

图源:小米手表官网截图

功能强大的儿童手表

安全问题谁来解?

随着万物互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类智能设备、软硬件的大量普及应用,数以亿级的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也孕育了庞大的智能手表市场。据IDC产业数据,2021年智能手表市场规模达318亿元。

据前瞻产业数据,从2020年的中国儿童手表出货量来看,步步高旗下的小天才电话手表作为行业龙头占据近三分之一的品牌市场,华为紧随其后占近20%;360和小米各占10%左右市场份额,而阿巴町、小寻、糖猫和读书郎各占2%左右,其他杂牌占据剩余近20%市场。

实时定位、高清双摄、视频通话、移动支付……近年来,以儿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功能也愈发强大,家长们可以随时掌握孩子行踪,这些可穿戴智能设备也在不断地采集、获取大量个人隐私数据。

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愈发强大,在给家长带来方便的同时,这些设备的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障?

“手表功能变得强大,意味着更多传感器的接入和更复杂的系统设计,各种应用也会存在过度索取权限、非法获取信息的情况,使得安全意识本就淡薄的儿童用户群体的隐私保护变得更加困难。”任奎说。

记者发现,有些儿童智能手表,搭载的是安卓9操作系统,看似较新,但存在无须用户授权就自动获取用户的定位、麦克风、摄像头等各种权限,或是不授权就闪退或无法使用的现象,导致用户在未知情况下,或者在被迫授权情况下,将个人信息暴露于无形。

“如果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和系统性的安全设计考量,这类设备的安全性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较大的问题。”任奎说,某些厂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有限,容易引发敏感信息泄露。比如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未对敏感数据做适当的加密处理,甚至一些非法厂商可能通过贩卖儿童隐私信息获利,利用深度伪造等技术实施诈骗和拐卖,严重危害儿童安全。

2021年,《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数据安全工作首次升至国家安全最高监管层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于2022年3月14日发布了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特别设立了“个人信息保护”专章。

在立法保护不断加强的基础上,任奎也呼吁,儿童智能手表的生产商、销售者不应把未成年人当作牟利的对象,在研发面向未成年人的产品时安全永远高于创新。网络服务商要针对未成年人对提供内容进行严格把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